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国想靠创意挣钱为什么这么难?
我记得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是个创意满满的孩纸,恰好自己从事的也是设计创意类的工作,有一天突发奇想想到了一个关于冰激凌的产品设计和广告文案,我自我感觉啊(注意只是自我感觉)良好 然后又联想丰富的想到关于可口可乐瓶子的故事 有个歪国青年因为自己女朋友穿了一个漂亮性感的裙子他照样设计了一个性感妖娆的瓶子最后挣了大钱 当时我的脑袋“叮”的这么一响 他行 为什么我不可以?于是我把自己的创意加上文案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整理了一下 然后在百度上开始搜索各大冰激凌厂家的联系电话 有某喜 某巢 某牛 等等都有 下午我开始打电话 想把我的创意推销出去 说推销其实有点大了 当时满脑子想的就是如果有一天我的创意被做成现实那么我岂不是多了一个可以吹牛逼的机会 (当时就是这么肤浅-_-||) 但是一下午电话打下来 没有一个人听到我讲的文案哪怕一个开头 那天的对话大部分是这样的 “你好 是某某吗 我这里有个关于冰激凌的产品创意您方便听一下吗 ”“你说什么?”“你好 是某某吗 我这里有个关于冰激凌的产品创意您方便听一下吗 ” “我们不需要这个 !” 然后是咣的一声摔电话声 只有一个例外 当时是个还算温柔的女声说 你这样我给你个电话 你给他们联系吧 然后我拨打电话 然后又是以上对话的重复 你们以为这就完了吗?没有 我绝对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 后来我又找到这几个厂家的邮箱 给他们发邮件过去 详细的介绍我的思路和想法 结果当然还是没有下文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 因为我做的是创意设计类的工作这几年总有人在我耳边说 国外的设计就是好 因为他们有思想有新意 所以我总是在想是不是我们真的想法比较少 还是我们缺少太多想法发挥的地方?想起几年前我的经历 禁不住想问 为什么在天朝想卖创意这么难?还是我们找错了途径?另外我还在做卖创意的梦 有需要冰激凌创意的请联系我 ( •̀∀•́ )
回复 ( 10 )
有句俗话,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管是皮匠还是“裨将”,中国人骨子里认为:谁也不缺智慧。
请注意,在这句俗语里,诸葛亮只是智慧的化身,而忽略了作为一个蜀国相的执行能力。
后来人们发现了这个忽略。
所以,今天的人们,仍然相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时,还想要诸葛亮般的执行能力。
你说难不难。
我想说,同学你的方法有问题
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是公司ceo或产品经理,有个不认识的人给你打电话说有个创意要卖给你,你会怎么做?
花一下午跟他讨论这个创意并制定方案?开玩笑吧,手头一堆事情没干完呢
如果这个卖创意的陌生人是知名的大师,曾卖过无数想法给各大公司呢?
说到底,并不是你的创意不值钱,而且他们认为并不值得冒着“浪费一个下午的时间”的风险去“评估一个陌生人的创意”
换在国外也一样,不信你可以把想法发给外国公司试试,甚至直接过滤成垃圾邮件
以下开始答题:
创意的风险在于,很大概率失败,可口可乐那些失败的创意,并没有被传播出来而已
模仿的好处在于,这个想法已经(在外国)被验证过了,在新市场(国内)很大概率成功,在以前,中国市场对很多行业来说都是新市场,而模仿的风险比创新要小很多
可口可乐可以有很高的试错成本,它在一个非常赚钱的市场占有领先地位,而某些其它公司并非如此
在追赶过程中山寨是很正常的,别说中国,日韩在发展之初也有不少山寨行为
社会很残酷,很多公司光是活下来已经拼尽全力了
《从0到1》这本书崇尚垄断,说只有垄断了,利润起来了才有精力和财力去创新,本身有一定道理
如果谷歌忙着竞争,还会花额外的钱去砸googleX吗
当然,另一些公司,看到山寨的好处,也懒得创新了
但现在,中国消费着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开始变得挑剔,ebay竞争不过淘宝、uber竞争不过滴滴,本身就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说个小案例,我认识一个淘宝店主,自制灯笼衫(就是穿起来像灯笼那种),以前从未有人这么做,她成功了,最高月收入80万
淘宝上有千千万万像她一样靠创新和勤奋来致富的卖家
中国正在发生变化,从山寨到创新,大行其道的山寨手机只能外销到非洲,大型科技企业如华为,已经从拼价格转为制定行业标准,缺乏持续创新的小米已开始增长乏力
很认可比尔盖茨的一句话
“人们总是高估两年所能带来的变化,而低估五年所能带来的变化”
别放弃创意,中国的未来属于创新的一代
实体制造业不赚钱还累,
很多人转楼市,买入,坐等涨价,即可赚钱。
后来也不行,很多人转入股市,股市暴跌伤了很多人的心,退出。
再后来转入互联网,什么+啊,什么O2O啊,什么P2P啊。
其实都很浮躁,想赚快钱。
创意不是不值钱,而是在网络上给人的感觉不够快。
所以要转变,:恩,对了,就是忽悠,
可劲的忽悠。
肯定能够搞到钱。
知乎上教人发财教人树三观的人很多,我自认没有那个本事,所以就不趟这滩浑水了。
今天,我通过教你一些最基本的商业之道,让你来赚点小钱。
因此,我决定尽量详细的解决你的问题,而你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纠结在创意是否可以赚钱上。
让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来开始。
很多人争执的面红耳赤,创意到底值不值钱。当然,各有各的道理。但是他们对于创意到底是否值钱的理解太过浅显。
看你的描述,其实我俩在职业经历上应该有很多相似重合的地方,都是设计类出身,但不同的是,我从来不认为我是在靠创意混饭吃,我只不过是通过创意给我的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价值,而创意,只是手段而已。
现在,告诉你,我的第一个心得方法。
尽量尝试将所有「形容词」当作「代词」去理解。
这观点我在知乎上也讲了快一年。如何理解呢?
