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互联网大环境下,小广告公司如何生存?应该往哪个方向转型?

理由
举报 取消

目前市场环境造就了广告公司越来越难做,上游有媒体控制着流量,下游客户的要求和规则越来越苛刻,身为夹在中间的广告公司、利润不断的下降已甚至很长时间不开张。在这种环境下,小广告公司如何生存下去?

2018年1月23日 10 条回复 1577 次浏览

发起人:梗塞维系 初入职场

寻找非线性世界和短暂人生的交集/INTP

回复 ( 10 )

  1. 西湖区陈冠希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觉得,小广告公司还有生存转型的可能,而4A的形势则是越来越严峻。

    如今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发展与普及的今天,广告行业该如何变革?

    我们看看传统广告公司是怎么做业务的:

    接到客户brief–>洞察,出策略,做一个漂亮的PPT–>去甲方公司绘声绘色演绎一番比稿–>开始执行项目–>拍个TVC,拍组平面,选些媒体投放–>结案结束

    哪个环节出问题了?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品牌营销变得浮躁。

    当六神花露水如此传统的品牌,都要出一个minicooper式的病毒视频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跟风咯!

    于是,越来越多的 传统品牌,开始开微博、开微信公众号、做互动营销minisite、搞h5,

    反正你不搞,竞争对手在搞,我岂能落后?

    却完全没想清楚这些营销产物是如何产生,它们适不适合我。

    品牌主都没搞清楚自己的营销怎么打,广告公司又岂能搞得清楚呢?

    甲方让我做,我就做咯。

    于是,广告公司都打着自己懂digital,烂稿子却越来越多,甲方也是做了一次不想做第二次。

    行业真的太浮躁。

    其次,营销环境变得越发复杂。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传统广告媒体单向的商业信息输出,变成如今双向甚至多向的了。

    以前广告出街后做投放,反正也就这么些媒体可以投,那就投咯,

    投放电视或者平面,反正客户满意就行了,也不用去管太多。

    现在,好的广告作品自己会传播,坏的广告作品自己也会传播。

    广告公司不再只对创意负责,更要对效果与反馈负责。

    而在投放上,比如,一个化妆品,

    以前选一些强势媒体投放,策略相对简单。

    现在, 我有电商我要追踪销量;我要SNS上的buzz,我要KOL给我做口碑传播,我要公众号给我写软文,我要@艾克里里 拍个viral…

    广告公司不单单只是出个广告这么简单了,新的玩法层出不穷,如果我只是跟风,那永远做不出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案例。

    再次,智能手机的普及,我要给甲方做个APP吗?

    FLASH盛行的年代,说到digital,那我就给甲方做个minisite嘛,好看,酷炫,让门户网站推广下,没人玩儿,叫一群水军去刷个量优化下数据。

    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如今,说道digital,那我给甲方做个h5嘛,好看,酷炫,让微信大号们推广下,没人玩儿,叫一群水军去刷个量优化下数据。

    2016年,说到digital,我给甲方做个APP嘛,好看,酷炫,高科技,美其名曰还能增加用户留存,广告公司的收入也能张一张。

    这样的digial公司健康吗?纯粹是为了digital而digital

    所以广告公司自己要搞清楚,数字营销到底是怎么个东西?

    环节如此严峻,广告公司如何变革?

    先说说4A,反正手头有世界五百强,大客户反正也只认4A,那就继续混着好了。

    小广告公司呢?

    其实互联网发展至今,给有想法的小广告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因为只有小广告公司能降低沟通成本,一心一意把一波campaign当做一个产品来打磨。

    首先,广告公司要了解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要把互联网当做一种传播方式,而非一种媒体。

    互联网传播的核心是,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

    我做好一个方案的时候,想一想,这个方案到底是 我喜欢的/甲方喜欢的,还是用户喜欢的。

    当甲方越来越年轻越来越聪明的时候,创意总监那一套洗脑式的题案会越来越无效。

    与其PPT做的精美,还不如立正,我的idea,是用户喜欢的。我的创意,最终是用户买单的的。

    做广告的人,手头肯定藏了/转发了一大堆制作精美或是脑洞报表的好案例,但是,

    这案例用户是否买单呢?

