我创业花完了最后20万,但不想打工,怎么办?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是一个大三的女生,家里条件不错,我也挺聪明,挺会处理同学关系的,就带了几个同学一起创业,干了不到半年,家里给我的20万块钱快花完了,融不到资,但又不想打工,怎么办呢?

2018年1月6日 10 条回复 1490 次浏览

回复 ( 10 )

  1. 张可
    理由
    举报 取消

    你说的挺会处理同学关系,是指拿这20万给同学发高薪了吧?

  2. 伪砖家
    理由
    举报 取消

    继续创业,创业之后的人已经很难再适应打工。据本人3次创业经验,创业只要深刻理解3句话,就基本能成。否则大多数人会败。

    (1),对行业理解的高度和深度超过90%的人(2),有能力找合适的人解决实质问题(3),能打赢硬仗。这3句真经分别是战略、策略、执行最核心的浓缩。悟透,杀敌无数、叱咤风云、所向披靡。不懂,茫然无措,处处受阻,注定失败。

    1,战略定江山

    对行业理解的高度和深度超过90%的人,就能成为10%的赢家,为何诸葛孔明在小黑屋里就能制定出三分天下的战略,因为孔明对时局理解的高度和深度超过90%的人。看透未来5—10年,才有一统江山的可能。

    如何从战略高度分析一个行业?行业的本质不外乎需求和供给。需求主要看增长速度,规模,是否刚需,是否高频。最理想的需求是增长迅速,刚性需求,高频次,规模大,如果一个行业的需求符合这几点,基本就是一个风口行业,早早杀进去,很容易赚钱。大多时候很难全部符合,比如餐饮,符合后面三点,但不符合第一点,已经不增长,是典型的存量市场。如果一个行业4点全部不符合基本必死。

    供给主要看产业链和竞争对手。一个行业一定有一条产业链,产业链有一些关键的环节,掌握了关键环节就掌握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后看行业里有多少竞争对手,他们分别掌握了产业链哪些关键环节,他们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他们的劣势是什么,你和他们比有什么优势,整个行业还有没有你的空间。

    任何一个行业,先把这些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彻底搞透,否则你根本没战略规划,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方向,迟早被干死。市场规律是一个行业90%的人必死,所以你对行业理解的高度和深度超过90%的人,你就必赢

    2,策略=人才

    战略分析如果可行,只是看到了方向,具体怎么做还要考虑策略和执行。战略、策略、执行简单的说就是往哪边走,走哪条路,走路的细节。分析问题也要分成三个层面才能更清晰,大多数人往往只能看到执行,具体的细节凭经验说了一堆,屁用没有,根本不解决任何实质问题。 一般的普通员工只会执行,中层人员有策略能力,高层人员才有战略能力。 如果想有所成就,一定要有能力把握这三个层面。

    策略层面最核心的问题是用人和节奏。先说节奏,战略方向既定,就要把地图摆出来,详细计划怎么走,走多快,有哪些战略要地需要不惜代价攻占,前期亏多少,多久能赢利,这些都要严格计算,缜密推敲,不断修正,节奏感是一个舵手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再说用人,人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人也是最难处理的核心难题。用人宽泛的说包含,识人、用人、留人、成人,往细了说每一点都很关键,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是你自己想清楚真正需要哪些人,哪些人真正能解决实质问题,80%的人都解决不了实质问题,自己没有看透很容易被忽悠。其次一定找有潜力的年轻人,你亲自把他带起来,这样的人三观正、战斗力爆表,大多数大公司出来的打工族都是空有其表,能力不行逼格还很高,千万别用。所有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有能力找合适的人解决实质问题你不赢谁赢。

    3,执行=死磕

    执行最重要的就2个字:死磕。80%的人只会执行,却根本做不好执行,根本原因是抱着打工的心态,没有死磕精神。执行层面基本是试错试出来的,没有太多捷径,犯的错多了,自然而然就能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执行层面典型的概括:想的时候是A,做的时候成了B,优化的时候成了C,成熟的时候成了D。这里面每一个跳跃都是试错推动的,执行层面不要找捷径,犯的错多了基础才牢靠,团队才能打磨出来,否则后面的犯错成本更高。执行层面必须要有办公室买个睡袋,不解决问题绝不回家的精神。死磕到底,没有这样的魄力,事情根本做不成。久攻不下的阵地就要你自己上,打赢硬仗就无人能挡

    战略、策略、执行包含的内容可以写几十本书,但最核心的部分可以量化为3点:(1),对行业理解的高度和深度超过90%的人;(2),有能力找合适的人解决实质问题;(3),能打赢硬仗。这是伪砖家交了上千万的学费总结出来的心经,投资和实业都适用,细细品味,悟透了赚千把万没问题。

    最后,更干货的分析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号:伪砖家说经济

    最敢说真话的中国经济原创干货

    版权归属微信公号:伪砖家说经济。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3. 曹政
    理由
    举报 取消

    挺会处理同学关系的,这是聪明的意思?

    个人猜测,想创业是假,不想打工是真。

    找个有钱人嫁了,over。

    真想创业,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从头读到尾。

  4. ytytytyt
    理由
    举报 取消

    显然,不想打工那刷知乎肯定有效,至少月入一块不是梦。

  5. 张不同
    理由
    举报 取消

    某些人口中的创业=高逼格的花钱

  6.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你配这张图是什么意思

    想在知乎找干爹?

