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Do things what you believe
20160122更新——
最近思考了很多,发现自己原本对P2P理解的太粗浅了一些,所以得出原本下面的一些结论。那些结论依旧不能算是错的,但并没有触及到P2P最本质的东西。
出发点还是一样,取决于你怎么定义P2P。如果你承认这样一个事情,即P2P就是影子银行的一个升级版,那P2P当然发展的起来。因为影子银行永远不会消失,那P2P就一定会永远存在下去,而且会越来越大,发展的越来越快。
—————答案分割线———————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国P2P这玩意儿其实早就有了,只不过以前叫高利贷,叫民间商会,叫小贷公司,是形形色色的银行以外的、民间的发放贷款的机构。P2P是他们所有人的一个互联网化的、阳光化的升级版。
之所以说P2P的出现是必然的,因为其代表的市场需求实在是太大了。P2P背后是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均衡不完善所导致的。在中国的金融市场,银行占据了90%的金融资产规模,但正如马云所说的,银行只服务了中国20%的客户;银行在严格的监管和风控限制下,是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去服务剩下的80%的中小客户的。但这80%的客户的融资贷款的需求却始终的强烈,于是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非官方的、地下的金融机构来服务这些客户。也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影子银行”。
在P2P出现以前,影子银行大概可以分这几类:
1. 以民间集资、高利贷、钱庄等为代表的非法的地下金融活动,这类活动的具体规模有多大,永远也无法去估算了。
2. 以小贷公司、典当、担保、消费金融公司为代表的牌照性金融机构。
这类金融机构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服务那80%的客户,但本身又在融资、杠杆、服务范围等多个层面受到严格限制,导致规模非常的小。2014年全国8700多家小贷公司的贷款余额加起来也就9420亿,作为对比,四大行中的中国银行一家的贷款余额就8.48万亿。
3. 以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为代表的银行附庸的影子银行机构。
这类机构背靠银行,通过发行形形色色的信托产品、资管产品等来绕开监管,把银行的钱注入到那80%的、银行无法直接放贷的客户中去。总体的规模也极其的大,据估算大概在30万亿的规模。
如果追溯P2P的前世今生,我猜测很多干P2P平台的运营商原本就是干第一类影子银行的事情的人。原本只能通过地下活动来募集资金,现在反而可以堂而皇之的利用互联网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范围和影响力来获取资金。而在这个过程中,放贷的对象、放贷的利率水平、放贷的流程和风控手段没有丝毫的改变。
而第二类影子银行,小贷、担保、典当等机构,原本只能依靠股权融资,加上可怜的50%左右的资产负债水平,迅速通过与P2P平台合作来放大杠杆。很多小贷公司或者干脆直接注册了一个P2P平台,业务也是发展的有声有色。
第三类影子银行毕竟比较高大上,暂时还没有看到与P2P有什么关联。不过很多银行也注册了一个P2P公司,想来真是脑子进水了。
所以,看到这里,我就问你你觉得高利贷会消失嘛?那80%的人会以后再也不借钱了嘛?典当、小贷机构会关门嘛?他们需要融资嘛?如果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那P2P就一定会发展的起来。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前景一定都是好的。
如果想通这个问题,那么对P2P就没有必要报那么苛责的态度了。之前我也提到,P2P是第一类和第二类影子银行的互联网化、阳光化的升级版。不要小瞧这两点,特别是第二点,因为这第一次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对第一类传统的影子银行进行监管的可能性。以前所有的这类活动都是在地下非透明化的进行,你都不知道这些活动在哪里发生,谁在做,有多大规模,谈何监管。现在所有的活动至少都有迹可循,加上银行托管制度、牌照发放等的可能性,P2P也许确确实实可以算中国金融发展的一个进步。
另一方面,互联网虽然在现在来看并没有给P2P在风控上带来什么帮助,但其在贷款端分散了资金来源,也相应的分散了风险。也许有人会说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风险的扩散,但我始终觉得1w个人每个人亏1000,是远好过10个人每个人亏100w的吧。
————以下是原答案————
取决于你怎么定义P2P