    曾经的广告,甲方买单即可

    如今的广告,甲方买单是其次,用户认可,才是个好广告。

    好的广告不是靠乎哟出来的。

    所以,小广告公司由于体量小,更能深入到用户群中去聆听他们的声音与反馈。

    其次,去了解甲方的产品,而非 甲方的老板。

    过去太多广告公司,研究的是brief,研究的是甲方老板的口味,而非那个要推广的产品。

    就如同我上面所说,互联网环境下做广告营销最重要的是站在用户角度。

    只有自己成为产品的用户,去使用它,去了解它,

    才能发现,作为一个用户,喜好的点是什么。

    也只有这样,广告公司才能真正对广告的效果负责,为产品的用户负责。

    再次,少吹牛,多用数据说话。

    如今甲方公司的对接人,可能比你创意总监更了解iphone如何使用。

    甲方已经不再是当年那群大腹便便的土老板了,所以不要再想靠精美的PPT和伶牙俐齿的提案能力来征服甲方。

    试着把效果量化:

    能覆盖多少人,能吸引多少目标人群、能带来多少销量…

    建个模型,其实感性的广告,最后都能通过一些公式量化,来预测效果的。

    给甲方一个数据上的效果预估,比凭空捏造一些美好的创想,要令人信服的多。

    最后, 让创意 小而美。

    媒体环境越来越分散后,在big idea的指导下,需要更多小而美的「small idea」。

    big idea是总指导,总方向。

    而small idea才是能引发传播的亮点所在。

    很多广告公司,洞察很牛逼,策略很高端,天花乱坠一通仿佛我能把你的产品推广成下一个可口可乐,可是到了执行阶段就又回到了那些老套路老玩法,毫无新意。

    我们看到所有能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案子,传播的点,一定是小而美有创意的,所谓的big idea也就是提案时候乎哟甲方的,用户哪里理解的懂呢?

    恰恰是用户理解不了的这个big idea,却还被那些4A的创意总监们视为自己最有价值的产物。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广告行业的门槛在越来越低。

    低到你花1万块就能去注册一家文化创意公司,还能得到地区政府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税费优待。

    小红书的红色星期五、裸男、大巴车…这些点子都是自己策划的。

    手机淘宝的哆啦A梦、万能的淘宝…这些主意也是自己策划的。

    越来越多的甲方意识到,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产品。那么,只要自己肯花精力

    不需要广告公司,自己也能做出一个富有传播力的campaign。

    所以,试着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把自己当成甲方产品的经营者,这才是现今广告公司需要 变革的内容。

  2. 罗超群
    理由
    举报 取消

    互联网之前

    才是媒体垄断流量

    互联网之后流量确实依赖媒体,但垄断只说已不存在

    想清楚广告公司到底能为客户提供什么价值

    才是生存下去的根本

    广告公司干不好广告的事情

    当然要被网推/活动/新媒体公司抢饭碗

  3. 梗塞维系
    理由
    举报 取消

    说起来占坑也占了好几天了,来答一记,以后有新的了来更新吧。

    题主说的是2015的互联网环境,我做媒介的,互联网电视都接触一些,说说我感受到的变化。

    • 首先是高价值资源越来越集中,热剧就那么多,大媒体掰掰指头就数完了,热门综艺2/8趋势也好明显,肥的肥死,饿的饿死,有的综艺砸了上千万也就是一个水花
    • 资源价格涨幅也很快,当然一部分原因归功于明星,尤其是优势媒体。而且现在信息传播越来越平坦,所以大家都拿出大笔资金做大项目来火拼
    • 同样归功于信息传播平坦和高价值内容的流量黑洞效应,媒介代理的优势越来越薄弱,媒介的竞争从媒体到跨媒体到内容制作前期,越来越深入了
    • 互联网的资源也开始向巨头聚集,也只有巨头可以通过自家的APP,第三方应用授权登录,购买媒体等等方式打通多个平台,实现跨平台精准投放,DSP这些的数据分析只要是基于cookie,总会遇到先天的瓶颈,而且大城市的流量很稀缺,基本上没多少用了做精准,那么小额度的投放操作空间也很小

    现在我自己手里的客户拿着几千万来做广告,看着一大笔的钱,买两三个软性资源就用完了,全年都铺不上,这还是便宜的,大的冠名资源也许一两个就用完了。我就时长在想,在这种媒体环境下,小的客户,小的广告公司,该怎么办。

    现在做创意的,做线下的,还相对好一些,因为守住一块田地,就能活下来了。媒介代理公司活的比较苦,因为一马平川的媒体环境下,很难有什么高价值的独特资源可以圈地。

    然后跑个题,我想到了猎豹的案例,傅盛当时在压力重重的情况下,做了猎豹清理大师,单点海外突破,然后展开产品矩阵,接着建立广告分销平台,重点一步步迁移,但是起点是什么?是清理大师的单点突破。

