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集团这种公司怎么就没人管管,非要等像泛亚一样才能结束闹剧?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按他们自己的宣传,30000员工那起码也集资几百亿了,已经深入3456各线小城市还能怎么扩张,不能骗到更多的人也不只有跑路一条? 2017年9月22日 10 条回复 1525 次浏览 交易所,传销,有色金属,泛亚,集资
回复 ( 10 )
居然有人邀请我……好吧,手机随便码几行
首先不说别的,手续是齐全的,工商注册私募牌照都有,理论上是合规的,况且证监会对私募运营是管不到的,公司资金怎么处理那只有公司说了算,现在没有暴露资金链问题没有造成market abuse里面任何一种情况,是没有理由处罚或者审查的
说个普遍现象吧,如果真是庞氏,那么所有庞氏的死亡都是瞬间的,跟911一样,虽然看起来倒塌花了很长时间,但是因为不可逆,所以诸如其他公司拥有的强制性保障和复原计划对庞氏是没有作用的
所以说句难听的,庞氏结构是金融市场发展中绕不过的一个客观存在,英美那么发达的市场到现在都经常有庞氏的曝光,更别说中国了,不过为什么我们多人家少?因为整个市场还太嫩,市场参与者的知识水平很差,造成了市场波动大,随机大,庞氏的机会多,这也是股市不行的一部分原因,经济金融领域崇拜的理性投资者rational people太少。简单来说就是群众智商不够,人傻钱多,那不交学费怎么学得会守恒定律?扯远一句,隔几年就鼓吹的读书无用论不断保证了小农经济思想,市场永远学不会金融思想,悲哀悲哀
然而,不好意思,大大不是市场里唯一一个潜在庞氏,通过信托和权益转让圈钱的公司比比皆是,谁真谁假说不清楚,没有特殊现象和证据没有权利机构可以去查,所有的投资者也永远是投机胜利就是我聪明我会玩金融,发现被骗就说银行坏政府坏没人保护我们穷逼,这种能怪谁?让你不要做梦还做,所以赔光了怪我咯?任何领域都有游戏规则,玩不起就不要玩。这也是市场的淘汰定律,最终留下来的都是身经百战的专业人士,不管是自学还是学院派。
所以题主啊,对于商业对于金融对于任何产业,不要相信政府可以全面管制,没用的,要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容易受骗的人上过几次当就老实了,不老实的也没钱了,那垃圾公司没有下线了就会自己死亡,正规公司永远会活着,理性投资者也会被培养出来,到那个时候才是市场真的成长了一些
这种公司以高薪诱惑渗透各个小城市真的会害死好多人,有多少人小平民百姓会赔进去一辈子的积蓄,就没有一个知乎的朋友想阻止一下最坏情况的发生么?呜呼哀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笨虎
链接:为啥偏偏大大被查? – 煮历史品金融(P2P平台监测) – 知乎专栏
来源:知乎
这几天大大被查风波闹的沸沸扬扬,但目前这家公司还维持运转,并没有像e租宝那样被帖封条,网站也依然可以访问。
事情还没有定论,但有3个悬疑值得思考:
1.大大的产品涉及私募基金的公开销售,违法么?
这个问题笨虎以前在分析团贷网(保本18%的创新理财产品能投吗?)私募宝的时候其实提到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九十六条:非公开募集基金,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能向社会不特定对象集资。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募资肯定是违法行为,涉嫌非法集资。
但是现在把P2P平台销售私募基金似乎已成风气,监管部门却完全没有一个说法;法律与监管滞后可以理解,但滞后太多就会变成社会问题。
2. 那么多平台为什么偏偏大大被查?
上面说到了牵涉私募基金销售的平台很多,那么为什么就大大被查了?因为大大的产品匹配的还不只是普通的私募基金,而是“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
这种基金限制1个GP(普通合伙人,就是上海申彤)和49个LP(有限合伙人),LP最低出资金额是100万元。大大的产品思路,大概来说就是把那49个LP的资格放到网上公开叫卖进行众筹,最低出1万元就能买到。合规问题显而易见。
有朋友在知乎问笨虎,想赎回大大的产品被告知私募基金不能提前赎回怎么办?
以笨虎的了解,目前的法律对于私募基金产品是否可以提前赎回并无明确规定。主要还是看合同上有没有限制赎回的条款,还有的是规定了赎回的手续费。
但是实践中,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为了保证稳定性都会限制有限合伙人退伙。但有几个投资者知道自己认购的是“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呢?
3.大大强制要求员工购买理财产品违法么?