最初大家所说的P2P本质就是一个互联网化的民间高利贷借款平台,套上一个互联网的光环然后趁着政策真空期疯狂野蛮生长,积累了无数的坏账,流动性风险一触即发;这种模式下的P2P,市场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大,且必死无疑。
后来P2P们开始转型,有各种新玩法,就不一定了,但很多都已经不是正统的P2P了。
1. 大集团的融资平台
这其实是最容易生存的一种P2P,典型代表有平安的陆金所,均瑶集团的自金所等。他们旗下都有相当体量的产品(比如陆金所的彩虹和财富汇系列)是为集团子公司融资用的,资产端的质量有保障,加上有大集团担保,资金端的成本也不会太高,未来可以演变为一个常规的融资通道,再进而为集团外的公司提供融资。
平安和均瑶都属于(或在转型)金融控股集团,P2P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在风险转移、产品设计等方面有许多创新的空间可以挖掘。比如均瑶尝试的初创企业结构化融资产品,华瑞银行做优先级,自金所做中间级,均瑶下面的私募基金拿劣后级和股权,不失为一种可行模式。
2. 财富管理平台
典型代表就是宜信。个人觉得是最靠谱的一条路径,一定能出来几家牛逼的公司,但是大部分还是得死掉。
现在P2P平台的资产五花八门,小贷、消费金融、融资租赁、保理、票据、过桥、抵押贷款不一而足,走一个保险或者资管公司的通道或者干脆直接卖给投资者,本质上就是资产管理(包装)公司,稍微变一变,拿几个牌照就可以洗白成对标中天、诺亚那样的第三方理财公司(当然差的还很远…)。
更何况既然已经有很多投资者在你这理财,为什么不能再卖一点基金、保险、信托产品呢?就像宜信卖基金、陆金所卖保险、投哪网卖信托和私募那样。更何况跟其他的第三方理财公司比,P2P还有资产端的掌控力的优势。
3. 网络非标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典型代表是Lfex和大部分的风投类平台,当然大部分也就是黄粱一梦而已。
存在即是道理,p2p不可否认给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带来很多帮助的,而且部分投资人也确实达到了财富增值的目的的,就目前看行业在发展,越来越规范,整体向好的方向走的。
所有商业存在,必有它存在的技能。当它的技能不适应时代终会被淘汰。我想P2P也不例外,P2P因互联网发展和现在金融信息不对称产生,若它淘汰,必然有个模式解决了不对称的问题。关于政策,只要国稳,又能让资金快速流通,何乐而不为。关于坏账,只是在淘汰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人和企业,同时也在教消费者认清这个行业。
P2P极端一点说,就是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的集合体,现在发展是因为国家想借他们的手把老百姓的钱融给在正规银行渠道无法贷款的人或企业。最后如果经济发展上去了,转型成功了,部分P2P会被招安,纳入国家统一管理活下去。其他大部分会死掉,老百姓投的钱一样。银行因为代表国家信誉目前还是刚兑的,所以不一样,P2P有希望,没前途
先不看希望和前途。首先关注下如果想做好,需要重点伺候那几点?再去对照各个平台是否做到即可知晓。P2P平台一肩挑两头:资产端和资金端。资产端重在风险控制,如何从银行等传统机构不愿发放的贷款名单中筛选出高风险且优质的客户。这个根据各家不同的业务种类进行不同的风控流程。资金端重在获客成本,现阶段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放开趋势明显,老百姓也开始被市场教育到将资金放在不同的投资渠道,这块人群将会越来越多。但,有个最明显的问题存在眼下的平台身上,就是对逾期坏账的借款人怎么处置?对投资客户是否兜底呢?中国现在的投资环境就算是国家明确要求去担保化,各家也不会直白告诉客户不兜底。类比贷帮的处理和拍拍贷的变通就知道了。投资人会选择用脚投票。而兜底的后果就是包袱会越来越重,最后是不是会让平台变得举步维艰,甚至逼良为娼?这些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才会去考虑到P2P是否在中国有很大的希望和未来。当然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讲,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洗牌的过程,大部分还将会死在路上。
2015年10月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到了1196.49亿元,累计成交量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983.49亿元。同时,11月5日至7日,在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上,互联网金融再一次成为亮点。