    同样的道理,其实广告行业,至少我看到的媒介代理范围内,也还有很多单点突破的机会。击壤做软性监测,一下次就打开了软性监测的市场。现在还有很多公众号,APPs,都可以做投放,这一块的专门代理平台搭建起来也不错。听说现在有KOL的专门代理公司了,但是应该还会有新的热门领域还可以开辟出大V,花些精力早点培育出来也很有价值。除此而外,还有品牌咨询,消费者调研什么的。

    广告这么长的一个链条,单点突破以后再补短板吧。

    ===================12.19更新====================

    其实想一想机会还是很多的,广告环节还是很长,这两天又想到几个:

    • 现在软性投放越来越多,每个电视台一年2-8档综艺,甚至更多,软性植入的现场执行,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向,需要有人懂节目,然后知道机位在哪里怎么曝光,知道怎么植入比较合适,后期剪片需要注意什么之类
    • 现在跨平台投放越来越多,怎么确定跨平台跨媒介的策略组合,目前好像没有太好的方法,mixreach算一个,但是不够用,而且互联网自媒体太多,空间比较大
    • 去帮助甲方建立自己的营销内容生产,或者外包,需求也挺大。现在企业都开始学着像一个人一样说话,但是怎么说的不像一个机器人,还是有很大学问
    • 传统媒体的排期,怎么更加高效的做,也是一个空间,虽然电视媒体不行了,但是离消亡还很远,所以这里也算是个空间
    • 上面说的第三方检测,也是个方向,现在户外检测效率还很低,这个方面可以通过大数据或者地图采集车之类的,可以提高很多效率
    • 上面说KOL培养,目前还有机会,人家大号带小号,比较快,但其他人也并不是没机会,还有好的坑可以填萝卜
    • 新媒体的广告/活动创意,这个难度比较大,但是成本相对比较低,大多是人员成本,所以也挺好的
  4. 小作女一枚
    理由
    举报 取消

    不得不下神坛,走亲民低价高质量路线~

  5. 叶小小
    理由
    举报 取消

    恰好和工作有一点关系,也谈一下我的看法。

    传统的广告公司现在面临的问题很严峻。正如问题所说,往上看流量不在自己手中。比如腾讯的广电通,阿里的阿里妈妈,百度的推广联盟,所有的流量都掌握在公司自己手中,广告公司毫无议价能力。往下看企业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过去还能靠嘴忽悠,现在忽悠已经不管用。起订量什么的还没来得及开口,对方已经问你要roi。你正纳闷以前没这么玩过啊?可有的公司已经能保证cps了。对于传统的广告公司而言,恐怕连cpc cpm都不敢保证吧?

    但保证效果一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不管你承不承认,这都是一个事实。这里的效果不单单是指成交,也可能是pv uv 购买人数 新客数量 微信微博粉丝 等等等等,总之是一个具体的可以量化的东西。在互联网上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广电通,钻展直通车,达摩盘,搜索广告等等等等,都已经可以做到这一点了。但从这一点也引申出了另一个问题:保证效果的话,那价格如何计算?每次想到这个问题我都会对阿里产生深深的膜拜,他们使用了一种看起来无懈可击的方式:竞价模式。也就是说,我把广告位摆在这,你们谁出价高谁得。对阿里来说他们自己能赚的更多,也省了一批销售人员的成本,从资源配置角度来说,愿意出更高价的企业使用同样广告位的效果相对会更好(按cpc计费的广告位可能对某些企业来说产生的利润更高),简直完美。

    那么传统的广告公司如何应对?

    一个是转型,跟着流量入口的公司走。钻展直通车、达摩盘、广电通什么的都是非常欢迎第三方专业的公司来为一些有需要的公司来进行定制化的广告投放服务的。推广渠道官网上还有专门的介绍大家可以查一查。就这个问题上流量端和广告公司是双赢,你帮我把盘子做大,盘子做大了大家都有钱赚。两者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至于是深耕某一个渠道还是研究多种投放渠道,那就见仁见智了。

    第二种方式是固守并深耕传统广告渠道,但要学会“割肉”。上文已经说了,传统广告渠道正遇到一个可怕到可以按效果计费,之前靠嘴忽悠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么定价上肯定不能再按之前那个玩法。但传统渠道并非一无是处,比如电视剧前后广告仍然是推向大妈年龄的最好方式,公交地铁广告仍然是刚需刚需地产最好的推广方式之一,社区、学校、球场依旧是某些特定产品的首选方式等等。广告公司要做的是更加了解每一种渠道的受众画像,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都是要沉下心研究的内容,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最后还是想说一下,传统渠道并非一无是处,只是这些功能因“精准营销”的存在而被削弱,两者之间产生博弈,价格上必然会有所退步。