你瞧,对面走来一个姑娘,条顺盘正的,你心想:这姑娘真美。这时你脑子里冒出的「美」这个概念,其实就是一次形容词转换代词的最好实例。
其实,你所理解的美,是代指这个姑娘五官清秀,身材比例和谐等等,这些诸多因素整合在一起,让你用了一个美字来统一代指了。
前几天我发了一篇微博:
你看,大多数人嘴里的不好看,其实代指的是他们自己不喜欢而已。
我们再来继续说说创意。
同样,我也希望你用形容词转代词的方式来理解创意这个词。
你买了一个手机套,你之所以要买,因为这手机套设计的很有创意。但是,你是否真的就是在为创意买单呢?
其实并不是。你所指的创意,或许代指的和别人与众不同。而你花的这个钱,其实并不是在购买一个手机壳,而是购买了一次,用手机壳这件物品让你和周遭人群区别开来的机会。
我不知道有没有把这道理讲清楚。
所以,你现在冷静的思考一下,你到底是在卖创意给客人,还是在卖价值给客人。你所谓的创意对客人来说到底有什么价值?
创意不值钱,当创意无法给人提供价值的时候就一文不值。
创意很值钱,当创意可以给人提供唯一获取此价值途径的时候是无价之宝。
————————————————————————————————————————————
好的,第一点说完了。现在开始顺着以上观点来讲第二点。
家中是经商的,大概我自小所受的熏陶教育就和很多人不同,记得家人曾对我讲:人最可悲的,是无法被别人利用。
这道理初次来听是不是很惊悚,太势力?没事,我并不是要你和其他人接受我家的这套教育方式。我只是希望你们所有想赚钱的人明白:赚钱,就是一种价值交换。
知乎上常有人问:一个XX岁的,具备某种技能的人如何在XX个月赚XX万块。
这样的问题,我真的不知道从何说起。因为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可以拿什么去和人交换,那些给出建议的旁人哪里会比你更懂你自己。
所以,想赚钱,必须明白,你可以为别人创造什么价值。而不是你具备什么技能。
————————————————————————————————————————————
都说国外尊重创意,创意好赚钱。
这个观点我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说这些话的人,其实好些人的活动半径都没超过800公里。国外的项目我接触过很多,远的不说,就说在法国的某城市就有我做过的项目。
外国人那不叫尊重创意,他们那是尊重劳动。
由于社会发展等诸多原因,一些发达地区人群的审美等,的确要好于我们,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正是因为他们见过太多有意思的东西,所以,一来,普通创意很难得打动他们。其次,他们十分明白自己要什么。
还记得我最开始所写的第一点。
创意是一个代词。它背后所带来的价值才值钱。很多国外的客户之所以会尊重创意,因为他们十分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你,则只需要简单的通过创意这个手段来帮助客户实现他们需要的。但是,国内的很多客人则完全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不要以为外国的月亮一定圆。记得知乎上的那句名言吗?
我想说的是,凭大多数国内设计师的眼界,还真的不至于要去国外买创意。
为便于查看,所有答案都在个人收藏夹内( ENO[设计类] | ENO[貌与人]),希望帮到需要的人。
不管中外,重要的从来不是创意,而是创意的实现。
谢邀。
创意是最不值钱的……假如你逛知乎够久就明白了。
认为创意值钱的你还很天真。
虽然从0到1确实不容易,不过你把这1的距离想的比2-10之间更重就是你的不对了。
能够赚回来足够多钱的主意才是创意。
否则那就叫白日梦。
或者叫打水漂。
值钱的不是创意,而是把创意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创意只是1,后面的能力才是0。
高票答案不忍直视,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回答题主的问题。创意在什么情况下才值钱?我手机上的,只列提纲,不展开说,事实上看提纲也就够了。
不是创意不值钱,而是好的创意真的不多。创意没有变成现实,都是浮云。
就象开公司不给员工真金白银,给员工讲情怀,就是耍流氓!就象去买东西,不给人家钱,和人家说你有多可怜,就是耍流氓!
