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你们太复杂
14403条营销笔记公益分享,关注我微信公号「他化自在天」,回复「一口箱子」免费得。买我一年,公号回复「十二道金牌」;听一年课,公号回复「魔王课」。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化可行产品)概念最早由埃里克·莱斯提出,刊载于哈弗商业评论,并有出版物《精益创业》
和常规产品不同,MVP更侧重于对未知市场的勘测,用最小的代价来验证你的商业可行性。举个例子,如果你希望做一个图片分享网站,那么作为产品原型,MVP仅仅包含最基础的功能,形态或许就是一个提交图片的按钮以及图片的展示。借助MVP,经过一系列实践,产品的设计思路将被一次次整改,最终完成正式版的开发。
MVP的目的——更快的接触客户
按照常规的开发方式,从调研、到设计、到开发再到推向市场,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很难有人会保证成功率。但当换一种方式,以MVP进行小样调研,快速进入市场、接触客户并得到反馈。透过反馈不断修改原型,并进行不断地的迭代开发,极大减少了试错成本。
两种MVP——Validating MVP 和 Invalidating MVP
MVP的模型分为两种,Validating MVP 和 Invalidating MVP。
第一种是Validating MVP(可行的MVP,无对应中文,斗胆翻译),也是是较为常用的MVP:接近你的目标客户,把现有未完成的产品低价出售。如果他们乐意接受,则产品验证成功;反之,失败,但这并不影响项目的进程。
举个例子:
小明做了一款社交付费APP,目前做好了文字沟通功能,语音通话尚未解决。此时的小明希望知道这个方案是否靠得住,于是走访了多家企业出售他的半成品APP,市场反馈良好。于是小明拿到了第一笔钱,继续研发。
第二种是Invalidating MVP(昂贵的MVP,亦无对应中文,斗胆翻译),讲究的是高大全:将所有部分开发好,接近客户并尝试以高价推销出去,期间通过不停地修改产品的功能和定价,最终实现产品验证。
小明做了一款社交付费APP,不仅完成了通话功能,还做出了打赏功能。此时的小明希望知道这个方案是否靠得住,于是走访了多家企业出售他的半成品APP。很多企业很满意,但觉得价格过于高昂,于是小明将部分功能删减,APP折价继续推入市场。
满足客户需求——何为好的MVP
一个好的MVP一定要做到满足客户的必要需求。尽管许多人客户的意见各异,调和其中需求是不可能的。但事实往往相反,通过多次市场测试,得到更多的市场意见,我们可以获得越来越直观、高效的MVP。而这种MVP,又将会将会成为面向市场的第一款产品。
资料来源:
《精益创业》by 埃里克·莱斯
《哈弗商业评论》
《构建强大MVP的商业技巧》by Jonathan Gilligan
时值双创乱世,
多说大而无当,多做劳而无功,
以下最小化可行5步,让营销最小化可行:
Step 1、市场红海,劈开脑海
行业终会沦为农林牧渔,至少让品牌有经典回忆。
品牌创意,无非「找定位(差异化)、定形象(理念、视觉、行为)、切市场(因果、主次、先后)」。
Step 2、产品过剩,质造口碑
这一秒几万兆产品出生产线,下一秒你产品如何活在乱世?
