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如题。比如付费会计平台的产生(云会计)等等~
毛绒物资深爱好者,嗜好小龙虾的审计喵。不回答交友情感类问题,别邀我。
现在全世界都在谈互联网思维,就是传统行业老大也要来个互联网+,不然就是土鳖,就会让潮流淹没。这种观念有没有过激在此不做讨论,可以留给时间去验证。叔想说的是:影响肯定有,而且是颠覆性的!
1、会计核算将不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重点,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才是财务人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技术正在取代传统的会计核算,甚至更多的会计职能。通过网络技术,代理记账公司的一个会计可以代理150到300家公司的帐,这意味着有150到300个会计核算岗位消失了。这比机器人取代产业工人的速度还要快!这就是科技进步的力量!
可能有人会说,会计还有监督的职能,代理记账公司不可能履行这样的职能,所以大中型公司还是需要会计的。这话只能说在目前是对的,不远的将来还对不对就不好说了。事实上,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会形成一个闭环,把内控制度嵌入,大多数的会计监督职能将被前置到每一个业务环节,相互控制,相互监督,这比传统的会计监督要更有效,更便捷。比如费用报销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控费用开支情况,报销人员不用再到处找人签字,更不用找会计审核单据;成本核算已经不是财务部门的事,ERP系统把一切都做好了,财务部门只需要确认一下,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财务部门一个数字都不更改。所以未来的企业,信息化部门的地位会非常重要,由于IT行业精英们普遍偏科,现在的信息化部门更多的是在做后勤工作,如果信息部门多进几个内控方面的管理人才,实时评估一下系统是否有效运行,并根据经营方向和管理思路,定期不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行使管控职能是很容易的事。
这么说是不是财务人就死定了?如果你还是个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不转型,你的职业生涯的确有点暗淡。如果你是个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财务精英,你的机会还多的是。细心的人会发现财务工作几乎与所有的管理工作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人员进来就要用好吧,想留做人才就要激励,要激励就离不开钱,业绩考核、奖金分配、期权激励、股权激励。这都与财务相关。投资管理方面,从投资策略的制定到投资目标达成,都离不开财务工作。业务管理就更不用说了,业务员有指标有任务,他们最大的目标就是声称自己赚到了钱并拿到提成,财务就是要核实他们是不是真赚了钱,应该拿多少提成。还有预算管理、内控管理,都是以财务为核心的管理工作。如果你实在觉得财务工作没意思,只要本领在,转型也是分分钟的事,有人统计世界500强的CEO当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第二多的人就是财务出身。上面提到的信息部门,将来也可能是财务人主导的。
2、集权化管理是未来的趋势
经常听到有公司领导说:以财务为核心!可真正做到的,我没看到过一家!因为事实根本不可能,是企业就要赚钱,所以谁能赚钱,谁是核心!财务核心不可能,但财务人也不能自我封闭,信息化时代,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爆炸,信息来的多,来的快。以前会计们要坐在办公室等单据,单据来了才能核算,才能决算。出了事,会计最经常说的话是:业务不提供,我怎么知道!现在不同了,信息技术给财务人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数据库,我们随时可以把手伸到业务前端,实时分析,实时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以前分权是因为管理层级多,效率低,现在是全方位的业务共享,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分权反而不利于规范化、标准化。所以集中管控是未来的方向,财务人要做的是把手伸到业务前端,分析数据,挖掘信息,主要是挖掘有用的业务信息,为集中管控服务。
3、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界限变的模糊,真正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信息化时代,业务流程、财务流程、管理流程将有机融合,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将融为一体。过去和现在,财务部门提供财务数据,业务部门提供业务信息,信息独立。公司要对外发布一个报告,不同部门提供的数据可能都对不上,那个信息是对的都不知道。将来(其实很多大公司已经实现了)财务信息将不仅仅是几个干巴巴的指标,财务人员会挖掘出非财务信息,比如业务信息、市场信息等,因为财务信息源于业务信息,同样业务信息也会隐含着大量的财务信息,两者的界限会变的模糊。不远的将来,仅仅分析三张主表是远远不够的,财务分析会以业务分析为主,财务分析报告也会变的更加亲民。