“创意”任何时候都值钱,难的是:把创意转变成财富的能力。互联网很多“好的产品”都是创意的产物,说难听一些,现在被人骂死的李厂长,当年能想出”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不是救当年的百度于水火当中吗?苹果怎么干掉弱鸡鸭的?难道是因为乔帮主长得帅吗?
创意是有价值的,但是要把创意转变成财富,需要的何止是“ 十年磨一剑。”
那么,好的创意,也就是说,创意在什么情况下才值钱?
0:机遇。(为什么排在最前面,还是0?因为他很重要,又不重要)
1:创意存在的环境,空间,行业,以及表现手法。
2:符合市场吗?
3:符合人性吗?
4:政府让你做吗?
5:创意的负面影响,你有能力驾驭吗?(看看人家李厂长)
6:你有执行这个创意的团队吗?
7:你的团队有把创意变成现实的能力吗。
8: 你有满足你创意的配套的资源吗?
9:你有管理这所有一切的能力吗?
10:最重要的:你能搞到“钱”开展你的创意吗?你不会让“别人”平白无故为你的梦想买单吧?
可以告诉你,
看似是你的创意不值钱,
准确得说是你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创意卖出去,
而且卖个好价钱。
机缘巧合,
两年前我惊奇地发现,
在中国居然有很多牛人,
很多智业公司专门靠卖创意为生,
而且一套创意可以卖上千万。
注意!
不涉及技术,
纯创意,
客户还得排队!
排队!
还得先打款,
先打款!
无论创意最终执行完毕后有效与否,
交易已经完成!
行业外的人根本不知道在中国还有有这么邪门的行业存在,
行业内的人,
即使身为客户本生,
花成百上千万买完创意,
也未必都清楚智业公司的运作模式!
我尝试把这些牛人和其赖以为生、靠卖创意的模式首次公布于众!
更新1
发现知乎有个怪现象,只要你长篇大论、洋洋洒洒多使用些唬人的专业词汇,就会得到许多赞,我反倒觉得能用最浅显的语言讲清楚一件事、一个道理才是真懂。最反感的就是废话连篇没有任何干货的文章,所以我尝试用尽量少的文字把事情说清楚。
腹有良谋,满脑子占据着让自己振奋的牛逼创意,却没有资源可以发挥,到底创意值不值钱呢?我过去也很感慨,自己要是生于古代,比如战国时期,专门有个职业就是门客,靠兜售自己的创意为生,比如下面这两位:
还有这位:
上面这些古代牛人都极富想法和创意,但!注意!他们都曾经是局外人!
他们仅仅是一直关注局势从而自认为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创意,和我们这些怀揣创意的人何尝不一样?但他们最终都把自己的所谓创意兜售成功了,但对我们好像没有多少参考价值,不废话了,说几位还活着的!
这几位是对我影响和震撼最大的几位,他们都是依靠卖创意为生的当代牛人,先说第一位,直接上图!
第一位:
叶茂中
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董事长
名言:“没有好创意就去死吧!”
一手策划了包括雅客V9、真功夫快餐、WNQ跑步机、洁尔阴等无数品牌,中国本土市场广告创意人物代表。
凭我的记忆说一下他的逆天经历吧。
当年的少年叶茂中还没出名时,在一个小广告公司打工,和其他业务员一样每天在大街上挨家挨户拉业务让人家制作广告,虽然满脑子让自己激动的好创意,但成功率特别低,他就想,作为广告公司、作为营销公司却不能把自己营销出去,如何让客户相信能帮客户把产品营销成功。他觉得公司应该先给自己打广告,于是把这个想法和他当时的老板说了,他的老板觉得他异想天开、痴人说梦。他一怒之下辞职在家一待就是三年!
穷困潦倒时就靠吃方便面度日(绝无杜撰),这三年他做什么了?
看书和写书,他决定写出名。
我找不到客户,就得让客户找到我!
三年后他撰写好一本书稿:《一个广告人的手记》!
