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迷茫的大学生来说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

理由
举报 取消

想创业,但又不知道干什么,去打工,也一直混不好,就这么在这个雾蒙蒙的时间迷迷糊糊的走下去吗?迷茫,而且更害怕!好多人都说要学会抓住要来的机遇,其实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迷茫的连机遇都看不清!

2017年5月28日 8 条回复 1074 次浏览

发起人:尽善尽美 初入职场

我喜欢你,是在所有的时候,也喜欢有些人,是在她们偶尔像你的时候。

回复 ( 8 )

  1. 毛文强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前段时间工作太忙脱不开身,好长时间没有来知乎了,一看居然积累了500多受邀的问题,让我有点惊讶,作为一个中度强迫症患者,是可忍孰不可忍!言归正传,开始答题了~

    之前回母校做过一次分享,恰好有一个专题跟这个题目相关,也来说说我的看法。

    大学生的迷茫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历届大学生们在大学阶段总会经历这么一段迷茫期。在这段迷茫期:

    有的人谈了段恋爱,成为一生的回忆;

    有的人找了很多人沟通,结识了命中的贵人;

    有的人辍学创业,成为了世界首富;

    有的人背烂一词典单词,创办了“新东方”;

    有的人误学编程,上了贼船,于是有了“日事清”的诞生(咦,画风怎么不对,这是广告!)

    ……

    在一次聚会的时候跟几个事业上已经称得上成功的校友聊过大学时期做过的事,我还特意分门别类把大学做的事情整理了出来:

    粗略的估计了一下,这些事情的躺枪率超过80%了有木有。大学的生活还是相当丰富多彩。那么大学生的迷茫来自何处?

    答曰:“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

    人生的道路本就处在一片迷茫之中。大学以前我们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带着我们前行,为我们指路。我们只需要按部就班的进入小学、初中、高中顺利进入大学,我们知道即使未来处在迷雾之中,不过脚下的路总是可以走通的。大学时期我们怀着挣脱束缚的喜悦和对自由的向往,来到了一个崭新的环境,结识了五湖四海的同学,未来的大学四年仍然是可以预期的。这时的迷茫来自于对前途的焦虑:考研还是工作,亦或者是创业?未来是属于我的,我可以改变世界,可以出人头地,可是现在我该走哪条路呢?然而就在迷茫的时候,时间马不停蹄地推着你走过了实习、走过了毕设、走过了毕业……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你走在一条路上,但是你看不清这条路是不是通向悬崖,你身边也不像大学时期一样有诸多同行的朋友,你的迷茫,你的惆怅才刚刚开始。

    在传统的教育里,我们所接受的思维方式是首先要有远大的理想,然后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你如何确定自己的理想,第二个是你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很多人过多强调了第一个问题,即“选择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情况是:你明显不喜欢走的方向自己心理很清楚,你认为可以走的方向却往往分不出优劣而很难抉择。很多人犹豫不决拿迷茫当借口却丧失了行动力。能力强的人不管是考研、工作还是创业,都能达到类似的成就;能力弱的人很难通过选择一条更容易成功的路而实现逆袭。这里的能力就是执行力。如果你现在还在迷茫,说明你的理想远到你无法看清直达理想的道路。这时你要做的不是更换理想找方向,而是找到你能看清到达路线的近期目标,然后脚踏实地地去走下来。

    最后,给题主两个建议:

    1、放弃对自己来说明显不合适的方向,在剩余的方向中凭个人直觉找一条。

    2、坚持这个方向,仔细考虑如何实现。从能看得见的最简单的目标开始,在这个方向上走出一条路。

  2. 杨毅
    理由
    举报 取消

    完整的内容请参考:怎样进行职业规划? – 杨毅的回答

    1、你的职业愿景是什么?你内心一直在追求的、不曾放弃的东西是什么?你曾经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长期的人生目标或职业价值观是什么?你到底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正是这种不断思考的目标远景,才是驱使我们不断前进的最原始动力。目标的丧失,导致追求的丧失;追求的丧失,又使得我们没有前进的动力;而成天徒步不前的生活,使得我们的心态逐渐失衡;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又会进一步导致我们的事业失败。同时,目标的丧失,也意味着你无法围绕一个核心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丧失,又是事业失败的开始。基于你内心的追求而建立起来的长远职业发展目标,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影响。不知道从哪个角度思考的话,可以推荐给你一篇文章:《想象五年之后的你――令所有人反省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文章》。