    手机码的如有错别字请见谅,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6. 范见屿
    理由
    举报 取消

    一群造梦师的过去与未来:广告公司互联网化

    【序】广告。

    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行业。

    我们热爱那些恣肆放纵的创意,深夜畅聊的梦想。

    我们着迷那些直指人心的洞察,惊为天人的作品。

    我们一边骂着甲方,一边还是坚持做到最后一秒,改到最后一稿。

    直到我们在地铁街道高炮电视的广告上看见自己的作品,

    才会觉得不辜负那一个一个日夜颠倒。

    我们戴着镣铐自由舞蹈,我们都是从无到有的造梦师。

    我们拍案叫绝精雕细琢的每一件作品,

    也难免被客户白眼一过嗤之以鼻。

    我们傲然自信是最有创意和活力的顶尖人才,

    却也常常无奈笑一笑,自称广告狗聊以自嘲。

    我们付出过太多时间,太多精力,乃至健康。

    却也没有能换来太多钱,太多尊重。

    我在2009年入行广告公司任职文案,2013年从广告公司转行互联网公司,任职品牌经理。在我的故事里,广告就像是青春,也像是自己满目疮痍的故乡。踌躇满志在此奋斗几年,却最终因为失望黯然离开。身在不远方,仍旧天真念想,愿有一天故乡能焕然重生萌发新芽,迎接我们这些异乡人带着外乡的故事,重回它的怀抱。

    新三年,旧三年,世界比我们想得更快变。仅借本文梳理思路,自言体悟。

    【1】为什么离开广告公司?

    我们处在广告行业的变革与融合时代。

    青春年少总会有结束的一天。我们会在某一天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当年离开广告公司时,师父问我为什么走?我说,我大概能预想自己在广告公司做了十年,或许也就成为了创意总监,但是,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有另外的可能性。

    当时并没有宏观的视角,不能从行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是单纯考虑自己的能力发展层面来做选择。现在想想,或许我留在广告公司,也成为不了预想中的创意总监。因为十年之后,预想中的创意总监甚至预想中的广告公司,或许消失也犹未可知。

    我们处在广告行业的融合与变革时代,并且这样的改变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更加深刻。我听朋友说,广告公司招人难招,客户难做。

    【2】招人难招

    金钱的选择永远是最聪明的。《广告狂人》的时代,广告是资本与顶尖人才聚集的行业之一。广告人也享有相对较高的薪酬和社会地位。时至今日,从薪酬待遇看来,现在的顶尖人才流向了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

    能提供高额的薪酬待遇,因为互联网和金融行业本身就有更高的利润。金融行业向来高利润,因为它离钱最近,成本与利润之间的杠杆效应也更加直接明显。

    互联网行业的高利润,则通常来自于边际成本的无限低廉。传统行业的产品成本存在每一个单品之中。小到一瓶水一个避孕套,大到一辆车一套房子,每单交易都有产品的成本。互联网行业则不然,产品近乎可以无限复制,把一个软件或者APP产品销售给一万个用户,和把它销售给一千万个用户,效益增长千倍,而成本基本相同。

    相比之下,广告公司的品牌传播或者营销策划,能够带来的效益增长变得不再显著。

    设想,同样顶尖的30人团队,在广告公司,一年能够服务10位客户,创造2000万的服务年费收入;在互联网公司,一年能够运营维护1款产品,获取2000万用户、ARPU值2元,就创造了4000万的收入。关键是,互联网团队有可能让用户数和收入翻倍,因为软件产品本身没有成本;而广告公司却无法服务好20位客户获得翻倍的收入。

    人才离开广告公司,去互联网公司赚大钱去了。

    【3】客户难做

    互联网给所有行业带来了一系列变革。只谈广告不谈互联网的公司,已经消失。试想,请得起广告公司的传统行业企业,或多或少都会想涉足互联网领域。当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9.8亿,当一个人每天互联网在线的时长甚至超过12个小时,当“互联网+”的概念从中央政府口中提出,绝大多数行业已经主动或被迫“互联网化”。

    一个爆发式诞生的全新时代,大家都是两眼一抹黑,没有谁更懂更有经验。在互联网化的甲方面前,传统广告公司正在失去引领性与稀缺性。

    【3-1】失去引领性

    以往,广告公司在客户面前可以说,策略、营销、创意、传播,我比你更懂。根据累积的行业观察与经验,广告公司确实更懂行业、更懂用户、更懂广告传播。我们把这称为广告公司的引领性,形成了广告公司在行业中提供服务、创造价值的基础与前提。

