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城市经营”独创理论研究(二)

城市管理与规划力

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以竞争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赋予了传统的城市管理以新的内涵和更宽广的意义,使城市管理从行政管理和资源管理向战略规划管理转变;从如何管理城市资源向如何运用城市资源转变;从如何建设城市向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就是必须将城市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充分整合,并纳入到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中,用城市的发展战略来管理和运用城市资源。为城市的资源增殖,而不是单纯的所谓“市场化”的资源买卖,不是“变现”。城市资源的市场运作必须符合城市的发展战略,应当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每一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形态和资源,这些资源是城市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条件。每个城市的资源各有特色,相互之间也没有绝对的优势和劣势,重要的是如何有效整合与规划这些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来使资源增殖,也就是城市管理者的规划能力。城市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对资源的规划能力的竞争。规划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低效”和“高能”政府的差别所在。一个城市要得到发展,资源是一种现实,但规划能力却是改变这种现实的作用力。

在城市的战略发展坐标上,政府的规划力是一股整合性的力量,通过对城市资源的整合规划来促进经济的成长、推动形象的提升。

城市化与经济力

在城市规划管理的坐标上,“城市化”是一个核心内容。城市化既是社会的发展形态,也是城市的发展形态,一个城市的发展绝对离不开“城市化”运动。有人说城市化的对象是农民,也对也不对。从形式上看,从宏观的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化的确是农民的“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但我们必须看到,真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并不在农村,不在农民身上,而是城市或城镇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程度,没有城市经济和产业良性发展的拉动,城市化只能流于户口和居住地的形式化;没有城市的产业驱动,城市化只能流于农村人口数字的表面化。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城市化的核心问题是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资源和资本向城市聚集的过程,无论是土地、人力还是资金等等。而这个资本聚集的过程正是一个城市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是提升经济和产业竞争力的过程,这些资本为城市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硬件的支持和促进。

以资本聚集为基础,以体制创新为支持,以产业驱动为核心,从而推动城市的产业经济向前发展。在城市的战略发展坐标上,城市化是一股由外而内的力量,通过对社会资本的吸纳与融合、通过资本的聚集来丰富壮大自己,通过产业的驱动来提升城市内在的、核心的经济竞争力。它是城市发展战略的纵坐标,来自于产业和企业的力量。

城市营销与形象力

营销,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一个和“经营”一样麻烦的概念。在产品营销领域,“营销”关联的是产品、价格、通路和推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4P。企业通过一系列围绕着4P而制订的计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营销战略;在城市营销领域,“营销”关联的是一个城市的战略性资源、生活与商务成本,以及城市所提供的涉入服务,当然还有推广。即一个城市如何通过独具特色的资源来参与竞争,以一种什么层次的生活、商务成本参与竞争,以一种什么模式的公共服务参与竞争。也就是一个城市的营销战略定位。这三者既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同时也是城市营销的客体。这些营销客体通过一系列的整合推广运动来建立营销对象对城市的形象认识,从而建立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形象竞争力,并成为城市无形资源的核心。

在城市的战略发展坐标上,城市营销是一股无形的由内而外的力量,通过营销推广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整合性的传播来提升城市外在的形象竞争力。它是城市发展战略的横坐标,来自于社会大众的力量。

城市竞争力

在“三力模型”中我们将城市竞争力概括为经济力、规划力和形象力。人们会对此感到怀疑,因为人们所熟知的城市竞争力因素显然要比这复杂许多,包括区位竞争力、资源竞争力、文化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政策竞争力等等。事实上,一个城市无论它具有什么样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或政策优势,最终都需要通过战略规划和实践,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的竞争力和形象的竞争力。因此,所谓的区位和资源等等因素,它们只是一个城市获得发展的基础条件,本身并不构成什么竞争力,只有当它们被有效地规划和转化时才真正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力量。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其衡量的标准就是来自于对城市竞争力的评估。以房地产投资为例。当地产商评估一个城市的投资价值时,首先考察的是这个城市的经济力,这个城市是否具有强大的核心产业来驱动(或者地产本身已形成该地的核心产业),因为只有强大的经济力,才能保证城市政府有足够的资本来进行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才能保证该城市在房地产上的消费能力。同时,一个城市的产业形态也决定了房地产建设的形态,不同的核心产业需要不同的地产建设。有了经济力,政府是否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力也是关键,这不仅包括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更重要的是政府对城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引导。因为一旦失去核心产业的经济力支持,城市地产也终成泡影。另外一个就是城市的形象力,这个形象力不仅在于吸引产业投资,还必须有利于吸引消费投资,适合生活居住。

作者:伍天友 初入职场

创新问题专家。创新思维学理论创建者。帮助企业进行品牌创新和创造力培训。 +E:wutianyou@163.com +Q:383145823 +T:13760178773(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