在无数碰壁之后,终于有出版社愿意出他的书。
大家可以先想象一下这本书里的内容。。。。。。。。。。。。
这本书在写之前就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让人读完这本书就相信作者能迅速提高品牌与销量,作者掌握了某些策划奥秘。其实就是把平时口头催牛逼的故事书面化,比如由于他的策划,某客户公司经理层在他参与产品策划后销量猛增,进会议室时全体人员起立、鞠躬并且鼓掌;某工厂产品销量连年翻番,供不应求;经销商为了争夺某地的代理权差点动粗,最后比谁先给客户公司账户打款;如果大家想领略叶茂中极具煽动性的文笔,可以买一本看看。从他的外形,包括帽子,到图片灯光明暗的布局,到书名,到里面目录,到文章里面不断重复的“叶茂中这厮”,他处心积虑的让这本书把叶茂中这个无名屌丝变成了一个营销界的品牌。
在叶茂中这里还有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的一个九阳真经——案例包装和案例营销。(可以百度叶茂中策划的雅客等案例)
总之,这本书发行了30多万本,现在还在发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此再从没主动出去找过一个客户,都是客户主动上门找他的。
反思:我们没有资源,只有创意。但创意可能真的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让有资源的人相信我们比他们自己更有创意的能力!在兜售创意之前,必须先把自己这个品牌兜售出去,我很好奇诸葛亮在媒体那样落后的情况下是如何把卧龙的名号传播出去的!
第二位:
邓德龙
特劳特战略定位咨询公司中国区合伙人
中国品牌定位第一人
王老吉品牌成功背后的智业顾问
香飘飘的品牌顾问
看公司名称很唬人,像一个国际公司。
同样,还是让我凭记忆还原一下他的经历吧!
湖南人,心怀远大志向南下广东打拼,在他事业毫无起色时,无意看到一本书,他就认定这本书会改变他的命运,这本书就是特劳特先生和里斯先生合写的《定位》一书。(这本书也是对我营销观念影响最大的少数几本书之一)书里主要内容是里斯和特劳特发现,市场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消费者心智资源的竞争。核心内容举个例子通俗的讲就是,明天万达或蒙牛想推广一款瓶装水,起名万达冰泉或蒙牛冰泉,用的水源和加工设备与农夫山泉一样,最终品质和售价也一样,但消费者最终还会选农夫山泉。因为农夫山泉这个品牌抢占了消费者头脑中的瓶装水品类的品类阶梯。
蒙牛的成功,叶茂中许多招数都是学的这本书,用叶茂中自己的话说,在这本书还没引入大陆之前,他就读过《定位》的繁体字版本了。
就这本书,他反反复复的看,当时“定位”这个思想在中国还很少有人听说,他就给远在美国的特劳特写信,写了很多次之后,终于得到了特劳特的回复。后来特劳特来到中国见到了小邓,鉴于邓德龙对定位思想在中国的长期研究和传播,就把邓德龙选为自己在中国的合伙人。
在邓德龙的帮助下,特劳特来中国开办专题论坛,在营销杂志上写定位署名文章,接受央视等媒体采访,可谓在营销界一时风头无两。
今天,特劳特在中国比里斯更出名,也是邓德龙和他同事的功劳。
有了特劳特这个金字招牌,邓德龙完成了华丽兑变,解决了卖创意的最大难题,再也不愁创意没人买单了!
对了,他还有个同事叫耿一成,成美营销策划公司总经理
这两哥们各自一个公司,不像叶茂中做全案策划,他们只做营销推广中的品牌定位一个环节,最后就出几页品牌定位的研究报告和品牌定位方案。那么一套方案多少钱呢?
对,一套方案卖300多万或将近500万,一部分客户:
他们成功的路线和思路不同,但最终成功的让人排队买自己的创意!
第三位:
华杉
华与华咨询公司董事长
哥哥叫华杉,弟弟叫华楠
兄弟两都特别有才华,在营销上自称一派
他之所以牛逼是,他能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品牌策划成一个畅销大江南北的枪手货!
厨邦酱油,田七牙膏,晨光文具等畅销品牌的幕后推手
营销界的实力派
可惜在中国很多企业家和媒体人不识货,我自己去市图书馆认真翻看了将近10本营销和广告杂志,但里面没有多少可以学会拿来用的招数和干货,各种营销杂志和课本上充斥着逻辑上无懈可击的营销废话,否则依靠他对营销理论的精辟阐述,他就是对中国营销理论做出最大贡献的中国版奥格威!
都是靠卖创意为生,费用也特别高
上面这几位卖一单创意就能卖到几百万人民币,他们是无数心怀优秀想法的创意人中成功者,时间有限,写的比较简略,但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些思考和启发。
他们各自都写过关于营销的书籍,我也不止读过一遍,收获和感慨太多,后面再更新吧!
先写到这,在中国这三位是我在营销领域学到最多干货的前辈,恨不能当面叫他们一声老师表达感谢。
如果想成功地兜售创意,最好先把自己营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