    2、你的兴趣在哪里?喜欢与人打交道,还是喜欢与物打交道?喜欢抽象的分析,还是喜欢具象的操作?喜欢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还是更喜欢安稳,能够兼顾事业和家庭?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最新完整版免费下载)了解一下。

    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大多数传统的生涯理论观点都认为兴趣是工作选择的第一标准。但实验和实践都证明,兴趣并不能作为标准,而更应该考虑你的成就动机(原文可参考《职业规划:兴趣不是挡箭牌,关键是要找到你的成就动机》)。

    美国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不理性的力量》一书的作者Dan Ariely和他的同僚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校园里刊出“玩乐高赚现金”广告,很快就来了不少志愿者。这个实验有AB两个对照组,A组的参加者被告知要执行一个任务,就是将手上的积木组成一个标准的机器人。第一个成品完成可以获得2块美金,第二个完成可得到1.89美金,总之每完成一个机械人都可以赚钱,但每次金额减少11美分,当参加者觉得不值得继续下去的时候可以随时喊停。至于B组的规则和A组几乎一样,唯一不同的是,A组完成的每一个机械人都会被收好保存起来(至少在实验过程中),但B组参加者开始组装第二个机器人时,实验人员会宣称积木不够用,就当着他们的面把刚刚完成的第一个机械人拆散。两组志愿者都宣称自己是乐高迷,但A组平均每人组装10.6个机械人,赚取14.40元,他们在实验结束后的问卷中都表示这是个有趣的活动,有机会还想参加。但可怜的B组结果却完全不同,平均每人只完成7.2个,赚11.52元,而且很多人在问卷中表示,这个活动不怎么样,不会有下次了。

    工作能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是生理需求,而是有更深一层的,属于心灵上的满足和乐趣。就算从事的是你有兴趣的活动(好比组乐高),也确实可以从中获利,但工作本身若无法为你带来成就感(组好的积木立刻被拆掉),无法让你觉得有意义,这工作也难以持久投入。因此,把注意力从兴趣转移到成就动机上来,对于成功的职业生涯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在兴趣与成就动机合二为一的情况下,才是最理想化的一种选择。否则,就是重点考虑成就动机,而不是兴趣。

    3、你的性格是何种类型的?美国著名人力资源顾问罗杰·安德生研究发现:98%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性格相适应,相反,失败者们则总是想在自己性格不适宜的领域获得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种性格都有其擅长的职业,有的人擅长这一行,有的人擅长那一行。无论是哪一种性格,你都应该接受它,并按照这一性格去寻找适合的职业。然而,遗憾的是,世界上几乎有近一半的人正在从事着与自己的性格格格不入的职业。如果找对职业,每一种性格都能成功。认清楚自己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性格测评的工具有很多,但有些则是偏心理测评,如MBTI,需要在专业心理咨询人士的指导下使用才最佳。如果是自行测评,建议大家使用DISC性格测试题(完整版免费下载)

    4、从专业技能/工作技能上来说,你现在能够掌握的能力是什么?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组织培训能力?你的优势特长又在哪里?在这些能力之中,又有哪些是可迁移的能力,能够与你所期望得到的职位之间存在关联性?如果这些能力不具备,那么是否又可以弥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弥补?自学?培训?考研?在职研?还是其他方式?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选择最优化的知识储备方案。

    5、现实因素,包括地域因素、行业因素、公司因素、职业发展远景等。生涯方向定位是否合理,第一检验标准就是现实性因素。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职位分布变化也非常大,东部和西部和显著的区别,内陆和沿海也没有可比性。有些工作,只在一线城市才有,如果离开一线城市,则很难找到相应的发展机会。同时,即使是同样的工作,在经济发展不同的城市,受重视程度也完全不一样。即使在同一个城市的同一个行业,在不同的公司,其经营模式也会影响职业发展。比如医药行业的销售,药店渠道的销售和医院渠道的销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其对于能力素质的要求也有很大区别。所有这些现实问题,都要考虑到。如果不考虑,生涯规划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有效落地。