互联网金融还有下一个黄金十年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昨天下午举行的金融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互联网金融还有下一个黄金十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仍然是一个蓝海,未来将以10万亿元为单位发展。互联网基金发展速度惊人,2015年推出的余额宝基金,至今年6月30日,基金已接近7000亿元。
姚余栋指出,互联网股权发展迅猛,2015年上半年,股权众筹类似平台接近100家,融资规模30亿元。互联网金融业出现了快速蓬勃、千帆尽发的局面。
十三五期间将是中国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共生进而合并的一个黄金期或是并购的爆发期。
姚余栋表示,与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挑战。互联网金融业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绩效,一方面冲击了商业银行、基金等金融行业的资金来源,随着P2P互联网出现,中小企业获得替代性融资渠道增加,对商业银行、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也有影响。
不久前,在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中国网贷运营模式调研报告》发布会上,姚余栋曾表示,2020年中国的P2P余额或能达到8万亿,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大的爆发。
会的哦
搞得好没人管,搞不好就是非法集资了,毕竟这一块没有一个很有效的监管机制,国内的征信体制也还不成熟,种种原因。但是你看每年这么多家新p2p公司成立,跑路的也很多很多,杂草般的生长速度,就知道这个市场是一块大蛋糕了。p2p会发展起来的,但是需要规范。
肯定发展的起来,因为这个概念是对的,不要把现在这些公司当做真做P2P的,有理财产品的都不是P2P,玩的都是债权池。你可以想想,有一天你无意之间蹭了别人车,那人说你给2千私了。事实上也是你全责,你说你乐不乐意掏不掏。但是你当时没有2000,那怎么办。嘿嘿,所以说市场混乱不是概念错,是一帮现代的地主在折腾。
这是一个知乎典型的“先问是不是”的问题。
在日前零壹财经举办的P2P借贷行业11月度数据报告会上,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P2P行业累计交易规模已达1.25万亿元。
随便找个例子,来自2012年中国猪肉行业发展概况
2011年,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9303亿元,同比增长32.97%
你说屠宰业算不算已经发展起来了?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0 )
20160122更新——
最近思考了很多,发现自己原本对P2P理解的太粗浅了一些,所以得出原本下面的一些结论。那些结论依旧不能算是错的,但并没有触及到P2P最本质的东西。
出发点还是一样,取决于你怎么定义P2P。如果你承认这样一个事情,即P2P就是影子银行的一个升级版,那P2P当然发展的起来。因为影子银行永远不会消失,那P2P就一定会永远存在下去,而且会越来越大,发展的越来越快。
—————答案分割线———————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国P2P这玩意儿其实早就有了,只不过以前叫高利贷,叫民间商会,叫小贷公司,是形形色色的银行以外的、民间的发放贷款的机构。P2P是他们所有人的一个互联网化的、阳光化的升级版。
之所以说P2P的出现是必然的,因为其代表的市场需求实在是太大了。P2P背后是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均衡不完善所导致的。在中国的金融市场,银行占据了90%的金融资产规模,但正如马云所说的,银行只服务了中国20%的客户;银行在严格的监管和风控限制下,是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去服务剩下的80%的中小客户的。但这80%的客户的融资贷款的需求却始终的强烈,于是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非官方的、地下的金融机构来服务这些客户。也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影子银行”。
在P2P出现以前,影子银行大概可以分这几类:
1. 以民间集资、高利贷、钱庄等为代表的非法的地下金融活动,这类活动的具体规模有多大,永远也无法去估算了。
2. 以小贷公司、典当、担保、消费金融公司为代表的牌照性金融机构。
这类金融机构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服务那80%的客户,但本身又在融资、杠杆、服务范围等多个层面受到严格限制,导致规模非常的小。2014年全国8700多家小贷公司的贷款余额加起来也就9420亿,作为对比,四大行中的中国银行一家的贷款余额就8.48万亿。