产品创意,无非「存」使用价值,「增」体验价值与传播价值。
Step 3、价格跌停,做多价值
谁都能给更低价格,你要证明更高价值。
价格创意,无非让「肉体、灵魂、心理」感觉超值。
M&M’s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暗示了触感,马卡龙天然让人眼馋——色声香味触,或眼耳鼻舌身,调动顾客越多感官产品越超值。
如果杜蕾斯满足了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那关联APP的电子鳗鱼则满足了社交需求……呃,不戴套套满足了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比如从众(百万好评)、权威(明达人专家主推、央视合作、销量第1占比70%)、同侪(闺蜜力荐)、稀缺(最后1套、最后1天)、罪恶(老板跑了)、特权(合作款、场景款)、动情(万宝路男人的世界,香奈儿解放女体之后,谁手握大象兴风作浪)……
Step 4、渠道不畅,借势算账
赚吆喝一百万种,赚钱只能靠渠道。
渠道创意,无非挟大客群、大传播、大背书、新奇特、大单品、大品牌、小品类大势,让给渠道算账、让渠道买账给资源——
要不给他名,算给他们主推你能获得的:
要不给他利,算给他们主推你能获得的:
Step 5、宣传泛滥,引爆媒体
烟花飞机稿一天十版,炸裂大创意十年一遇。
宣传无非为媒体匹配创意,然后引爆三种媒体——自媒体、口碑媒体、付费媒体。
若创意能像本来生活般借褚橙定制箱给网站导入顾客,像杜蕾斯般给微博导入粉丝,像一条每天一视频般给微信导入粉丝,像罗辑思维般每天一语音把粉丝导入为顾客,像猪哼少般分旺旺群分QQ群分短信组分邮件组运营顾客的,拿牌就不差。
若创意能像大圣归来般沸腾自来水,像陈欧海底捞凡客般自发UGC,像猎豹火车卖Wifi般顺势应景,出牌精彩。
若创意买1位数的节点,蹭2位数的节点,让3位数的大V、企业、媒体争相转发,稳赢牌局。
作业:每周拆解「百度风云榜」七日关注,各则「创意是什么、资源是什么、为什么火、我怎么学」,不会作案也会YY。
Step X、最小化,故可行
你的营销最小化产品,无非答题:
然后自查十遍,然后请老师批改,然后照做,然后再答题,然后自查十遍,然后请老师批改,然后照做……案例用你自己的补上。
别看我短,我粗我久。
波大大的题需要认真答一下。
在回答什么是营销中的“最小化可行产品”之前,首先我认为要找到营销的最小单位是什么?
广义营销是Value Creation, 所以我认为可以沿用产品开发中的理念,把User Story作为最小单位。从一个Story来说,通常包含Character、Plot、Moral三个要素,所以User Persona、User Journey以及Pain/Solution Fit便是User Story的三个核心要素,所以从广义营销的角度来说,其最小单位是User Story, 最小化可行产品MVP便应该是去掉产品外在的Bells and Whistles,针对某特定User Persona及其User Journey中的一段,提供Pain/Solution Fit。
由于MVP本身便是来自产品中的理念,如果专门提出问营销中的MVP,我猜想题主的用意有可能是指狭义的营销。
狭义上的营销是Content Creation, 所以其最小单位是Content。对于Content而言,通常包含了Context、Audience、Purpose三个要素。所以如果要回答什么是狭义营销上的MVP,我认为是以Content为形式,在一定Context之下,锁定某特定Audience,实现传播或互动等Purpose。
既然分别从产品和营销两个角度谈了最小单位和最小化可行产品,那自然有疑问什么是销售中的最小单位和最小化可行产品?
敬请关注我和我的专栏“敏捷销售”,或微信公众号:敏捷销售
什么是最小化可行产品
在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贸然倾尽全公司之力,投入资源大规模进入是危险的。验证产品方向是否可行,可以通过“更聪明”的办法来完成。这就是硅谷作家埃里克·莱斯在其创业学著作《精益创业》中提出的“最小化可行产品”(简称“MVP”的概念)
简单地说,精益创业是指开发团队通过提供最小化可行产品获取用户反馈,在此基础上持续快速迭代(或谋求转型),直至产品达到PMF阶段。
可参考案例:
1.Dropbox:同步云储服务
2.大众点评
3.微信游戏
推荐一本书《增长黑客》 全都是干货!
试销
典型案例——脑白金
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时间,试出一条有点希望的路。
消费者体验产品的全过程。
从消费流程、客服体系、UI设计、宣传单页/广告、包装等等,眼耳鼻舌身意传达给消费者的价值都可以小范围创新、接收回馈、再修改在创新。
口碑是这一切的集合结果。
你跟妹子表白之前,不要准备好房车钻戒户口本再过去表白,先捧着一束花问妹子喜不喜欢你,如果她喜欢你的话再去准备房车钻戒户口本
就这么点事儿,何必说那么复杂
《作为一个小白,需要一辆怎样的自行车?》
有本土初创运动自行车品牌——
优势:外贸代工起家,善成本控制/懂户外,懂时装设计,研发能力强;
劣势:启动资金有限,背书资源有限;
机遇:作为一种低成本、低门槛、高可玩性的生活方式,骑行越来越流行。
挑战:前有捷安特、美利达两座大山,后有越来越多的跨界玩家(乐视、小米)入局。
如何设定首代产品系列,才能在市场中抢得一席之地?