    就在这几年时间里,都变了。

    传统行业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大体是既定的,广告行业有足够时间可以累积经验。而互联网行业本身就是快速流动的,用户的手机使用习惯、互联网的传播媒介,隔两三年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告公司不再有时间和能力累积经验,更难以从经验和变化中摸索出规则,再回过头为甲方提供引领服务。

    另一方面,时至风口,资金与人才涌向互联网企业,最有价值品牌榜单上,互联网企业奋勇上游,很多甲方金主本身就是互联网企业。而大多数互联网团队都是走在最前端的探索者。广告公司只是互联网行业的观望者而非参与者,在策略上的引领性更是无从谈起。

    【3-2】失去稀缺性

    曾几何时,广告行业有极高门槛。

    早几十年,设计师全凭手绘来制作广告画面,那时候没有耗费五年八年学习绘画的人,根本无法进入广告公司成为设计师。再后来,大量设计和视觉工具诞生,人们能够相对高效地制作广告画面,但也同样需要不少时间来掌握摄影摄像、操作设计软件的技能。采购设备的资金成本、血迹技能的时间成本,都让广告行业有了门槛。只有少数人能够进入广告行业,只有少数团队都能成为广告公司。

    工具普及化让广告视觉作品的制作门槛迅速降低。

    设计软件和视频软件都变得不再那么难以掌握,而这也是软件的供应商所致力于去实现的。五毛钱特效、美图秀秀等,多有“傻瓜式”的视觉作品处理工具。摄影摄像设备的相对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基本上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机基本上都能摄影摄像。与此同时,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模板与教程,都在让“广告设计”这件事件变得更加简单。

    设计的标准与守则逐渐被打破,文案亦然。

    那种精致雕琢创意、文风、意境的广告文案,传播力反而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式只有流行没有套路的文案,鬼畜、抖机灵、标题党、耍流氓……既不严谨更无章法。乱拳打死老师傅,经过营销与品牌科班训练的传统文案,逐渐和那些扎根生长于互联网的土著段子手形成了注意力竞争关系。

    总言之,以前市场需要一流的广告作品,也只有广告公司能够提供一流的广告作品。现在,市场只需要三流的广告作品,大部分企业自身就能够生产三流的广告作品。质量要求低,速度要求高。这是广告公司在互联传播时代务必要适应的特征

    【4】广告公司可能走向何方?

    商业再复杂本质上都是一种交易。不含媒介属性的创意型广告公司,提供的产品就是智力服务,获得的收益是服务费用,具体形式包括营销策略、传播方案、广告作品等。甲方通过采购广告公司智力服务,作为组件融入销售环节中,从而获得销售收入的增幅。

    广告公司的发展,也就是制定战略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率,提高产品成交数量,提高成交单价。用更短时间,服务更多用户,收取更高的服务费用。

    【5】重新夺取引领地位

    企业的发展遇到困扰,产生需要引领者的需求,可以归结为两种情况:“我想做广告,但是我不知道广告是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或者“我打算这么做,但我不知道这么做会产生什么结果,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5-1】精简理论,高效执行

    甲方:“我想做广告,但是我不知道广告是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

    很多时候,甲方知道自己需要品牌和定位,当时他们不知道如何总结得出。这时候提供一个精简理论,导出一个核心结果就好。

    以往从定位到销售点提炼、从品牌表现到传播手段的全套完整理论,逐渐无法适应现在的快节奏传播。但并不代表企业就不需要理论。相反,企业发展速度越快,就越是需要理论支撑。在黑暗探索中,一个适宜的理论就像是一根绳子,提供给企业安全感。也只可以是精简的绳子,而非繁复的限制的网。

    关于定位和品牌,广告公司更有操作经验和发言权。帮助企业从碎片化的信息中梳理出定位和品牌,能够帮助他们获得全局视角与信心,找到执行传播方案的依据。

    传播执行规划层面缩短战线。跨度几年的大型策略在现在是难以执行的,长度为半年或一年的组合战役更具备执行性。比如规划一年的传播动作组合,从线上线下的媒介、预算、持续时间等进行规划。详细明确,并且帮助企业付诸执行。

    理论依然是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需要从“大而全”转向“快狠准”。如果我仍在广告公司,首先做的是推动建立一套更加简洁化的理论,只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定位、品牌。

    【5-2】深掘需求,指导未来

    “我打算这么做,但我不知道这么做会产生什么结果,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企业之所以需要广告和咨询,也有一方面寄希望于广告和咨询能够提供对未来的遇见和判断。