手机码字,我完全赞同猫大叔。
说一个我切身体会到的,之前我在一个制造业企业做成本,没有ERP,库房和车间每月提供报表,先不说数据是否一致,我们用的先进先出法,光是每月登记台账、分配成本、录凭证,那个工作量都能让我怀疑人生。关键是重复性的工作做起来真的没什么意思,有时候做完还要改,还要调,根本不想再重新做一遍。于是我开始看VBA,结合自己工作的情况编写宏,以前几天的工作我几分钟就能做完。后来觉得录凭证太麻烦,又去看SQL,直接导入数据库,不用一行一行的去选科目,录金额。当然这些事都没让我领导知道;)
后来要用ERP了,那个成本就更简单了,成本会计的工作就只是维护费率,关闭工单,分析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结转登记那些体力活什么的都不需要做。数据从原料入库到工单关闭都不会有修改,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但是还没等ERP上线我就辞职了,因为真的,愿意改变的人太少了。大家都在一个岗位做了十几二十年,都觉得只要没出错,为什么要改变,但是其实都知道不是自己没错,是因为没有监管,所以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漏洞真的太多了。
我觉得管理和预测的基础是数据,如果数据更新不及时,或者说是虚假错误的,那根本没有管理可言。
而且我前几个月找工作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大单位都在招内部审计,管理会计的需求越来越大,小单位招基层财务会计的多些,但是待遇真的都一般般,还不排除去了兼行政的情况。现在出来了,在学做数据库,正在往这方面发展,明年继续考CPA。单做一个传统会计,未来真的是越来越黯淡的。
1. 可以更好的帮助管理层做出会计估计
2. 可以使业务预测更加准确
3. 更有利于管理层做出商业决策
谢邀。但这个题不太好答。其一,我不是in-house的财务工作者,不见得能完全站在财务人员的角度上“接地气”地想问题;其二,大数据究竟是一团什么样的迷雾,我还不是很看得懂。
大数据的概念,最早是听到阿里提出的,也听阿里内部的一些相关人士介绍过。以我浅薄的理解,最直观的大数据模式,就是搜集和统计用户行为记录,并(较之传统方式)更精准地分析其偏好和行为习惯,从而更有效率地找到符合自己产品/服务定位的潜在客户,并进行推送或销售。过去几年我们也看了一些宣传自身是基于大数据商业模式的企业,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数据是有的,但不够大,远远不够;其次在用户特性的抓取和分析能力上,也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地步。一些垂直电商,在各自细分领域算得上龙头,但离大数据的可用性还太遥远。一些P2P企业同理,几十万乃至十几万的用户量,谈何大数据。这些直面大量终端用户的典型行业都是这种情况,遑论以线下业务为主的那些传统企业,现阶段谈大数据更是海市蜃楼。
跑上面这个题,想表达的意思是,大数据概念在目前离大部分企业的距离,可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近,也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被运用到单个企业的经营中。本题下很多答案讨论的,我理解是在谈论“电算化”、“信息化”、“自动化”、“互联网化”,这些事情已经喊了很多年,也做了很多年,然而这恐怕并不是大数据的范畴。大部分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者,就本单位的工作内容而言,实在是和大数据不怎么沾边的。
至于题主举的这个例子,我猜想是特指专业服务机构替代企业内部会计,也就是财务外包的情况。这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就有大批这样的机构,或者大型公司的centralized service center。这种服务形式存在的根基,是在于将财务功能拆分并流水线化,提高单个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用外包企业的数量来保证单个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这种服务模式并不涉及对客户行为的采样和统计,大数据也帮不上什么忙。
当然也不绝对,如果未来某一天,外包的财务功能不仅仅是基础的簿记和报告,还包括结合运营的财务分析(即现在FP&A干的活也全部外包出来),在某些条件下或许大数据是派得上用处的,但需要符合很多先决条件,例如大批量同类型、有互相借鉴意义、长期稳定且愿意外包的客户群,客户愿意开放密级更高的运营数据给外包商,信息系统安全的极大提升,等等。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呢?在可见的将来我个人表示不乐观。举个例子,我最近正在整理我司的财务尽调案例,按行业划分的话,大的领域大概十几个,每一个下面的细分领域又有四五个,总计四位数的案例,分摊到每个细分领域不过十几二十家。在这个基数上,具有统计意义的大数据分析根本无从谈起,完全还是靠个人经验的人肉分析。而全中国能有四位数客户的财务外包企业,能有几家呢——或者说,有吗?