从市场、用户、产品三个角度切入:
一,市场竞争
捷安特、美利达针对的是有一定消费能力、有一定运动基础的用户;
乐视、小米针对的是有一定消费能力、无太强运动基础的用户;
此产品设定为消费能力一般、无太强运动基础、但希望体验骑行生活、对逼格有一定诉求的年轻用户。
二、潜在用户:
挖掘动机:普通玩家说,因何乐在其中?
—— “自行车上手快,相对便宜,可以暂时逃离城市的纷纷扰扰,放松身心——顺便还能发个朋友圈让朋友觉得自己很健康。如果车子还很有逼格那就更爽了。”
找突破口:普通玩家说,当前产品与服务体验如何?
——“自行车只是个‘玩具’而已,现在高端的太贵,低端的看上去掉价;车行组织的骑行活动形式千篇一律,每次都是那些人,玩两次就腻。”
三、产品设定:
1.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若只能做一款产品,它该是怎样?
——针对没有购买过运动自行车的普通人,前期只开发一款拳头产品,价格低于普通人预期,外观超出普通人预期,做工合格。
2.精简成本:哪些环节大多数客户根本不关心?
——前变速器有多少人用?说明书有多少人看?包装箱有多少人留着?
——包装。
3.增值服务:如果产品本身不赚钱,要怎么赚钱?
——构建城市、远游等多个骑行场景,与第三方联名出具升级产品。
4.营造氛围:怎样让客户对产品服务产生依赖感?
占便宜——鼓励客户以个人数据与分享传播行为,实时换取礼品优惠;
被尊重——告知客户的信息清晰、有效,不贩卖情怀,不利用信息不对称;
好好玩——官方出品的活动够刺激够有趣,受众纷纷主动传播;激励粉丝之间的互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0 )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化可行产品)概念最早由埃里克·莱斯提出,刊载于哈弗商业评论,并有出版物《精益创业》
和常规产品不同,MVP更侧重于对未知市场的勘测,用最小的代价来验证你的商业可行性。举个例子,如果你希望做一个图片分享网站,那么作为产品原型,MVP仅仅包含最基础的功能,形态或许就是一个提交图片的按钮以及图片的展示。借助MVP,经过一系列实践,产品的设计思路将被一次次整改,最终完成正式版的开发。
MVP的目的——更快的接触客户
按照常规的开发方式,从调研、到设计、到开发再到推向市场,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很难有人会保证成功率。但当换一种方式,以MVP进行小样调研,快速进入市场、接触客户并得到反馈。透过反馈不断修改原型,并进行不断地的迭代开发,极大减少了试错成本。
两种MVP——Validating MVP 和 Invalidating MVP
MVP的模型分为两种,Validating MVP 和 Invalidating MVP。
第一种是Validating MVP(可行的MVP,无对应中文,斗胆翻译),也是是较为常用的MVP:接近你的目标客户,把现有未完成的产品低价出售。如果他们乐意接受,则产品验证成功;反之,失败,但这并不影响项目的进程。
举个例子:
小明做了一款社交付费APP,目前做好了文字沟通功能,语音通话尚未解决。此时的小明希望知道这个方案是否靠得住,于是走访了多家企业出售他的半成品APP,市场反馈良好。于是小明拿到了第一笔钱,继续研发。
第二种是Invalidating MVP(昂贵的MVP,亦无对应中文,斗胆翻译),讲究的是高大全:将所有部分开发好,接近客户并尝试以高价推销出去,期间通过不停地修改产品的功能和定价,最终实现产品验证。
举个例子:
小明做了一款社交付费APP,不仅完成了通话功能,还做出了打赏功能。此时的小明希望知道这个方案是否靠得住,于是走访了多家企业出售他的半成品APP。很多企业很满意,但觉得价格过于高昂,于是小明将部分功能删减,APP折价继续推入市场。
满足客户需求——何为好的MVP
一个好的MVP一定要做到满足客户的必要需求。尽管许多人客户的意见各异,调和其中需求是不可能的。但事实往往相反,通过多次市场测试,得到更多的市场意见,我们可以获得越来越直观、高效的MVP。而这种MVP,又将会将会成为面向市场的第一款产品。
资料来源:
《精益创业》by 埃里克·莱斯
《哈弗商业评论》
《构建强大MVP的商业技巧》by Jonathan Gilligan
时值双创乱世,
多说大而无当,多做劳而无功,
以下最小化可行5步,让营销最小化可行:
Step 1、市场红海,劈开脑海
行业终会沦为农林牧渔,至少让品牌有经典回忆。
品牌创意,无非「找定位(差异化)、定形象(理念、视觉、行为)、切市场(因果、主次、先后)」。
Step 2、产品过剩,质造口碑
这一秒几万兆产品出生产线,下一秒你产品如何活在乱世?
