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的属性来说,赢利是它的根本。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企业是有机体,是整个社会系统的构成部分,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透过实现社会期望价值的途径表现出来。 先人告诫我们利要取之有道,转换为现代的理解就是:所有利益的来源应该是人性的回归—深度的人性关怀。具体表现在企业经营实务中的,就是把实现社会期望价值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如西安杨森公司的献身科学、奉献健康,联想集团的解决问题,华为公司以科技创新改善生活品质,星巴克的透过咖啡所创造的交往与平和,麦当劳以品质、服务、附加价值为儿童带来真正的快乐,宜家家居(IKEA)以家具创造民主生活形式的实践,中国移动的沟通从心开始都是深度人性关怀的展现。 […]
查看全文叶东点评乔致庸用人策略(四)
虽然孙茂才不赞同乔致庸进入票号业,但乔致庸并没有完全放弃使用孙茂才,只是将孙茂才支到了一边让他去管理茶山。但孙茂才最终还是离开了乔家,而且是以一种极不光彩的方式。乔致庸为何要将孙茂才赶出乔家,是因为孙茂才想通过乔致庸的嫂子获得乔家的资产,严重侵犯了乔致庸所代表的乔家利益。 上文说到,东家永远是东家,其资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掌柜的智囊贡献再大也不可替代东家。孙茂才欲望的不断膨胀以及在崔鸣十的蛊惑下,日益感到自身获取利益与其贡献价值的不平衡。不平衡的加剧最终使得其非常果敢地向乔致庸嫂子说出了其想掌管乔家产业的想法。哪知在乔家,处处都有眼线,乔致庸很快就知道了孙茂才的想法并迅速采取措施将孙茂才赶出了乔家。 孙茂才被乔致庸赶出乔家后,牵着毛 […]
查看全文岗位职责的统一与割裂
任何岗位职责都是一个责任、权力与义务的综合体,有多大的权力就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有多大的权力和责任应该尽多大的义务,任何割裂开来的做法都会发生问题。不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就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就不知道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例如企业的营销人员,难到只是个什么东西的吗?他的准确定位应该是企业产品的推销人、企业形象的代言人、现代企业的经济人、流通领域的职业人、企业发展的当家人,还是社会责任的当事人!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我是干什么活的”作为对岗位职责的理解,虽然这种认识在社会上带有普遍性。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充分认识自己岗位职责的内涵,以便把握好自己的定位。 在深刻理解岗位职责内涵, […]
查看全文创新的驱动力是文化和人才
创新的驱动力是文化和人才 创新对于企业的战略和业绩非常重要,可以说创新是推动企业增长的三件头等大事之一,但是,要正确地实现创新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企业管理和治理创新的方式并未反映出它如此重要。企业的业绩最有可能受到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企业通常是在诸如产品或服务开发等领域关注创新。 创新是企业组织每一项工作的组成部分。创新也是领导团队议事日程的组成部分,但也有企业是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来治理创新的。创新最重要的驱动力是文化和人才,在这两方面企业都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有人对于这些挑战具有不同的看法。分歧之处包括:企业是否拥有合适的创新人才,尤其是上层高管是否充分保护了这些人才。也有企业鼓励从失败的创新中学习。 组织和文化措施将会提高企 […]
查看全文品读《紧迫感》,领悟危机的驾驭之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危机意识自古就被认为是保持可续发展的关键,要想在成功中预见危机(居安思危)和在危急中找到机遇(居危思危),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紧迫感,通过紧迫感在危机中实施变革。 通读翰.科特的《紧迫感》,结合自己在学术研究、咨询和培训中的实际,感悟最深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两大阻碍。虚假的紧迫感(可能是忙得热火朝天却抓不住重点可能是表象和为了应付)和自满情绪(成功之后将目光转为企业内部而不再洞察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来说都是大忌,诸如许多企业面临发展和成长的瓶颈、难以突破现状?许多企业在经营与管理两个层面没有有效权衡,许多企业执行力不强等等都是缺乏紧迫感所致,一切始于紧迫感,没有紧迫感, […]
查看全文村田“练功”:增强“体质”才有未来
在电子元器件界,说起村田,大概没有人不知道的。确实,村田制作所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商,其多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全球第一。村田的品牌如雷贯耳,其高性能电子元器件产品为企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丰厚利润。只是,近几年来世界电子元器件市场跌宕多变,尤其是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重创国际电器产品制造业,使得村田的经营业绩也遭受连累,订单锐减,陷入亏损泥坑。倒是村田社长村田恒夫的头脑清醒,认为这次危机正是企业调整步伐,伺机再起的良机,万万不可丧失。因此,村田近两年来一直在大力推进企业内部的体制、机制改革,形成阔达、开放的组织氛围,建立干部横向沟通的信息互通平台,开发适应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低端产品,以保持村田始终处于业界领先地位。 […]
查看全文实行“三集中”是管理市场化的体现
实行“三集中”是管理市场化的体现 文 / 费建法 2006-6-17发表 实行“三集中”是管理市场化的体现 ——————————————————————————– 2005年05月20日13:35中国经济时报 晋机集团军企民品市场化发展之探(中)本报记者费建 […]
查看全文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家精神
职业经理人并不是“先天性企业家精神缺乏症”患者。发挥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家精神,价值观认同是基础。对于希望引进职业经理人的国内高科技企业来说,无论怎么评价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判断价值观认同,需要更多地思量细节和过程。一些很难进入公众视线和个人简历的问题,就是企业和个人价值观的交流。不同价值观的企业,一定有着不同的管理实践。相比业绩指标和规章制度,管理实践更能够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发挥企业家精神,需要价值观、数字指标、规章制度和管理实践的共同约束。 不久前,在一次业内聚会时,遇到了一位老朋友。他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了,不仅亲手创办起来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而且通过引进高水平的职业经理人,试图让企 […]
查看全文稻盛在中国的影响可能超日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很多企业家获得了财富和名望,成为了通常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但是,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怎么继续成功或者获得更大的成功?实现成功,是人生的最终目的吗?面对这些问题,很多企业家都陷入了苦恼和迷茫。 上述苦恼,稻盛本身都经历过。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他对这些问题看得非常透彻。人为什么活着?企业为什么存在?稻盛的答案直指人心,让很多企业家重新找到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并重新焕发激情。 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表示:“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稻盛的角色,实际上,他是在用哲学家的头脑,总结企业 […]
查看全文民营企业要靠企业文化传宗接代
企业文化是在实现管理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被提上议事日程的。自1982年《公司文化》(Corporate Culture)一书面世并成为畅销书后,上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就成为国际上管理学界与企业界的热门话题。 “企业文化”一词虽然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在改革开放后才渐为国人所知和重视,但要是对其实质和作用进行深入了解,对我们也就并不新鲜、并不陌生。 企业文化是要在企业职工群众中营造一种氛围、一种风气,使大家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风范、共同的信念和抱负,共同的语言,从而更好地团结群众,转化为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这正是大家所熟知的:一个好的企业有其长期形成的好的厂风、店风;一个好的学校也有其好的校风。 其实任何群体,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