我觉得可以学饿了吗那样,弄个app叫税了吗,企业客户注册,在线野生会计人员接单,帮忙记账报税跑工商社保什么的,支持支付宝结算,同时新用户注册享红包和优惠,大家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至少可以搞到b轮融资吧,估值至少千亿颠覆财会夕阳行业,我们就差个程序员了
感觉他们回答的有点太大了。。。
我干了几年财务,谈谈仅就“大数据”本身的应用会对财务行业带来什么影响的一些个人看法吧。
1、大数据这个事情或这项技术本身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对于公司财务来说,以往更多做的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企划,即对公司各项投入、产出进行分析、预测;二是财务,如实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三是管理,制定规则、制度,对公司各方面涉及财务、资金收支的合理、合规性进行控制。
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大数据这个概念出来之后,公司财务将围绕着数据获取、分析利用、管理应用尝试创新,从经营型财务转向价值型财务。具体来说,财务将延伸自身服务,不再仅是报销职能,而是通过将报销服务往前延伸,提供从业务发生到报销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一方面获取全流程数据,另一方面打造对这些线上数据的分析应用平台,植入公司层面、财务层面的成本管控、风险管理理念。将数据盘活,将管理弱化。
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大数据分析就能够成熟应用,财务可以将这些数据用在除成本管理以外的,包括预算智能编制、投产智能测算等各项本职运用上。
2、对大财税行业来说,大数据对于一些财务外包公司应该可以有更高价值的运用,因为他们自身业务量够大,接触到更多的行业,可以给到顾主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建议。对于税务等机构来说,可以利用大数据直接定位很多不合理的逃税、漏税行为。
当然,应该还有更多的其他应用,这个本来就是财务领域的大课题,就先写这些,回头想到再补充吧。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
这个是我研究的一个方向,我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在回答大数据对财务有什么影响之前,我们先问一个问题,财务现在为企业提供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如果大数据代替了这个作用,那么毋庸置疑,影响就是毁灭性的,如果代替不了,那么影响就是非常轻微的。如果必须有财务的工作才能形成未来的大数据,那么影响就是给了财务一个巨大的时代机会。
财务目前来说为企业提供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呢?从财务日常工作来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各种各样的报表。当然,这些报表都是有他特定的用途的。做报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让信息准确,及时的到达需要的人哪里,然后,由他们决定是不是要给企业投资,借钱,下单,生产,销售,打广告之类的决定。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辆车,财务体现的作用就像是汽车的仪表盘。时刻反应着企业的状态情况。虽然,作为财务的我们一直对自己有一个非常高的期望,遗憾的是,现实中,能做好仪表盘的财务都寥寥无几。从这样的角度来说,财务这部分职能一定是会被代替的。因为这种工作,机器比人更擅长。
那么这么说来,大数据对财务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吗?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完我们在做总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美国在200年前有90%都是农民,在100年前这个比率下降为50%,在现在,这个比率下降为2%。那些被机器驱逐的农民到哪里去了?他们开始从事和农业相关的工作。比如深加工,比如贸易,比如机械维修,比如金融期货。大部分人并没有因为机械化和自动化进程日子变得越来越难,反而越来越好了。
所以,我认为这种影响是一个新的机会窗口。新的技术打破了原来人们固有的工作工作方式,也就会打破人们基于这种工作方式建立的组织架构体系,也就会打破现在的财富和权力壁垒。也就是说,未来的5-10年也许是财务的屌丝们最好的逆袭时间。谁能率先拥抱这种趋势,找到新并且融入到新的协作方式当中去,谁就拥有了逆袭的可能。
补充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机会是属于底层人员的?不是那些权贵们的?有两个原因,1.春江水暖鸭先知,一线人员对变化最敏感,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要么变,要么被淘汰。在这种选择下,谁不会去试试呢?2.权贵们,他们是旧协作体系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拒绝去中心化,因为那个时候,好不容易爬上来的位置,就没有了。他们拒绝信息的直通性,因为那个时候支撑他们权利的基石就没有了。所以,这是一帮被过去存量捆绑住的人,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变化是毁灭性的,就如同气候发生变化后,霸王龙穿越不了白垩纪一样。
谢邀。
同意dawei wang的观点。
百度对大数据的解释是: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我们经常听到的男士买尿不湿的同时买啤酒,这就是从购物单上分析出来的。
财务记账是要依据国家规定会计准则的。和大数据没什么关系。
大数据的目的是分析和决策支持,说和管理会计也许沾点边。
我来试着回答一下。
首先,对于 @猫大叔 的回答,虽然我是十分的赞同,但是却觉得对题目的针对性不够。原因主要在于前辈提到的这些对财务行业的影响,其实应该是信息化对财务的影响,而信息化即等于大数据?这点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
虽然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义,但是就我的感觉来说,大数据意味着三点:整体海量数据,弱相关关系,非结构化。首先,整体海量数据。整体的意思是,在大数据概念下,对数据进行分析时,抽样过后进行样本分析并进行统计推断得出有关总体的结论的方式变得不再重要了。而海量则是指数据量上,远超GB量级的数据规模,而范围上,则指超越企业自身范围的数据来源,比如网络信息或政府数据。注意,在海量数据整体分析的条件下,响应时间仍然应该是可接受的——相信不少人有从ERP里导出数据时抓狂的体验。从这个角度看,绝大多数企业虽然叫的很响,其实距离“大数据”还是很远的。其次,弱相关关系。暂且这样表达吧,大数据条件下的分析,可以发现超出一般心理预期的相关关系。著名的例子就是“啤酒与尿布”的例子,男人们被主妇赶去进行尿布采购时,往往会顺手来一打啤酒犒劳一下自己。最后是非结构化,也就是说用于分析的数据不再是整齐的条块化的资料,比如说各种表格,而可能是录音、会议文件、视频等等。