产品创意,无非「存」使用价值,「增」体验价值与传播价值。
Step 3、价格跌停,做多价值
谁都能给更低价格,你要证明更高价值。
价格创意,无非让「肉体、灵魂、心理」感觉超值。
M&M’s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暗示了触感,马卡龙天然让人眼馋——色声香味触,或眼耳鼻舌身,调动顾客越多感官产品越超值。
如果杜蕾斯满足了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那关联APP的电子鳗鱼则满足了社交需求……呃,不戴套套满足了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比如从众(百万好评)、权威(明达人专家主推、央视合作、销量第1占比70%)、同侪(闺蜜力荐)、稀缺(最后1套、最后1天)、罪恶(老板跑了)、特权(合作款、场景款)、动情(万宝路男人的世界,香奈儿解放女体之后,谁手握大象兴风作浪)……
Step 4、渠道不畅,借势算账
赚吆喝一百万种,赚钱只能靠渠道。
渠道创意,无非挟大客群、大传播、大背书、新奇特、大单品、大品牌、小品类大势,让给渠道算账、让渠道买账给资源——
要不给他名,算给他们主推你能获得的:
要不给他利,算给他们主推你能获得的:
Step 5、宣传泛滥,引爆媒体
烟花飞机稿一天十版,炸裂大创意十年一遇。
宣传无非为媒体匹配创意,然后引爆三种媒体——自媒体、口碑媒体、付费媒体。
若创意能像本来生活般借褚橙定制箱给网站导入顾客,像杜蕾斯般给微博导入粉丝,像一条每天一视频般给微信导入粉丝,像罗辑思维般每天一语音把粉丝导入为顾客,像猪哼少般分旺旺群分QQ群分短信组分邮件组运营顾客的,拿牌就不差。
若创意能像大圣归来般沸腾自来水,像陈欧海底捞凡客般自发UGC,像猎豹火车卖Wifi般顺势应景,出牌精彩。
若创意买1位数的节点,蹭2位数的节点,让3位数的大V、企业、媒体争相转发,稳赢牌局。
作业:每周拆解「百度风云榜」七日关注,各则「创意是什么、资源是什么、为什么火、我怎么学」,不会作案也会YY。
Step X、最小化,故可行
你的营销最小化产品,无非答题:
然后自查十遍,然后请老师批改,然后照做,然后再答题,然后自查十遍,然后请老师批改,然后照做……案例用你自己的补上。
别看我短,我粗我久。
波大大的题需要认真答一下。
在回答什么是营销中的“最小化可行产品”之前,首先我认为要找到营销的最小单位是什么?
