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纪的世界经济是欧洲人的,20 世纪是美洲人的,21世纪是亚洲人的,伴随而至的是——亚洲品牌时代的来临。
亚洲:我拿什么迎接品牌时代的来临?
策划:财智领袖杂志 执行:谢再红
19 世纪的世界经济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经济;20 世纪的世界经济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经济;目前,亚洲已经成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济学家预言,21 世纪的世界经济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海尔、青岛啤酒、三星、LG、本田……亚洲品牌正在以集群化的方式吞噬着世界。
呼唤品牌
经济的发展是以拥有众多的世界名牌产品为基础的,亚洲经济时代的来临,也必将伴随亚洲品牌时代的来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市场也日趋白热化,企业间的竞争逐渐由规模实力竞争、质量竞争、技术竞争转向了销售手段竞争、服务竞争和品牌竞争,世界的消费市场已经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
在“品牌消费”时代,企业能否培育出自有品牌,并塑造成知名品牌,将决定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亚洲商人正迎来一个创建品牌千载难逢的良机,同时,面对着一个充满挑战的关口。亚洲企业以低廉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商品而闻名全球,这是当之无愧的,但仅靠低廉的成本取胜还不够。《营销管理:一种亚洲的观点》一书作者Philip Kotler(高德乐)认为:“亚洲企业必须发展和培育能够反映该地区活力和技术进步的新品牌,以便与世界各地市场的成功品牌竞争。”
正当亚洲各国面临着本国市场供求趋于饱和的严峻形势时,他们也受到了来自其他成本低廉国厂家的挑战以及发展海外市场前景的诱惑。在这种形势下,亚洲的企业认识到要发展自己的品牌,或者说要调整自己的品牌策略才能适应新的市场。毫无疑问,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和的著名企业已在这方面先行了一步。
目前,大多数的亚洲人都在消费着欧美的品牌,而亚洲人自己的品牌呢?他们创建和推广品牌的意识还很薄弱,因此,必须唤醒亚洲人强烈的品牌意识,才能推动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
崛起之道
任何知名品牌都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累起来的。它不仅要以产品质量的不断完善为基础,其间还要进行大量的品牌投入。这种品牌投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具有较大的风险。
亚洲企业要想跃居品牌生产商之列,也就是从“为人作嫁”到“自着嫁衣”,有赖于遵行以下一些原则:
首先,必须改变亚洲式的企业思维。迈克尔·波特在研究典型的亚洲跨国企业时,非常惊讶地发现,亚洲企业家把办企业完全看作是在做生意,而不是创造新产品和服务。
第二,采取有特色的创新之道。广义上说,创新可分为两种:技术推动式与用户拉动式。前一种是在领先研究的基础上推出新产品,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企业并不可行。后一种则是在不依赖于专门的科学突破的情况下,发现解决用户问题的办法。在新兴市场上的用户相对而言并不富裕,这就意味着企业找到的办法还必须是低成本的,这样才能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获取收益。
第三,进行长期投入。虽然亚洲的消费者是世界上品牌意识最强的一群,但亚洲的企业把更多的时间投在短期的价格战和营销上,而不是致力于长期的品牌建设。
第四,深刻理解品牌的内涵。许多亚洲公司认为树品牌就是打广告。实际上,品牌的内在要求是同用户建立起深厚的情感、体验和经济关系。简而言之,树立品牌就是建立与人们之间的关系。对一个品牌来说,比起市场占有率,在用户中的认知度是一个更难达到的标准。
第五,懂得目标市场,依靠细分策略获胜。大规模市场营销已经死亡,亚洲企业必须学会改变靠一种方式包打天下的策略。
亚洲品牌冲向世界
文/ 马丁·罗尔 亚洲品牌大师、《亚洲品牌战略》
2007 年8 月,亚洲品牌大师、《亚洲品牌战略》作者马丁·罗尔在新加坡出席2007 年全球品牌论坛时表示:亚洲品牌具有巨大潜能,如果亚洲企业在建立品牌方面采取积极举措,未来15 至20 年里,能够晋升为世界级品牌的亚洲品牌预计将增加40 ~ 50 个。
罗尔说,亚洲品牌潜能巨大,亚洲企业现在应该制定完整的品牌策略,然后逐步进行品牌建设,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获得增值。他认为,亚洲企业要创造出世界级品牌,企业董事会必须先有正确的思维、信念,并拥有技能和资源。比如,除了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外,公司也应该设有一个管理总监,负责公司的销售和品牌建立策略。
罗尔表示,亚洲目前的品牌实力较弱,若不包括日本,属于亚洲的全球品牌少于10 个。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亚洲企业视低成本为自己的优势,把注意力都放在贸易和制造业务上。对它们而言,品牌建立只不过是一些浪费资源的活动。此外,一些亚洲企业对自己的品牌缺少自信。更糟的是,就连许多亚洲消费者也不看好自己的品牌,这是不健康的发展趋势。
不过,目前情况已有了一定改变,亚洲与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已开始逐渐接受来自亚洲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了对亚洲品牌的信心。另外,很多亚洲企业也已意识到了品牌的价值,不再把品牌建立视为浪费资源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