3. 以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为代表的银行附庸的影子银行机构。
这类机构背靠银行,通过发行形形色色的信托产品、资管产品等来绕开监管,把银行的钱注入到那80%的、银行无法直接放贷的客户中去。总体的规模也极其的大,据估算大概在30万亿的规模。
如果追溯P2P的前世今生,我猜测很多干P2P平台的运营商原本就是干第一类影子银行的事情的人。原本只能通过地下活动来募集资金,现在反而可以堂而皇之的利用互联网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范围和影响力来获取资金。而在这个过程中,放贷的对象、放贷的利率水平、放贷的流程和风控手段没有丝毫的改变。
而第二类影子银行,小贷、担保、典当等机构,原本只能依靠股权融资,加上可怜的50%左右的资产负债水平,迅速通过与P2P平台合作来放大杠杆。很多小贷公司或者干脆直接注册了一个P2P平台,业务也是发展的有声有色。
第三类影子银行毕竟比较高大上,暂时还没有看到与P2P有什么关联。不过很多银行也注册了一个P2P公司,想来真是脑子进水了。
所以,看到这里,我就问你你觉得高利贷会消失嘛?那80%的人会以后再也不借钱了嘛?典当、小贷机构会关门嘛?他们需要融资嘛?如果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那P2P就一定会发展的起来。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前景一定都是好的。
如果想通这个问题,那么对P2P就没有必要报那么苛责的态度了。之前我也提到,P2P是第一类和第二类影子银行的互联网化、阳光化的升级版。不要小瞧这两点,特别是第二点,因为这第一次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对第一类传统的影子银行进行监管的可能性。以前所有的这类活动都是在地下非透明化的进行,你都不知道这些活动在哪里发生,谁在做,有多大规模,谈何监管。现在所有的活动至少都有迹可循,加上银行托管制度、牌照发放等的可能性,P2P也许确确实实可以算中国金融发展的一个进步。
另一方面,互联网虽然在现在来看并没有给P2P在风控上带来什么帮助,但其在贷款端分散了资金来源,也相应的分散了风险。也许有人会说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风险的扩散,但我始终觉得1w个人每个人亏1000,是远好过10个人每个人亏100w的吧。
————以下是原答案————
取决于你怎么定义P2P
最初大家所说的P2P本质就是一个互联网化的民间高利贷借款平台,套上一个互联网的光环然后趁着政策真空期疯狂野蛮生长,积累了无数的坏账,流动性风险一触即发;这种模式下的P2P,市场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大,且必死无疑。
后来P2P们开始转型,有各种新玩法,就不一定了,但很多都已经不是正统的P2P了。
1. 大集团的融资平台
这其实是最容易生存的一种P2P,典型代表有平安的陆金所,均瑶集团的自金所等。他们旗下都有相当体量的产品(比如陆金所的彩虹和财富汇系列)是为集团子公司融资用的,资产端的质量有保障,加上有大集团担保,资金端的成本也不会太高,未来可以演变为一个常规的融资通道,再进而为集团外的公司提供融资。
平安和均瑶都属于(或在转型)金融控股集团,P2P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在风险转移、产品设计等方面有许多创新的空间可以挖掘。比如均瑶尝试的初创企业结构化融资产品,华瑞银行做优先级,自金所做中间级,均瑶下面的私募基金拿劣后级和股权,不失为一种可行模式。
2. 财富管理平台
典型代表就是宜信。个人觉得是最靠谱的一条路径,一定能出来几家牛逼的公司,但是大部分还是得死掉。
现在P2P平台的资产五花八门,小贷、消费金融、融资租赁、保理、票据、过桥、抵押贷款不一而足,走一个保险或者资管公司的通道或者干脆直接卖给投资者,本质上就是资产管理(包装)公司,稍微变一变,拿几个牌照就可以洗白成对标中天、诺亚那样的第三方理财公司(当然差的还很远…)。
更何况既然已经有很多投资者在你这理财,为什么不能再卖一点基金、保险、信托产品呢?就像宜信卖基金、陆金所卖保险、投哪网卖信托和私募那样。更何况跟其他的第三方理财公司比,P2P还有资产端的掌控力的优势。
3. 网络非标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典型代表是Lfex和大部分的风投类平台,当然大部分也就是黄粱一梦而已。
存在即是道理,p2p不可否认给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带来很多帮助的,而且部分投资人也确实达到了财富增值的目的的,就目前看行业在发展,越来越规范,整体向好的方向走的。
所有商业存在,必有它存在的技能。当它的技能不适应时代终会被淘汰。我想P2P也不例外,P2P因互联网发展和现在金融信息不对称产生,若它淘汰,必然有个模式解决了不对称的问题。关于政策,只要国稳,又能让资金快速流通,何乐而不为。关于坏账,只是在淘汰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人和企业,同时也在教消费者认清这个行业。