    将以上因素综合起来思考,或许你会有一个大致的答案了!这是属于站在自身角度进行自我规划的考虑方式。但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上述方法绝大多数人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由于自身经验和阅历的限制,对社会、职场认知不清,依然无法对未来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以致无法决策。

  3. Uncle Special
    理由
    举报 取消

    很多小伙伴都有一颗上进心,都想更好的为自己的未来打拼,从而给自己的父母和妻儿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可是,苦于迟迟找不到方向,所以只好陷入当下的迷茫,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如果你曾阅读过大叔微信公众号【新粉必读】菜单栏的《破迷茫和短期纠结》这篇文章,你一定不会陌生,产生迷茫 / 缺乏方向的原因,除了缺乏对当下快速发展时代的客观基础认识模式的基础之外,也许还缺乏一定程度的尝试。

    或许是由于先入为主的觉得自己实力不够,或许是太过主观的下定义觉得自己没那个天分和资质,亦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自控力、意志力和执行力不高,很多小伙伴在寻找适合自己方向的道路上没有坚持下来。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的确是需要一段相对漫长的时间。如果你正在读大学,你完全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实习和实践活动,来寻找你的发展方向;如果你已经工作,也完全可以按照“上班+下班”打组合拳的方式,在下班的时候开启你的尝试之路。

    可是,道理大家都懂,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却并不多……

    如果在当下,实在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试试:

    一、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

    二、去到有前景的行业,以自己你能做的岗位入行;

    三、通过“上班+下班”打组合拳的方式,有技巧的寻找自己的方向;

    对于第一点,你可以找个空闲的时间,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做排除法,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哦,比如你突然发现,有些过去你不喜欢的事业,现在你突然喜欢了呢;

    第二点的关键是,有前景行业的小伙伴的格局和眼界比同龄人要高,近朱者赤的道理自然不用大叔多说。如果能在年轻的时候,多去和这些人交流和学习,说不定,你可以收获得更多。当然啦,这也就是优质的平台可以给大家看不到的财富。

    第三点的关键点是如何“有技巧”的去寻找方向,要知道,时间是很宝贵的财富,加之每个人的家庭环境、学习经历和成长经历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方法。这一点,也就是大叔和大家说的,如果大家想去找一位“过来人”解惑的话,记得要找自己信任的才可以。

    方向大于努力,如果你已经找到方向,那恭喜你,撸起袖子加油干;如果你没有找到方向,可以按照上面三个办法试试,说不定会有新的启发。

  4. 雏菊
    理由
    举报 取消

    多去尝试不同的行业,看是不是擅长、喜欢

  5. 你呐我呐
    理由
    举报 取消

    同大学,已大四。

    感觉多走走多看看,再做决定的话至少不会过分地后悔。

  6. 尚尚之道
    理由
    举报 取消

    冲破迷茫,设计大学生寻找方向、定位的方法【尚瑞轩原创】

    前短时间在知乎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没想到竟引起了全国各地的设计大学生来找我咨询问题,经过几天的交流,深深感受到了全国的设计教育的糟糕现状,今天就把我这几天的交流成果,也是我总结的一个打破迷茫,寻找方向、定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也是我自己经过几年的设计学习总结出来的。

    全国的大学生几乎上都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觉得学不到东西,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办。

    我给出的答案是 提升眼界、审美;拓宽知识面;寻找和定位方向。

    讲起来可能有点水,那我就来点干的。

    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要达到最终的定位方向,就要有足够的是知识量和对自身足够的认识,这又需要我们来提升自身的眼界和审美。

    提升我们的眼界和审美没有捷径,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欣赏优秀的设计文章或作品,

    以站酷为例:每天坚持看两个小时的站酷作品,并且记下喜欢的作品和作者。

    一个月过后,统计下我们的记录,发现我最感兴趣的是UI作品,感兴趣的作者也是小火,牛魔王,郗鉴,残酷de乐章,张小碗儿这些UI设计师。

    然后我上百度搜有关UI设计师相关的大量的内容

    通过一个星期的仔细查阅,我对UI设计师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了,在了解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UI中国,优设网,behance,dribbble。。。 等国内外著名的设计网站,甚至对视觉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前端工程师等横向领域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对互联网设计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ok,这个时候可以找到招聘网站搜索大量的搜索UI设计师的职位招聘信息,然后总结出了UI设计师的岗位要求。