    广告公司以往的理论通常来自于:总结过去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是一种从现象中找到本质的方式。

    技术革新,奇点临近,资本与技术的催化让企业在更短时间内完成生命过程。有些现象还没有来得及被总结为理论,就已经被历史淘汰。例如大部分的团购网站,人们或许可以从陨灭的企业的残骸中找到理论,但是理论已经没有用了,因为整个市场格局霸主已经形成,再没有新进入者需要请广告公司提供这个理论。

    更加有用的理论,将是能够指导未来的理论。广告公司的理论研究将会从现象研究转向趋势研究,从现象中发现未来。而发现未来的思考与研究有两个入口,一是科学技术,二是用户需求。

    前沿的科学技术一定是企业更懂。技术并不是指微信后台的操作方式,而是指从想法到实践的实现困难程度与耗费时间估算。例如现在的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导向领域,行业的玩法不会有广告公司比企业更懂。

    转折的钥匙叫做需求。

    对用户需求的掌握,能够帮助广告公司在游戏中重新夺回引领地位。需求其实以前在广告公司叫洞察。关于一个用户和用户群体的生理、心理需求的研究,以及获得的结论。因为需求就等于财富,这在任何时代都通用。

    尽管一直被挂在嘴上,但是年轻的互联网行业和互联网化的企业,并没有系统的方法真正掌握需求。当然会真正杰出和个别偶然的个人和团队企业,真正掌握用户的需求,他们成为了超级产品经理、超级数据分析师,以及行业里被追逐模仿的样品。但是毕竟少数。

    关于用户需求,广告公司有更高的起点。广告行业累积许多对于“用户洞察”的经验和方法,例如用户调研、深入访谈等。建立在对广泛和细分消费者了解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广告公司是最有可能发现用户需求的地方。

    或许从本质上说,指导未来的只有用户的需求。因为在讨论的商业范畴中,技术最终还是要运用落实成为商品,商品最终满足需求。而一个刚强需求将会激发和指引技术的发展去满足它。“我们洞察了一个用户需求。”在甲方面前,这会是一句具有强大魔力的开场白。

    我以为,真正既懂用户需求又懂科学技术的广告公司,将会重回如《广告狂人》的黄金时代。

    【6】重构稀缺性

    典型而彻底的改变,广告服务转型成为了互动公司、电商服务公司、影视公司等。如果将以上公司归入广告行业,则泛广告行业也依然有其稀缺性。就狭义的广告公司而言,
    产品形式也将会有相应的变化。

    【6-1】服务的互联网化。

    按照由浅到深,互联网化包括三层含义:渠道互联网化,产品互联网化,模式互联网化。

    渠道互联网化是指,通过互联网渠道,健全公司和案例访问入口。进行病毒传播;运营社交网络和UGC社区等。通过互联网渠道更好地推广服务产品,给自己做广告。

    产品互联网化是指,让营销策略和广告作品都更加适合互联网传播。例如传播媒体中考虑APP推送,广告作品变得更加合适手机阅读,语言风格更加贴近网络流行和传播特征等。当然更重要的是,让产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产出。

    模式互联网化是指,根据互联网的特征彻底改革获取利润的方式。传统的广告公司模式是以服务时长和产出成果为计价商品。是否可以考虑,参与股份分成,又或者以用户数量为计价方式,计算广告帮助甲方获得了多少用户,按照用户数量收费?

    【6-2】团队职能的精细化

    更多精细化的服务者会从广告公司中拆分衍生,提供专注而灵活的服务。例如专门撰写软文或者图文消息的新媒体运营公司,例如专门摄制小视频的影视制作公司,甚至专门从事软件和APP界面设计的互动视觉设计公司。

    万变不离其宗,同属于生产内容的环节,广告公司始终有它的优势。比如,写软文不如媒体富有文采、善于形式,但是广告人的软文通常更商业更有效;比如,做UI设计不如交互设计师懂技术、讲究体验,但是广告人的设计通常更有美感;比如,做视频不如影视公司那样高格调、有镜头感,但是广告人的视频会更加富有创意,至少不会言之无物。

    商业述求、沟通话术与美学艺术,是科班出身的广告人充分占据的优势。这些职能聚在一家公司时它显得平庸,但当它们分化出去各自削尖完善,都将会成为立足时代的重要竞争力。

    【6-3】品牌和团队的人格化

    品牌的发展呈现了一个人格化的潜在趋势,在互联传播时代尤为明显。正如历史上的传统行业,中国的许多老字号一个人的名字,张小泉剪刀,毛遂昌眼镜。互联网的巨头企业,人们常会认准马云、马化腾、李彦宏。游戏里需要一个GM,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用户需要“小编”。