  7. 孔庆勋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本来想忽略掉这个问题,奈何一次一次被邀请,于是决定回答一下。

    首先,我希望题主能知道20万对于创业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我第一次创业是高二,启动资金是四位数,一个月内一度达到全市第二,此后转型放弃是后话。

    比我大一级的学长,团队启动资金3万,不到半年,融资,估值七位数。

    所以20万对于大学生创业,可以说是一个豪华的预算。它相当于:

    外包全套APP以及主页+一年网站代维护;

    或者1万用户的地推预算,可以铺开一个二线城市;

    或者一个BAT背景员工+两个应届生半年的工资;

    或者SOHO 3Q里4个工位接近一年的租金。

    或者,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服务做一套模板生成的网站+APP,地推2000用户,雇两个学校一般的应届生做半年,然后去一个位置还好的孵化器租半年。

    然而你们几个人在(我猜)并没有用到这一切中任何一部分的情况下,居然花掉了20万……

    再看题主的自我定位:家庭条件不错,挺聪明的,会处理同学关系——这些都是好事情,但是没有一个可以作为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力,执行力,坚持到底的毅力,团队领导力,对用户和投资人的表达能力,还有专业能力。题主可以看看自己是否具备这些,再决定要不要从头再来。

    最后,“不想找工作,又融不到钱”,我也很难苟同。作为创业者,应该存有对资本的敬畏之心。

    我认识一位95后创业者,PR相当好,但是IDG找上门时,他并没有答应——他觉得自己的项目还不够好,还达不到可以融资的程度。

    反过来说,大学生创业失败去找工作,也未必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我还认识一名90后创业者,创业失败后选择找工作,成功进了BAT。他坦言,创业仍然是目标,现在只是需要经验。

    对于题主而言,还是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只是希望你记住这句话:不要因为失败而放弃努力,不要因为轻率而重蹈覆辙。

    最后的最后,微信公众号:“创业进行时”(cyjxs100),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年轻,有想法,有未来,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青年创业社群。也许你未必具备我上文提到的这些,但是在这里只要你愿意学习,一定可以学到很多。

    期待你与我们一起,创造无限可能。

  8. 里可李
    理由
    举报 取消

    可以看看同是90后的他是怎么继续走自己的路哦:D

    就当是一则小故事吧,真实的小故事:

    有人戏谑说,中关村大街是中国最浮夸的地方,来这儿喝鸡汤,分分钟就饱了。在这里的创业咖啡里,你时常能听到“互联网思维”“O2O模式”“分享经济”。从咖啡吧台上,每人领走一个创业的梦想,也不知道这几十平米的房间里到底坐了几个“马云”“马化腾”。

    选了一家咖啡厅坐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静静地观察这些人。他,是一个朴实的90后,一套灰白的套帽运动衣,似乎穿了很久,却干净,要了一杯热开水,坐在位置上默默的敲着键盘。朴实,在这个浮华的年代显得有点特别。我跟他说话,他语速不快,思路清晰,充满热情,“我叫沈旭,他们都叫我肾虚大叔。”

    聊天中他告诉我,他一直在做年轻人和内容的事情,5月底他从上家公司离职启动了新一次的创业,8月份连着三周找融资,每天见3个投资人。“不断的做调整,从产品到团队,现在几乎完美。”没错,产品方向有未来,做的东西有意思,运营经验足够完备,技术一周做出Demo,而且,团队齐整。然而,他们没有融到资。

    “我们到底哪里有问题?”

    半个月前,他带着这样的疑惑,写了一篇10W+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题目叫做《我创业,因为想打破中国最大的愚昧》,引发了创业圈的思考。

    他想证明,二本背景、团队里没有海归、没有知名投资人背书也可以创一次靠谱的业;他想证明,创业市场是愚昧的,市场规则是愚昧的,它没有试错空间,弱化用户价值。他给项目取了名字叫“发作”,他想给年轻人创造机会,让他们真正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是对的。”

    11月1日是他团队“没钱创业”的倒计时30天,就像他说的,30天后,他们会在一个敞亮的办公室以很酷的姿势做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当然,也可能一无所有。他们准备搞一场“不一样”的发布会,名字就叫“30天就没钱创业”发布会。到时会有上百名业内的设计师、产品经理和创意人到场。这或许会是一场刺激创业圈的行为艺术,也或许会是创意的一次酣畅淋漓的发作。

    他和他的团队要以一种很酷的方式,做一次商业模式的验证。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至少我觉得,他们成全了自己。

  9. 柳玉溪
    理由
    举报 取消

    没关系,我们做资本的没少见那些所谓八年十年创业经验的

    说明什么?

    就是从来没成功过呗

    楼上那些各种逼逼的,创业公众号的,吹嘘自己启动资金多低最后估值翻了多少千倍的

    他们或许是比你牛逼,但是牛逼的地方不在于真的比你各方面强,而只是忽悠的能力比你强

    你问他们有几个是达到盈亏平衡的?敢不敢晒利润增长?能不能提转化率?有几个是成功上市哪怕是上三版让投资人退出的?

    爹妈不给就忽悠投资人呗,反正天朝多的是人傻钱多的壕。

    你多弄几次也会的,没什么难的,盖熟练耳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