    随便扒了一张腾讯的。

    经过大量的搜索,总结出来几大特点:

    1、设计或艺术等相关专业毕业优先;

    2、熟练使用相关美术设计软件PS,AI等设计软件,能独立进行移动端页面的交互视觉稿设计、图标设计、图片处理(会AE,html5+css会加分)

    3、良好的创新思维和理解能力,善于分析需求,了解用户群审美,热衷于对互联网产品设计,具备一定的产品交互、用研、开发认知;

    4、出色的设计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的创新与沟通协调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

    5、注重整体画面控制力,并有对相素级细节严谨把控的专业精神。

    6、勇于接受挑战,善于自我激励,具有强烈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

    7、有移动平台设计经验和成熟的项目案例优先。

    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点:我们做为设计大学生,这个都不是问题,记住,专业是什么无所谓,设计都是想通的

    第二点:这一点我们可以自学,网上教程一大堆,如果你找不到,只能说明你不适合做这行。当然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的方式,但是现在培训班鱼龙混杂,水很深,要擦亮眼睛,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关注公众号,回复“培训”)

    第三点:第四点,第五点,第六点都是跟自身素质相关的,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磨练,这几点讲起来太鸡汤,有机会再另外讲,今天主要讲的是一个方向定位,具体的以后再讲

    第七点:在校大学生工作经验近乎没有,但是作品还是可以慢慢积累的,举个例子比如站酷的首页推荐,我不至一次跟我的学员讲过,只要拿到站酷的首推几乎上就相当于拿到高薪工作的offer,要完成这个目标,没有捷径,只有不断的积累作品,通过两遍达到质变。

    这个时候,我们有了方向:UI设计师。

    然后也对这个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样也非常清楚了这个职业的需求,要做的只剩下按照职位的要求,有目的性的训练和更加深入的探索。

    今天讲的是一个设计大学生寻找方向和定位的方法,算是个比较宽泛的方法论,至于更多的细节,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讲。

  7. 小小林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从大一到大二做过两个项目后,在大二下学期,我发现我是这样一个人:分享知识能让我感觉特别高兴。在大学校园里给陌生人指路后,感觉很满足,在暑假当导游的时候,游客问我一些东西,我给他们分享了,感觉特开心。我觉得,人在大学的时候就应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东西,不知不觉影响到一些人,但是我也知道,个人的影响力带动力毕竟有限,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需要一个有共同价值观的团队,去做起一件或几件有影响力的事。

    在与一些高中同学和学弟学妹们聊天的时候发现,很多人报志愿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专业是干啥的,或者只是有个很笼统的认识。现在看来,这不是我们对自己十二年努力的轻率之举吗?正是因为这种轻率甚至不负责任的决定,让很多人在经历大学生活一段时间之后都开始宣传大学无用论,或者感觉自己在大学学不到想学的东西。昨天,和一个学妹聊天,她现在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她每天学习到十二点,她给我说,她的专业课那本书一个月她看不完,但是看关于她在做的这件事的书,她两天就能看完,而且是认真看完。她现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想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放眼当今的大学生,又有几个有这种感觉?这应该就是兴趣所在,我心向往吧。 兴趣真的太重要了,我进入大学之前看了一些名人传,他们都是说做了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那时候就以为,为了编书吹牛吧,肯定是哪一行赚钱去做哪一行啊,而且我报志愿的时候也是这样,感觉工科的好就业,而且工资也不少。然后就报了工科的(因为高中时候我就喜欢给我同位和好朋友分享一些我的创业想法,我姐姐就给我说。你报商学院吧,那时候感觉,商学院都是理论东西,毕业不好就业然后就没有去选择。)可是真到了大学,我发现,对你不感兴趣的东西,你只是强迫性的去学习,你不会去主动了解这行的周围知识。然后学习成绩真的不好,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找到了我喜欢的这行,

  8. 乐hoow
    理由
    举报 取消

    出去实习,出去兼职!实习,兼职!跟社会上的人打交道!

    大学是个象牙塔…真正在大学里学到东西的人真的不多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