P2P极端一点说,就是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的集合体,现在发展是因为国家想借他们的手把老百姓的钱融给在正规银行渠道无法贷款的人或企业。最后如果经济发展上去了,转型成功了,部分P2P会被招安,纳入国家统一管理活下去。其他大部分会死掉,老百姓投的钱一样。银行因为代表国家信誉目前还是刚兑的,所以不一样,P2P有希望,没前途
先不看希望和前途。首先关注下如果想做好,需要重点伺候那几点?再去对照各个平台是否做到即可知晓。P2P平台一肩挑两头:资产端和资金端。资产端重在风险控制,如何从银行等传统机构不愿发放的贷款名单中筛选出高风险且优质的客户。这个根据各家不同的业务种类进行不同的风控流程。资金端重在获客成本,现阶段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放开趋势明显,老百姓也开始被市场教育到将资金放在不同的投资渠道,这块人群将会越来越多。但,有个最明显的问题存在眼下的平台身上,就是对逾期坏账的借款人怎么处置?对投资客户是否兜底呢?中国现在的投资环境就算是国家明确要求去担保化,各家也不会直白告诉客户不兜底。类比贷帮的处理和拍拍贷的变通就知道了。投资人会选择用脚投票。而兜底的后果就是包袱会越来越重,最后是不是会让平台变得举步维艰,甚至逼良为娼?这些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才会去考虑到P2P是否在中国有很大的希望和未来。当然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讲,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洗牌的过程,大部分还将会死在路上。
2015年10月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到了1196.49亿元,累计成交量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983.49亿元。同时,11月5日至7日,在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上,互联网金融再一次成为亮点。
互联网金融还有下一个黄金十年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昨天下午举行的金融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互联网金融还有下一个黄金十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仍然是一个蓝海,未来将以10万亿元为单位发展。互联网基金发展速度惊人,2015年推出的余额宝基金,至今年6月30日,基金已接近7000亿元。
姚余栋指出,互联网股权发展迅猛,2015年上半年,股权众筹类似平台接近100家,融资规模30亿元。互联网金融业出现了快速蓬勃、千帆尽发的局面。
十三五期间将是中国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共生进而合并的一个黄金期或是并购的爆发期。
姚余栋表示,与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挑战。互联网金融业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绩效,一方面冲击了商业银行、基金等金融行业的资金来源,随着P2P互联网出现,中小企业获得替代性融资渠道增加,对商业银行、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也有影响。
不久前,在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中国网贷运营模式调研报告》发布会上,姚余栋曾表示,2020年中国的P2P余额或能达到8万亿,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大的爆发。
会的哦
搞得好没人管,搞不好就是非法集资了,毕竟这一块没有一个很有效的监管机制,国内的征信体制也还不成熟,种种原因。但是你看每年这么多家新p2p公司成立,跑路的也很多很多,杂草般的生长速度,就知道这个市场是一块大蛋糕了。p2p会发展起来的,但是需要规范。
肯定发展的起来,因为这个概念是对的,不要把现在这些公司当做真做P2P的,有理财产品的都不是P2P,玩的都是债权池。你可以想想,有一天你无意之间蹭了别人车,那人说你给2千私了。事实上也是你全责,你说你乐不乐意掏不掏。但是你当时没有2000,那怎么办。嘿嘿,所以说市场混乱不是概念错,是一帮现代的地主在折腾。
这是一个知乎典型的“先问是不是”的问题。
随便找个例子,来自2012年中国猪肉行业发展概况
你说屠宰业算不算已经发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