网上流传的版本是大大要求每个员工必须买5万元的一年期产品,否则必须离职。后来有大大员工跟笨虎透露后来金额降为1000元,不投直接辞退。
这个员工同时透露大大在全国此前有接近20万员工,现在清理后还剩下11万人。如果这11万人一人投1000元,大大可以补进1亿元的资金用于缓冲危机。
这是不是违法行为?笨虎虽然未发现劳动合同法对此有明确规定;但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的,合同无效。
不买产品,就被辞退,这显然属于使用胁迫手段。
基于上面的分析,大大被查也在情理之中。
同时,笨虎觉得大家应该通过大大事件吸取几个教训:(1)如果公司逼迫你购买理财产品,最好拒绝;(2)一定要看清合同,有无限制赎回等不合理条款。(3)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弄懂自己投的是什么;在监管政策未明之前,不要再购买涉及私募基金的P2P产品。
文章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煮历史品金融(微信号pinjinrong,你免费的理财保镖)
怎么说,我去那上了两天半的班。哎,一言难尽啊,金融行业泛滥啊。什么人都可以去做金融。以高薪吸纳人员,但实际是都开不出来太多的。让员工入职,入职之后只有一条路,要么拉单,要么滚蛋。你没钱,1万块钱就可以投资。然后给你转正。哎,就是利用员工做自己最好的宣传工具,让自己的员工去骗自己的亲属,朋友。每天的培训,就是洗脑。如果在东北。所给的投资项目都是西北的。
大大集团跟e租宝还是有相似之处的,都比较高调。
其实呢,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幼稚的债权包装,还有什么大干一百天,天天开会,培训,没日没夜洗脑,传销水平你们是比较厉害没错啦。
现在5w一个月就能转正了。逗我呢?大大后勤岗也背业绩,但据我所知都是很多人自己掏钱买。
之前大大和也找过我,工资开的真的诱惑,动不动给你个销售业务副总title,工资给你翻好几倍,听上去牛逼哄哄的。还说想要垄断金融行业精英所以才开这么高工资。这个话术有点可笑了。
现在普通销售能享受1w的底薪你们就笑吧。一家p2p一年到头总有一个产品相对集中兑付的时间点,到时候是不是还能这么成倍的爆炸式增长来掩盖你们的高成本高支出。拭目以待吧:)
真的不希望哪家大型的p2p真的跑路,倒台。因为对于行业本身和各位业务伙伴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利益相关:p2p从业者
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是多么的不作为…..这样的畸形公司简直无法无天….
【转】凤凰网新闻-大大集团被查 投资无法兑付:
———以下为本人一点愚见,供参考———
利益相关:曾供职几个月,早在于2014年11月主动辞职。期间出单几万(一月期的),直接升为团队长,作为一名“屌丝”毫无征兆的迷茫的达到了人生巅峰………(此处有无数个省略号)……………
看了这则新闻,结合在职期间的经历谈下下:
可能吧!它想把自己搞成类银行那种模式,短钱长用(资金池),但却没有银行的信用基础牢固、没有银行的资金渠道丰富、没有银行的监管严格(银监会各种指标)等。
然后以为动用他们在party、army的一点点关系(我都怀疑那些照片、人物的真假了),疯狂刷会议推活动以此形成隐形背书「我们是party、army的人,安全的很」。殊不知,安全与否是看其背后的风控-这个庞大而精密的系统工程、同时还要有相应完善监管体系,才能称之为安全。
像大大这种完全是属于弱监管(基本靠自律)、打擦边球的(有限合伙、私募、所谓p2p p2b、什么投资咨询等等),而他们的风控也是十分醉了(以前有幸听过一两次视频会议讲新融资项目,那个所谓投行部门的讲话人,一问三不知,讲话支支吾吾)。
反正对大大这种类型公司的监管原则是不出问题不得主动管你、出问题直接公安介入调查(調查方向直接就是 欺诈 诈骗 非法集资 旁氏骗局 传销活动等等),翻不到身了,那个时候投资人已经坑进去了!
你想一家金融公司,一天到晚都在“刷会议推活动(与所谓的party、army的people),然后发到官网上”,你看市面上哪家有真正金融牌照的公司(证券、银行、保险、信托等)是这样子的?
所以,我的结论是大大经营模式存在严重的旁氏之嫌。
哎…以上。
爆点实料吧,本不想说的,
最近看了几大大财富和申彤的信息,
发现那些人还活得挺滋润,看起来还有更多的人会落入骗局中来。
还开了gh等等关联公司(gh这些公司是关联公司中危害最大的),对,闹剧还在上演。
希望政府关注 ! ! !
不想有更多人受骗 ! ! !
猪养肥了再杀,韭菜成熟了一茬才割。
大大集团的理财模式一直没有接触过,直到泛亚,e租宝出事我才开始关注这方面内容,确实如果公司经营是老老实实的做咨询服务,p2p类公司还是有其本身的市场需求的,可是一旦公司没有按照这个模式去发展,那就变成寅吃卯粮,政府监管是群众关注最为突出的问题,没有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也是问题发生的原因,但就我来看,监管是一方面,可是公司运作不可能有专职天天坐在公司的,那监管部门需要多少员工啊,归结最后就是投资者本身要会辨识,辨识金融本质,还有就是管理者本身,真的运作再好也还是看人,管理运作本身就是奔着套钱的,那肯定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