这么看来,目前企业实施的ERP、MES、CRM、BI等其实距离“大数据”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即便如此,如其他各位在答案中所说,传统的记账、报账、总账的三账会计看起来已经是日薄西山了,但现实当中处于种种需要(一般都是违规的需要),以及企业家处于成本效益比的考虑,应该还需要保留一些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那么如果刚才所说的“大数据”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又会在这个基础上对财务行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传统会计和传统审计真的可能不必要存在了。最近参加了几次有关区块链的研讨会。虽然感觉区块链技术还需要在硬件或者技术上有突破才具有实际应用上的可实现性。但是,假如其具有日常应用价值了,那么可以认为所有的商业信息都会直接随货物、服务、资金记录于区块中,并且该信息不存在篡改和造假的可能,因此财务人员记录、审核、提供信息的作用就被取代了,由于信息是完全可信任并可取得的,那么因为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审计鉴证业务,连根本的立足点都没有了。虽然这些现在看起来还有些遥远,可是就像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关于10年前我们觉得不可能实现而现在已经司空见惯的事情,当中的回答一一看下来,真是觉得稍不注意,就被时代抛在后面了。
二、再往大了说,也许整个企业管理的前提都改变了。各类管理书籍都描述过企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我们往往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代替企业价值最大化来指导管理工作。虽然学界希望将“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或者说社会公众的利益也纳入企业管理中,但是到目前为止并不存在操作性,主要是太多东西说不清楚,比如,逻辑上我们一般都可以接受,一个企业的发展会促进民生,这会带来良好的企业声望,反过来又会促进企业的发展。那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它的经营究竟提供了多少民生方面的改进呢?没人说得清楚,民生的改进带来多少声望呢?一团模糊,声望带来多少经济利益的流入呢?云里雾里。而“大数据”可以通过处理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将弱相关关系提取出来,那么可以期待,在“大数据”条件下,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可能都能明明白白的反映出来,如果能够量化,是不是可以计入报表呢,准则会不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呢?(想想还有点儿小激动呢)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恐怕不止是企业管理,连国家政治都会有变化——所有人都知道稳定是有价值的,乱离人不如太平狗嘛,那么只要维稳的成本低于稳定带来的价值,财政支出用于维稳就是适当的……
三、对财务人的影响。从上面的分析,还有其他几位前辈的回答可以看出,转型为分析人员应该是财务人的努力的目标。那么“大数据”情况下,分析人员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呢?我觉得最基础的是得有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Excel的功能虽然很强大,结合VBA和各种插件简直是神器,可是当数据量到达百万级的时候,速度就跟不上了,数据清洗的和数据准备也不方便,更别说处理声音、图片、视频、文本这类非结构化数据了。真是应了小时候常听的一句话——未来不懂电脑的人就是半文盲……
大数据对财务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个人认为:肯定会有影响,而且是不小的影响。只是究竟什么时候影响到普通人员都开始意识到暂时是未知的。
曾经看到过一个观点,未来的CFO和CIO是否可以合并?企业的管理从某种维度来看,主要是管”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而财务的核心管的是资金流,记录与反映的就是信息流,监督着”商流、物流“,在21世纪信息时代里,财务和信息已经是融合得越来越深了。
搞IT的很多人(尤其是数据库的)都知道,传统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后台数据量和业务系统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完全算不上大数据,只是个”小“数据。
但这是传统的模式和认识,找一个角度我们来看,管理分为PDCA循环几个环节,现有的很多企业管理软件(含财务软件)主要体现为”D、A“,也就是”执行、反馈“,而对企业影响更大(甚至说最大的)的反而是”P“环节(C环节哪天有空单独开列来聊),所有的事物越是在前段环节的对事物影响越大,讲了这么多,想说的是:如果要说大数据对财务行业的影响,很可能就是”P“环节,”计划与预测“,P环节将影响到财务管理模式的变化,就象眼前已经开始形成趋势的”共享服务、业务财务一体化、自动化财务分析….“一样,将影响财务管理模式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而管理型的重点标志和要素就是”P和C“,怎么做计划与预测?怎么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控?
现在企业普遍存在的预测不准、计划赶不上变化?有很多种原因,但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数据信息量,就象天气预报一样,在没有高性能、高清晰的气象卫星之前,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会更低(虽然有了也不是很高,但毕竟会逐步提升,而且也没有人认为天气预报有时候不准就完全不需要它了。),大数据不光是数据量大,还体现为数据运算关系复杂。
抽象的说了说,说点具体、好理解点的,比如:做一个成本预算,可以是历史数据加权比例,也可以是按工作计划加上资源配套金额,但在有的行业,特别是项目型企业,往往会有按订单的成本测算或按项目的成本测算,这个时候就往往会希望有一个”成本库/测算库“的支持,可以参照同行业标杆值、平均值,本企业的历史值,而且是一个按照产品结构或项目分解结构的非常庞大、详细的构成的各类数值(定额或标准成本),而这个成本库/测算库的形成以及对测算的关系与影响,个人认为,如果有一个容量巨大、模型科学、运算高效的大数据系统,将会起得非常大的作用。当今社会,个性化、定制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大批量时代已经过去),这种个性化、针对性的测算会越来越多。除了”成本测算“,资金流动的预测也是个很有价值和意义但难度奇高的领域。诱人但似乎又遥不可及,只能说大数据最终一定会影响到财务模式的转变与创新,但什么时候来临?至少我,只能说”不知道“,也期望能有高人、大牛针对这一话题继续深入探讨,”没有不可能“,曾几何时,大家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突然之间在两三年之内就变了,当然企业级的模式发展更为复杂与缓慢。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0 )
现在全世界都在谈互联网思维,就是传统行业老大也要来个互联网+,不然就是土鳖,就会让潮流淹没。这种观念有没有过激在此不做讨论,可以留给时间去验证。叔想说的是:影响肯定有,而且是颠覆性的!