    因为品牌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互联网用户积极寻求互动,他们也逐渐在明白和适应,品牌的背后就是活生生的人格。QQ游戏用户有不满的时候,骂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马化腾。互联网重大特征是沟通互动,而人们总会倾向于和活的人沟通,不是死的物。

    在品牌人格化的趋势下,一方面,广告公司的服务需要越来越多的参与互动,并且有意识地帮助甲方建立一个正面的人格化品牌。另一方面,广告公司本身也可能逐渐增强人格化的特征,将自己建立成为一个自媒体。只不过以前是一个个体的人格,以后是一个群体的人格。

    【7】等待新的时代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处在广告行业的变革与融合时代。资金出逃,人才流失,一度站在时代浪尖的广告公司正在失去引领性和稀缺性。我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广告公司将通过精简有效理论和挖掘需求指导未来,重新掌握引领性;通过服务的互联网化,团队职能的精细化,品牌和团队的人格化等适应演变,重建稀缺性。

    我有时候会恍惚觉得,现在的广告行业,就像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知识才智和劳动力依然集中在这里的底层苦苦挣扎,既得利益阶级依然高扬头颅,攫取最后的尸体盛宴。想变革,却并不够果断彻底;想融合,却找不到共同基因。等待吧,会有一声炮响,轰开一片模糊血肉,然后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7. 用户头像
    理由
    举报 取消

    蟹腰。

    既然是小广告公司,那就应该是没有媒体资源也没有客户资源的公司,可能除了满脑子想法和几个人之外啥都没有。但目前的市场环境,恰恰是这种有想法没客户的公司冒头的最好机会。

    因为广告公司出名的成本前所未有的低。小广告公司可以做的是包括但远不限于:

    做若干个公众号、拍病毒视频、按自己的想法开淘宝店。。。。

    沉下心,慢慢摸索,只要有一个成功了,这就是你的案例,更是你的资源和渠道,

    更重要的是,你会发现,你们公司做广告的水平会大大上一个台阶。

    那,如果一个都没成功呢。。。。相信我,你们公司做广告的水平同样会大大上一个台阶。你也有更多的经验之谈来和客户沟通。

  8. 徐thomas
    理由
    举报 取消

    广告公司提供内容,门户网站也好,媒体也好掌控着流量入口,貌似很强大,没有内容也是白搭

    关键是 广告公司有无自己的特色与创意风格,

  9. 翟思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问题其实问的非常的不精致。所以回答起来有点难度。 广告公司是分很多不同的类别和属性的,发展过程中点的技能点不同,而不是只有大中小之分。因此,其生存的意见和建议大相径庭。

    先说说一些常见的类别。 媒体型广告公司,又称媒体代理公司,一些是依靠关系锁定某些媒体,进行代理的以销售见长的广告公司。小一点的可能是代理一些区域性路牌的,某一省的电视台的指定代理公司。比如一个朋友所在的天津美誉广告,是天津当地最大的电台代理广告,包断交通台。互联网也有这样的公司,手机端也有。这是一种以资源见长的广告公司。

    对应媒体广告代理,那就是客户代理公司了,这是另一种很常见的模式,很有代表性。 一般来说是根据客户需求,来进行广告服务的。它会相对保持媒体中立性,以客户利益优先。综合性的客户代理公司的代表就是那些大的4A。 当然,现在4A是有被媒体绑架的嫌疑的,因为大多数是靠媒体返点生存的。

    由于交互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技术背景的新型广告公司。 比如很多广告公司其实是DSP SSP ADNETWORK等 技术平台。 还有一些是WIFI或者蓝牙组成的无线网络。还有一些是依托硬件设备的,比如用联想、华为、小米手机做广告展示终端的,用LETV的等等

    从业务范围看,又可以有多少垂直细分的领域所形成的格局风格和属性的广告公司。 专门做移动广告的,专门做社会化营销的,专门做内容植入的,专门做电商流量管理的,专门做品牌定位的,专门做设计制作的,专门拍片的,专门做会议营销的给人做发布会的。当然有些起名时叫公关公司、文化传播等等,其实这些名字有时候很混淆。

