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施佩卿 初入职场

民营企业老板/电竞投资人/其他的不告诉你!

回复 ( 2 )

  1. 城里的段子手
    理由
    举报 取消

    卸腰,哎呀,腰痛

    打完脸突然IPO了??

    熟悉笔者的读者应该知道,笔者是一个非常注重风险管理的人。之前曾多次说过在没有看到资金面和政策面开始出现显著变化前,应该小心翼翼,保持谨慎。终于,今天的几个消息让笔者开始改变看法。改变看法的原因既不是过去几天券商股集体涨停,也不是因为股市成交量迅速放大,更不是因为两融突破万亿。而是,下面这一位今天的讲话:

    是的,财政部副部长在财新峰会上表示:从金融危机教训可以反思,3%的赤字率红线和60%的负债率红线,是不是绝对科学的标准,这些观念的僵化并不利于改革,要在实践中调整。

    是的,他确实是这么说了,3%的国际标准不是绝对科学。话音一落,猜猜我们看到什么:

    嗯,人民币汇利应声而跌,昨天收盘前的暴涨是出于什么动机相信已经一目了然了吧。而这两天的券商股带动股市暴涨的原因也很清楚了,真的是因为业绩利好带动吗?对于没有(made in China)水晶球这个道具的投资者来说,相信这是巧合就未免图样图森破了。

    同时,下午我们看到最近火热的债市出现了这么一幕:

    下午两点钟不到前,做固定收益的操盘手们终于反应过来了,中国10年期国债期货和5年期国债期货短线快速走低,跌幅分别是0.33%和0.14%。呵呵,理财资金从固收产品向股市转移的集结号吹响了。

    作为一个懂点大数据投研的段子手,笔者迅速的查了一下过去一周几个关键词的舆情热度

    人民币贬值

    美元

    港股

    达沃斯峰会上李博士话音刚落,财政部大逆不道这么快就出来打脸,可见实体经济有多么糟糕。财政赤字3%红线是什么概念?作为一个(伪)经济学人,笔者赶紧恶补了一下:

    财政赤字率的算式:国家财政赤字/国家GDP

    去年(2014),我国的财政收入接近14万亿,支出15.3万亿,赤字率是2.12%,今年预计将达到2.3%。预计今年(2015)国内GDP为70万亿左右。那么,财政赤字率每提高一个本分点,预计财政支出提高7,000亿(假设GDP和财政收入不变)。既然说了3%不是不能突破,那么如果事成,财政开支明年至少将增加7000-1万亿。算上银行提供贷款的货币乘数,拉动几万亿貌似是有可能的。

    提高赤字率之后呢,钱往哪里去?是工业4.0?互联网+?还是绿色经济神马的Blah blah blah。咦,怎么听着像是仰望星空的长者又回来了?去年,有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率超过了3%红线达到7%,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名PIGS一员,葡萄牙!扩大财政支出最终结果到底是修成了郑国渠还是修成了阿房宫取决于深度改革进程,留待后世评价。

    如果希望积极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配合人民币贬值来刺激经济,完成组长交代的任务。国内资产价格必须有秩序的一路走高,投资者可以参考日本货币贬值中的日经指数。但很多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信心正在减弱,大量的热钱正源源不断的通过各种途径,八仙过海涌到香港。我们预计在未来3-6个月后可以看到港股跟随A股的势头向上。退一步说,打折的AH折价股将享受以下两方面支持:

    1.
    港币计价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

    2.
    人民币资产如果上涨香港折价股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沪港通,深港通)缩窄折价比例

    以上是段子手的看法,至于专家们是这么看的:

    中国社科院教授刘煜辉在其微博中称,“开始吹风了。这回预算财政可能要真扩张了,预算财政扩张对应的可能是减税减费贴息做劣后这些事。投资现在都是直接贷币化,叫政策性金融。拭目以待。”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亦表示,看来扩大赤字扩张财政已成共识,“但也不要忘了用好另一手。”

    截至文章完稿时,境内和离岸人民币价差再次上涨到200点子。市场在每次A股重启IPO后要惊慌失措一阵子,新加坡A50指数期货消息出来后急跌2%,等于抹除今天涨幅。证监会既然敢在这个时点放开IPO,希望他们这次有Plan B吧。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段子手,今天看到了一些可能与我之前猜测不一致的东西,更新一段(11月10日)

    近来市场对货币、财政双宽松的预期颇高,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认为,只要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处在可接受的区间之内,决不贸然启动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的“双松”搭配。

    贾康认为,货币政策的调节通常势必带有总量调节特征,而财政政策在配合、策应货币政策时,理应把现阶段的总量扩张(以赤字规模和举债安排为代表)与明确的“区别对待”结构导向政策相结合,突出重点,兼顾其他,以财税政策手段倾斜支持“三农”、社保、小微企业、科教创新、教育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

    这两天,新闻上终于获得一些正面的迹象,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白重恩周五表示,中国财政政策需要转向,从财政投资刺激转向为企业减负,如减税或降低社保缴费率等;同时还需加速国企改革推动资源进入市场。而昨天引爆市场的财政部副部长提出3%财政赤字红线可以突破,也许不仅仅是扩大支出,而将是和大幅度减税简税所对应的。

    孤证不立,所以我们利用比特港比特港沪港通股票大数据平台的工具继续搜索,找到了税收征管法修订草案年内即将提审的新闻,如果这个消磨了七年的漫长时间去修订的草案不仅仅是给房地产税奠定基础让税网更密,而是简化税收制度,制约税收权力,甚至能够带来类似美国《经济复兴税收法案》那种力度的大幅度减税。

    希望我们对于减税的期望不是图样图森破吧。。。。。对了,那天提到的葡萄牙很不好彩的又出事了。。。。。感觉我有点乌鸦嘴

    更多精彩独家新闻文章,港股和境外投资大数据工具,请下载比特港股新闻APP:

    以上

  2. 蔡拉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认为IPO重启恰恰是中国应对全球货币战争的重要武器之一,也就是说IPO是“结果”而不是引爆这场战争的“原因”之一。中国正是预见到了全球货币战争很可能爆发,才重启IPO。

    随着美元加息的日期临近,全球各国央行纷纷新增货币以调低利率。这就导致人民币变相升值。为了应对美元加息人民币必须调整到一个合适的汇率空间。IPO必须尽快重启,才能加大股市这个蓄水池的容量来迎接人民币增发贬值的需求,最终应对美元加息。

    那么增发的人民币一定要流向股市吗?我们不是一直在倡导资金要流向实体经济吗?增发的人民币一定要向股市引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美元加息很可能就在12月底之前,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流速太慢了。要迅速引流,股市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第二点中国的实体经济,楼市、债市、出口、消费都处于饱和、泡沫、萎缩的状态,不能容纳更多资金。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