1、会计核算将不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重点,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才是财务人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技术正在取代传统的会计核算,甚至更多的会计职能。通过网络技术,代理记账公司的一个会计可以代理150到300家公司的帐,这意味着有150到300个会计核算岗位消失了。这比机器人取代产业工人的速度还要快!这就是科技进步的力量!
可能有人会说,会计还有监督的职能,代理记账公司不可能履行这样的职能,所以大中型公司还是需要会计的。这话只能说在目前是对的,不远的将来还对不对就不好说了。事实上,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会形成一个闭环,把内控制度嵌入,大多数的会计监督职能将被前置到每一个业务环节,相互控制,相互监督,这比传统的会计监督要更有效,更便捷。比如费用报销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控费用开支情况,报销人员不用再到处找人签字,更不用找会计审核单据;成本核算已经不是财务部门的事,ERP系统把一切都做好了,财务部门只需要确认一下,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财务部门一个数字都不更改。所以未来的企业,信息化部门的地位会非常重要,由于IT行业精英们普遍偏科,现在的信息化部门更多的是在做后勤工作,如果信息部门多进几个内控方面的管理人才,实时评估一下系统是否有效运行,并根据经营方向和管理思路,定期不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行使管控职能是很容易的事。
这么说是不是财务人就死定了?如果你还是个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不转型,你的职业生涯的确有点暗淡。如果你是个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财务精英,你的机会还多的是。细心的人会发现财务工作几乎与所有的管理工作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人员进来就要用好吧,想留做人才就要激励,要激励就离不开钱,业绩考核、奖金分配、期权激励、股权激励。这都与财务相关。投资管理方面,从投资策略的制定到投资目标达成,都离不开财务工作。业务管理就更不用说了,业务员有指标有任务,他们最大的目标就是声称自己赚到了钱并拿到提成,财务就是要核实他们是不是真赚了钱,应该拿多少提成。还有预算管理、内控管理,都是以财务为核心的管理工作。如果你实在觉得财务工作没意思,只要本领在,转型也是分分钟的事,有人统计世界500强的CEO当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第二多的人就是财务出身。上面提到的信息部门,将来也可能是财务人主导的。
2、集权化管理是未来的趋势
经常听到有公司领导说:以财务为核心!可真正做到的,我没看到过一家!因为事实根本不可能,是企业就要赚钱,所以谁能赚钱,谁是核心!财务核心不可能,但财务人也不能自我封闭,信息化时代,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爆炸,信息来的多,来的快。以前会计们要坐在办公室等单据,单据来了才能核算,才能决算。出了事,会计最经常说的话是:业务不提供,我怎么知道!现在不同了,信息技术给财务人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数据库,我们随时可以把手伸到业务前端,实时分析,实时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以前分权是因为管理层级多,效率低,现在是全方位的业务共享,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分权反而不利于规范化、标准化。所以集中管控是未来的方向,财务人要做的是把手伸到业务前端,分析数据,挖掘信息,主要是挖掘有用的业务信息,为集中管控服务。
3、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界限变的模糊,真正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信息化时代,业务流程、财务流程、管理流程将有机融合,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将融为一体。过去和现在,财务部门提供财务数据,业务部门提供业务信息,信息独立。公司要对外发布一个报告,不同部门提供的数据可能都对不上,那个信息是对的都不知道。将来(其实很多大公司已经实现了)财务信息将不仅仅是几个干巴巴的指标,财务人员会挖掘出非财务信息,比如业务信息、市场信息等,因为财务信息源于业务信息,同样业务信息也会隐含着大量的财务信息,两者的界限会变的模糊。不远的将来,仅仅分析三张主表是远远不够的,财务分析会以业务分析为主,财务分析报告也会变的更加亲民。
手机码字,我完全赞同猫大叔。
