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1 )

  1. 彈紙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这是互联网公司获取新用户的手段(俗称拉新)。

    拉新一般来说都要付出成本(包含固定成本以及每个用户的可变成本),而给新用户的优惠就是这些成本中的一部分,比如某校友强东他们家的平台,会给用户『客户端满79送79』的优惠。然后,如果你再仔细观察的话,其实不仅仅是电商平台有优惠,打车平台、外卖平台、各位O2O、P2P,只要存在绑定银行卡,存在金钱交易的平台都有优惠。这些优惠看起来比较大,平台成本很高,但是事实上平台并没有花多少钱,很多都是低于市价的;而它们换回来的除了基本的注册信息(电话号码很关键),还包括位置信息、快递信息、银行卡信息等用户数据,具体请看以下分析。

    一、京东的『客户端满79送79』

    京东很早就有了这样的一个新人专享活动,通过客户端首单购买满79元就送79元优惠券。

    看到的这个banner,如果你还没有注册京东,但是觉得这个五折羊毛可以薅一把的时候,你就进入了以下一连串的诱导提示里了。

    于是,你下载了京东的App并注册了一个账户,然后使用这个APP搜寻想要的东西,凑单,最后填写快递地址并进行结算。这个时候你面临以下多个选择,有微信支付、快捷支付、京东支付、京东白条等支付手段;而且京东支付下面特别标注着(首单满19减5元,限实物)。如果你恰好想多省下5元钱,那么你接下来将会进行一系列的绑定银行卡工作,然后获得了减免优惠。然后结算完成之后,京东就会给你邮箱发一封邮件告知你的订单收到了,然后很快你就收到了快递以及平台承诺你的79元代金券。然后你就坑爹的发现,居然给你的是七张代金券,要是用完所有的79元,你需要继续使用七次京东,购买1879元的商品。而每多一次使用,用户被留下的几率就更多了!

    你可能一怒之下会删掉app,发誓再也不在京东上买东西了;也可能觉得这次购物体验不错,就留下来了。

    是回过头我们看看京东获得了什么呢?毫无疑问,首先是APP的下载!

    如果你不继续购买,京东只付出了5元的减免成本(优惠券成本为零,因为不购物,就没有支出),但是却获得了一个注册用户&银行卡信息&快递信息;而如果你继续购买,京东则付出5+79元的成本,但是获得了一个长期用户&银行卡信息&快递信息,但是你为了使用79元优惠券而花费的1879元,平台的盈利早已完全cover住成本了!所有,平台总归来说是赚的。

    你可能会说,用户再也不在京东购买东西了,平台获取这些用户信息有什么用? 永远不要相信一个人永远不会做某件事情,今天可以用79元骗来注册,明天就能用80元骗来注册。

    二、Uber的推荐码与滴滴出行的打车券。

    Uber和滴滴作为打车行业的两个老大,他们的拉新策略各有千秋,不同的是滴滴的打车券相比于Uber的推荐码来说更胜一筹,因为它承担责任的不仅仅是拉新,还有留存。

    打车软件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15年初就开始进行疯狂的补贴,从0元起步的专车到8折优惠;从周一免单到现在的本周K次下周K次免¥20。这些补贴都可以看做是拉新用户、教育用户、培养用户习惯的过程。比如我一个好友从以前步行&地铁混搭的出行模式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Uber&滴滴混搭模式。

    说到推荐码,成功推荐一个人,双方都会获得30元的代金券,平台最多付出60元成本。而Uber则获得了APP的下载,一个用户的出行数据,银行卡信息等。

    而滴滴的红包或者打车券除了起到上述的拉新工作之外,还可以起到活跃老用户的作用,所以这个产品在设计上要更加的成功。同时,滴滴推荐好友会给新注册用户50元打车券,推荐用户获得20元。

    三、P2P理财平台的拉新、以及注册优惠。

    有过P2P理财投资的人都知道,在这些平台注册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羊毛可以薅。尤其是在这两年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P2P平台更是多如牛毛。

    我们常见的注册优惠有以下几种形式:

    1.注册即送50-100元红包,这些需要你注册平台,并且完成绑定银行卡进行实名认证等行为。一般会设置投资门槛,当你完成投资之后,可以选择提现。当然也有一部分用户觉得不错就留下来了,所以平台付出的成本不到100元。

    2.注册有奖品(多见于线下地推,比如玩具、U盘,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穷的平台送矿泉水&饮料&纸抽),同样他们的地推人员会要求你进行实名认证,这样你的银行卡等信息就绑定了,方便后续客服&短信通知你可以购买理财,进行转化。

    3.邀请好友有奖励,常见的奖励是红包,比如双方各给五元红包。这样后面的用户看起来不需要实名认证,只需要注册账户就有5元红包。但是事实上,你的钱只是放在平台里,需要提现的话你还需要绑定银行卡,因此,邀请好友这个策略成本最低,而且润物细无声。

    其他的O2O等平台的逻辑一样,各种优惠无非为了拉新&下载APP&刺激使用(购买、投资)。另外,根据TalkingData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的手机普遍只有35-37个APP,除掉手机预装的那些APP之外,剩下的位置抢占并且有着高频的打开率,那么它就会很好的保留下来,并且逐渐形成用户习惯。比如,我猜测镜头前的你,大概很难会卸载知乎这个APP吧。

    回到开头我所说的成本问题,为什么我会说这些用户优惠成本很低呢?

    1999年的时候,PayPal的刺激注册优惠是新用户注册即可获得10美元,推荐一名好友即可再获得10美元,这样每名用户的成本最多可达20美元。而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获得一名购物用户注册的平均成本是20元,而让用户购买商品则需要额外支付60元;而互联网金融行业可以允许的最大实名用户成本可以到200元。因此,无论是上述的哪有家平台,他们的成本都是远远低于预算的。而且,往往在你不经意间已经收集了你的信息。

    这不,双十一就要到了,就刚才码字的那段功夫,已经有6家电商平台和两家天猫店给我打了优惠券,这都是我当初的注册和购买记录导致的。

    成本高吗? 真不低! 注册完了之后不想接受骚扰,你会随随便便换个电话号码吗?你觉得回复个『TD』就能解决吗?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