    从行业类别又有专门做医药的,专门做B2B业务的,专门做消费市场的等等。

    所以楼主,你看看,这里还有很多没有说到的广告公司类型。 你一个小字,让人们怎么回答。

    但是,大道至简,商业规则告诉我们,想要生存,用最简单的回答告诉你,就是不断的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你不需要超越所有的同业,你只需要在一个足够体量的,或者说和你的公司规模对应 的一个细分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中国市场很欧美这种成熟市场不同,市场做够大,成长足够快,所以只要找到一个利基市场,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扑克牌里的大猫了。

    你说了一些例子,说上游控制流量。 你没看到10年前才叫控制流量,7-80的流量,都是在四大门户的时代,才叫控制流量。 你没有看到现在无数的中小APP ,媒体,都在蚕食老大们的市场,BAT集团永远都是吃不饱的孩子,跑出来买低价流量。 你说客户要求越来越苛刻。。。。你看看10年前,广告公司做一个合资汽车的上市广告片要花几百到上千万,拍摄半年,一张KV稿子要做2个月。 现在社交网络上,比那个烂100倍的稿子,随时出街。 3个90后,举一台摄像机,想一个好IDEA,就敢吵吵闹闹要给1线品牌拍摄病毒视频,收费还不低。。。。这些都是说客户要求越来越苛刻吗?

    最后,尽量来点实际的。从楼主的问题了,我大概觉得楼主是一个为某种偏向效果导向的客户群体进行媒体采购的公司,例如电商、游戏等这一类的广告代理公司。这个领域的变化是巨大的,原来生意好做并不是因为你的公司NB,而是因为客户关系,以及低强度的市场竞争。随着这么多年的发展,那些精心打造平台处理数据的公司越来越多,资本进入后,小公司一下壮大,敢去包媒体的越来越多,把你的生意挤占蚕食了。如果真是这样,只能说神仙也解决不了。

    广告公司中的核心是广告人,人才是核心。广告人的核心价值叫做解决能力,也就是说,广告人是解决方案专家。这个词对客户是有价值的,对自身更有价值。 广告人是有远见的,可以预见到事情的发生,我用这个创意,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这个就是根据对消费者的理解进行的预判。进行广告公司经营的人也应该这样,这个行业如何发展要有预判。坦白讲,小广告公司或者任何小公司想在市场生存,就这么几个准则:发现先机(你知道,也许你和大型企业一起发现的先机,但是他们要决策很久,你马上可以启动,获得先发优势),打造优势(大型企业是一个罗马方阵,怎么破?你搞出一个狙击手就OK了。就是刚才说的,在某一细分市场取得差异化优势。你做全案广告,我比不了,我专门做旅游行业的媒体经营,当然要看自己的资源),资源善用(这个其实就是接上边说的,大企业想干什么就是投钱,用钱换时间和业务。你是小企业,要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大企业运转损耗大,钱也是一种资源,时间也是,人也是,总之就是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如果你老抱怨大企业大媒体臃肿、办事效率低,乱花钱。。。那就说明你认为有机会在资源利用率上超过他们)。除了这三点,第四点叫做懂得积累,但是这个和前3点不同,这个是在你希望把公司最终卖掉这个目标上去看的。小公司一般就是2条路,要不就是卖了,要不就是关了,中间不温不火的状态实际都是过程。 有些人选择赚够了或者做腻了换行业,那就不用懂得积累,赚多少一分就好了。 但是如果你想走卖掉这条路,那你就要将利润资源业务整合,打造能够积累的东西,包括建立壁垒后的持久性客户服务关系、技术平台系统、数据、核心稳定的人员团队和经验,有这些才能提高估值。顺便说一下,买给上市 公司或者新三板上市实际也是一种出售的变体,只不过是换了点股票,不能上岸还要继续奋斗一阵而已。

    大概就是这样了。 刚才说神仙也救不了你可能是夸张了一些,广告人有CAN DO 精神。继续努力吧,不过很严峻,因为早应该看到行业发展,思考到那时候我怎么办,如果我对你的猜测是对的,那么早期投入做技术平台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哪怕是吵概念拉个风投一起搞也是可以的。现在那些当年和你可能一起起步的公司中,有一些选择了技术积累,变成比你更有忽悠资本的技术型公司,有些媒体自己成长后,开始有独立售卖和定价的能力了,大媒体流量开始偏向更多成长更快的有竞争力的公司了,局面就不好了。。。

    加油

  10. 微光
    理由
    举报 取消

    本地客户越来越转向新媒体,客户的问题也由投放渠道转为定位及营销,传统广告服务商除了代理新媒体外,还需要向定位及营销服务商转型,单纯的投放服务商必然衰落

    我有个专栏【可爱的互联网代理商】,关注下 可省去很多试错成本,一起为传统转型排忧解难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