说一个我切身体会到的,之前我在一个制造业企业做成本,没有ERP,库房和车间每月提供报表,先不说数据是否一致,我们用的先进先出法,光是每月登记台账、分配成本、录凭证,那个工作量都能让我怀疑人生。关键是重复性的工作做起来真的没什么意思,有时候做完还要改,还要调,根本不想再重新做一遍。于是我开始看VBA,结合自己工作的情况编写宏,以前几天的工作我几分钟就能做完。后来觉得录凭证太麻烦,又去看SQL,直接导入数据库,不用一行一行的去选科目,录金额。当然这些事都没让我领导知道;)
后来要用ERP了,那个成本就更简单了,成本会计的工作就只是维护费率,关闭工单,分析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结转登记那些体力活什么的都不需要做。数据从原料入库到工单关闭都不会有修改,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但是还没等ERP上线我就辞职了,因为真的,愿意改变的人太少了。大家都在一个岗位做了十几二十年,都觉得只要没出错,为什么要改变,但是其实都知道不是自己没错,是因为没有监管,所以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漏洞真的太多了。
我觉得管理和预测的基础是数据,如果数据更新不及时,或者说是虚假错误的,那根本没有管理可言。
而且我前几个月找工作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大单位都在招内部审计,管理会计的需求越来越大,小单位招基层财务会计的多些,但是待遇真的都一般般,还不排除去了兼行政的情况。现在出来了,在学做数据库,正在往这方面发展,明年继续考CPA。单做一个传统会计,未来真的是越来越黯淡的。
1. 可以更好的帮助管理层做出会计估计
2. 可以使业务预测更加准确
3. 更有利于管理层做出商业决策
谢邀。但这个题不太好答。其一,我不是in-house的财务工作者,不见得能完全站在财务人员的角度上“接地气”地想问题;其二,大数据究竟是一团什么样的迷雾,我还不是很看得懂。
大数据的概念,最早是听到阿里提出的,也听阿里内部的一些相关人士介绍过。以我浅薄的理解,最直观的大数据模式,就是搜集和统计用户行为记录,并(较之传统方式)更精准地分析其偏好和行为习惯,从而更有效率地找到符合自己产品/服务定位的潜在客户,并进行推送或销售。过去几年我们也看了一些宣传自身是基于大数据商业模式的企业,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数据是有的,但不够大,远远不够;其次在用户特性的抓取和分析能力上,也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地步。一些垂直电商,在各自细分领域算得上龙头,但离大数据的可用性还太遥远。一些P2P企业同理,几十万乃至十几万的用户量,谈何大数据。这些直面大量终端用户的典型行业都是这种情况,遑论以线下业务为主的那些传统企业,现阶段谈大数据更是海市蜃楼。
跑上面这个题,想表达的意思是,大数据概念在目前离大部分企业的距离,可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近,也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被运用到单个企业的经营中。本题下很多答案讨论的,我理解是在谈论“电算化”、“信息化”、“自动化”、“互联网化”,这些事情已经喊了很多年,也做了很多年,然而这恐怕并不是大数据的范畴。大部分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者,就本单位的工作内容而言,实在是和大数据不怎么沾边的。
至于题主举的这个例子,我猜想是特指专业服务机构替代企业内部会计,也就是财务外包的情况。这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就有大批这样的机构,或者大型公司的centralized service center。这种服务形式存在的根基,是在于将财务功能拆分并流水线化,提高单个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用外包企业的数量来保证单个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这种服务模式并不涉及对客户行为的采样和统计,大数据也帮不上什么忙。
当然也不绝对,如果未来某一天,外包的财务功能不仅仅是基础的簿记和报告,还包括结合运营的财务分析(即现在FP&A干的活也全部外包出来),在某些条件下或许大数据是派得上用处的,但需要符合很多先决条件,例如大批量同类型、有互相借鉴意义、长期稳定且愿意外包的客户群,客户愿意开放密级更高的运营数据给外包商,信息系统安全的极大提升,等等。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呢?在可见的将来我个人表示不乐观。举个例子,我最近正在整理我司的财务尽调案例,按行业划分的话,大的领域大概十几个,每一个下面的细分领域又有四五个,总计四位数的案例,分摊到每个细分领域不过十几二十家。在这个基数上,具有统计意义的大数据分析根本无从谈起,完全还是靠个人经验的人肉分析。而全中国能有四位数客户的财务外包企业,能有几家呢——或者说,有吗?