广义营销是Value Creation, 所以我认为可以沿用产品开发中的理念,把User Story作为最小单位。从一个Story来说,通常包含Character、Plot、Moral三个要素,所以User Persona、User Journey以及Pain/Solution Fit便是User Story的三个核心要素,所以从广义营销的角度来说,其最小单位是User Story, 最小化可行产品MVP便应该是去掉产品外在的Bells and Whistles,针对某特定User Persona及其User Journey中的一段,提供Pain/Solution Fit。
由于MVP本身便是来自产品中的理念,如果专门提出问营销中的MVP,我猜想题主的用意有可能是指狭义的营销。
狭义上的营销是Content Creation, 所以其最小单位是Content。对于Content而言,通常包含了Context、Audience、Purpose三个要素。所以如果要回答什么是狭义营销上的MVP,我认为是以Content为形式,在一定Context之下,锁定某特定Audience,实现传播或互动等Purpose。
既然分别从产品和营销两个角度谈了最小单位和最小化可行产品,那自然有疑问什么是销售中的最小单位和最小化可行产品?
敬请关注我和我的专栏“敏捷销售”,或微信公众号:敏捷销售
什么是最小化可行产品
在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贸然倾尽全公司之力,投入资源大规模进入是危险的。验证产品方向是否可行,可以通过“更聪明”的办法来完成。这就是硅谷作家埃里克·莱斯在其创业学著作《精益创业》中提出的“最小化可行产品”(简称“MVP”的概念)
简单地说,精益创业是指开发团队通过提供最小化可行产品获取用户反馈,在此基础上持续快速迭代(或谋求转型),直至产品达到PMF阶段。
可参考案例:
1.Dropbox:同步云储服务
2.大众点评
3.微信游戏
推荐一本书《增长黑客》 全都是干货!
试销
典型案例——脑白金
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时间,试出一条有点希望的路。
消费者体验产品的全过程。
从消费流程、客服体系、UI设计、宣传单页/广告、包装等等,眼耳鼻舌身意传达给消费者的价值都可以小范围创新、接收回馈、再修改在创新。
口碑是这一切的集合结果。
你跟妹子表白之前,不要准备好房车钻戒户口本再过去表白,先捧着一束花问妹子喜不喜欢你,如果她喜欢你的话再去准备房车钻戒户口本
就这么点事儿,何必说那么复杂
《作为一个小白,需要一辆怎样的自行车?》
有本土初创运动自行车品牌——
优势:外贸代工起家,善成本控制/懂户外,懂时装设计,研发能力强;
劣势:启动资金有限,背书资源有限;
机遇:作为一种低成本、低门槛、高可玩性的生活方式,骑行越来越流行。
挑战:前有捷安特、美利达两座大山,后有越来越多的跨界玩家(乐视、小米)入局。
如何设定首代产品系列,才能在市场中抢得一席之地?
从市场、用户、产品三个角度切入:
一,市场竞争
捷安特、美利达针对的是有一定消费能力、有一定运动基础的用户;
乐视、小米针对的是有一定消费能力、无太强运动基础的用户;
此产品设定为消费能力一般、无太强运动基础、但希望体验骑行生活、对逼格有一定诉求的年轻用户。
二、潜在用户:
挖掘动机:普通玩家说,因何乐在其中?
—— “自行车上手快,相对便宜,可以暂时逃离城市的纷纷扰扰,放松身心——顺便还能发个朋友圈让朋友觉得自己很健康。如果车子还很有逼格那就更爽了。”
找突破口:普通玩家说,当前产品与服务体验如何?
——“自行车只是个‘玩具’而已,现在高端的太贵,低端的看上去掉价;车行组织的骑行活动形式千篇一律,每次都是那些人,玩两次就腻。”
三、产品设定:
1.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若只能做一款产品,它该是怎样?
——针对没有购买过运动自行车的普通人,前期只开发一款拳头产品,价格低于普通人预期,外观超出普通人预期,做工合格。
2.精简成本:哪些环节大多数客户根本不关心?
——前变速器有多少人用?说明书有多少人看?包装箱有多少人留着?
——包装。
3.增值服务:如果产品本身不赚钱,要怎么赚钱?
——构建城市、远游等多个骑行场景,与第三方联名出具升级产品。
4.营造氛围:怎样让客户对产品服务产生依赖感?
占便宜——鼓励客户以个人数据与分享传播行为,实时换取礼品优惠;
被尊重——告知客户的信息清晰、有效,不贩卖情怀,不利用信息不对称;
好好玩——官方出品的活动够刺激够有趣,受众纷纷主动传播;激励粉丝之间的互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