我觉得可以学饿了吗那样,弄个app叫税了吗,企业客户注册,在线野生会计人员接单,帮忙记账报税跑工商社保什么的,支持支付宝结算,同时新用户注册享红包和优惠,大家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至少可以搞到b轮融资吧,估值至少千亿颠覆财会夕阳行业,我们就差个程序员了
感觉他们回答的有点太大了。。。
我干了几年财务,谈谈仅就“大数据”本身的应用会对财务行业带来什么影响的一些个人看法吧。
1、大数据这个事情或这项技术本身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对于公司财务来说,以往更多做的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企划,即对公司各项投入、产出进行分析、预测;二是财务,如实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三是管理,制定规则、制度,对公司各方面涉及财务、资金收支的合理、合规性进行控制。
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大数据这个概念出来之后,公司财务将围绕着数据获取、分析利用、管理应用尝试创新,从经营型财务转向价值型财务。具体来说,财务将延伸自身服务,不再仅是报销职能,而是通过将报销服务往前延伸,提供从业务发生到报销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一方面获取全流程数据,另一方面打造对这些线上数据的分析应用平台,植入公司层面、财务层面的成本管控、风险管理理念。将数据盘活,将管理弱化。
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大数据分析就能够成熟应用,财务可以将这些数据用在除成本管理以外的,包括预算智能编制、投产智能测算等各项本职运用上。
2、对大财税行业来说,大数据对于一些财务外包公司应该可以有更高价值的运用,因为他们自身业务量够大,接触到更多的行业,可以给到顾主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建议。对于税务等机构来说,可以利用大数据直接定位很多不合理的逃税、漏税行为。
当然,应该还有更多的其他应用,这个本来就是财务领域的大课题,就先写这些,回头想到再补充吧。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
这个是我研究的一个方向,我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在回答大数据对财务有什么影响之前,我们先问一个问题,财务现在为企业提供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如果大数据代替了这个作用,那么毋庸置疑,影响就是毁灭性的,如果代替不了,那么影响就是非常轻微的。如果必须有财务的工作才能形成未来的大数据,那么影响就是给了财务一个巨大的时代机会。
财务目前来说为企业提供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呢?从财务日常工作来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各种各样的报表。当然,这些报表都是有他特定的用途的。做报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让信息准确,及时的到达需要的人哪里,然后,由他们决定是不是要给企业投资,借钱,下单,生产,销售,打广告之类的决定。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辆车,财务体现的作用就像是汽车的仪表盘。时刻反应着企业的状态情况。虽然,作为财务的我们一直对自己有一个非常高的期望,遗憾的是,现实中,能做好仪表盘的财务都寥寥无几。从这样的角度来说,财务这部分职能一定是会被代替的。因为这种工作,机器比人更擅长。
那么这么说来,大数据对财务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吗?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完我们在做总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美国在200年前有90%都是农民,在100年前这个比率下降为50%,在现在,这个比率下降为2%。那些被机器驱逐的农民到哪里去了?他们开始从事和农业相关的工作。比如深加工,比如贸易,比如机械维修,比如金融期货。大部分人并没有因为机械化和自动化进程日子变得越来越难,反而越来越好了。
所以,我认为这种影响是一个新的机会窗口。新的技术打破了原来人们固有的工作工作方式,也就会打破人们基于这种工作方式建立的组织架构体系,也就会打破现在的财富和权力壁垒。也就是说,未来的5-10年也许是财务的屌丝们最好的逆袭时间。谁能率先拥抱这种趋势,找到新并且融入到新的协作方式当中去,谁就拥有了逆袭的可能。
补充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机会是属于底层人员的?不是那些权贵们的?有两个原因,1.春江水暖鸭先知,一线人员对变化最敏感,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要么变,要么被淘汰。在这种选择下,谁不会去试试呢?2.权贵们,他们是旧协作体系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拒绝去中心化,因为那个时候,好不容易爬上来的位置,就没有了。他们拒绝信息的直通性,因为那个时候支撑他们权利的基石就没有了。所以,这是一帮被过去存量捆绑住的人,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变化是毁灭性的,就如同气候发生变化后,霸王龙穿越不了白垩纪一样。
谢邀。
同意dawei wang的观点。
百度对大数据的解释是: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我们经常听到的男士买尿不湿的同时买啤酒,这就是从购物单上分析出来的。
财务记账是要依据国家规定会计准则的。和大数据没什么关系。
大数据的目的是分析和决策支持,说和管理会计也许沾点边。
我来试着回答一下。
首先,对于 @猫大叔 的回答,虽然我是十分的赞同,但是却觉得对题目的针对性不够。原因主要在于前辈提到的这些对财务行业的影响,其实应该是信息化对财务的影响,而信息化即等于大数据?这点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
虽然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义,但是就我的感觉来说,大数据意味着三点:整体海量数据,弱相关关系,非结构化。首先,整体海量数据。整体的意思是,在大数据概念下,对数据进行分析时,抽样过后进行样本分析并进行统计推断得出有关总体的结论的方式变得不再重要了。而海量则是指数据量上,远超GB量级的数据规模,而范围上,则指超越企业自身范围的数据来源,比如网络信息或政府数据。注意,在海量数据整体分析的条件下,响应时间仍然应该是可接受的——相信不少人有从ERP里导出数据时抓狂的体验。从这个角度看,绝大多数企业虽然叫的很响,其实距离“大数据”还是很远的。其次,弱相关关系。暂且这样表达吧,大数据条件下的分析,可以发现超出一般心理预期的相关关系。著名的例子就是“啤酒与尿布”的例子,男人们被主妇赶去进行尿布采购时,往往会顺手来一打啤酒犒劳一下自己。最后是非结构化,也就是说用于分析的数据不再是整齐的条块化的资料,比如说各种表格,而可能是录音、会议文件、视频等等。
这么看来,目前企业实施的ERP、MES、CRM、BI等其实距离“大数据”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即便如此,如其他各位在答案中所说,传统的记账、报账、总账的三账会计看起来已经是日薄西山了,但现实当中处于种种需要(一般都是违规的需要),以及企业家处于成本效益比的考虑,应该还需要保留一些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那么如果刚才所说的“大数据”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又会在这个基础上对财务行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传统会计和传统审计真的可能不必要存在了。最近参加了几次有关区块链的研讨会。虽然感觉区块链技术还需要在硬件或者技术上有突破才具有实际应用上的可实现性。但是,假如其具有日常应用价值了,那么可以认为所有的商业信息都会直接随货物、服务、资金记录于区块中,并且该信息不存在篡改和造假的可能,因此财务人员记录、审核、提供信息的作用就被取代了,由于信息是完全可信任并可取得的,那么因为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审计鉴证业务,连根本的立足点都没有了。虽然这些现在看起来还有些遥远,可是就像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关于10年前我们觉得不可能实现而现在已经司空见惯的事情,当中的回答一一看下来,真是觉得稍不注意,就被时代抛在后面了。
二、再往大了说,也许整个企业管理的前提都改变了。各类管理书籍都描述过企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我们往往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代替企业价值最大化来指导管理工作。虽然学界希望将“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或者说社会公众的利益也纳入企业管理中,但是到目前为止并不存在操作性,主要是太多东西说不清楚,比如,逻辑上我们一般都可以接受,一个企业的发展会促进民生,这会带来良好的企业声望,反过来又会促进企业的发展。那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它的经营究竟提供了多少民生方面的改进呢?没人说得清楚,民生的改进带来多少声望呢?一团模糊,声望带来多少经济利益的流入呢?云里雾里。而“大数据”可以通过处理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将弱相关关系提取出来,那么可以期待,在“大数据”条件下,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可能都能明明白白的反映出来,如果能够量化,是不是可以计入报表呢,准则会不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呢?(想想还有点儿小激动呢)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恐怕不止是企业管理,连国家政治都会有变化——所有人都知道稳定是有价值的,乱离人不如太平狗嘛,那么只要维稳的成本低于稳定带来的价值,财政支出用于维稳就是适当的……
三、对财务人的影响。从上面的分析,还有其他几位前辈的回答可以看出,转型为分析人员应该是财务人的努力的目标。那么“大数据”情况下,分析人员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呢?我觉得最基础的是得有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Excel的功能虽然很强大,结合VBA和各种插件简直是神器,可是当数据量到达百万级的时候,速度就跟不上了,数据清洗的和数据准备也不方便,更别说处理声音、图片、视频、文本这类非结构化数据了。真是应了小时候常听的一句话——未来不懂电脑的人就是半文盲……
大数据对财务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个人认为:肯定会有影响,而且是不小的影响。只是究竟什么时候影响到普通人员都开始意识到暂时是未知的。
曾经看到过一个观点,未来的CFO和CIO是否可以合并?企业的管理从某种维度来看,主要是管”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而财务的核心管的是资金流,记录与反映的就是信息流,监督着”商流、物流“,在21世纪信息时代里,财务和信息已经是融合得越来越深了。
搞IT的很多人(尤其是数据库的)都知道,传统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后台数据量和业务系统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完全算不上大数据,只是个”小“数据。
但这是传统的模式和认识,找一个角度我们来看,管理分为PDCA循环几个环节,现有的很多企业管理软件(含财务软件)主要体现为”D、A“,也就是”执行、反馈“,而对企业影响更大(甚至说最大的)的反而是”P“环节(C环节哪天有空单独开列来聊),所有的事物越是在前段环节的对事物影响越大,讲了这么多,想说的是:如果要说大数据对财务行业的影响,很可能就是”P“环节,”计划与预测“,P环节将影响到财务管理模式的变化,就象眼前已经开始形成趋势的”共享服务、业务财务一体化、自动化财务分析….“一样,将影响财务管理模式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而管理型的重点标志和要素就是”P和C“,怎么做计划与预测?怎么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控?
现在企业普遍存在的预测不准、计划赶不上变化?有很多种原因,但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数据信息量,就象天气预报一样,在没有高性能、高清晰的气象卫星之前,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会更低(虽然有了也不是很高,但毕竟会逐步提升,而且也没有人认为天气预报有时候不准就完全不需要它了。),大数据不光是数据量大,还体现为数据运算关系复杂。
抽象的说了说,说点具体、好理解点的,比如:做一个成本预算,可以是历史数据加权比例,也可以是按工作计划加上资源配套金额,但在有的行业,特别是项目型企业,往往会有按订单的成本测算或按项目的成本测算,这个时候就往往会希望有一个”成本库/测算库“的支持,可以参照同行业标杆值、平均值,本企业的历史值,而且是一个按照产品结构或项目分解结构的非常庞大、详细的构成的各类数值(定额或标准成本),而这个成本库/测算库的形成以及对测算的关系与影响,个人认为,如果有一个容量巨大、模型科学、运算高效的大数据系统,将会起得非常大的作用。当今社会,个性化、定制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大批量时代已经过去),这种个性化、针对性的测算会越来越多。除了”成本测算“,资金流动的预测也是个很有价值和意义但难度奇高的领域。诱人但似乎又遥不可及,只能说大数据最终一定会影响到财务模式的转变与创新,但什么时候来临?至少我,只能说”不知道“,也期望能有高人、大牛针对这一话题继续深入探讨,”没有不可能“,曾几何时,大家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突然之间在两三年之内就变了,当然企业级的模式发展更为复杂与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