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的发展与电视台
湖北省电视台总工程师 于宪生
数字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各类电视运营机构和生产企业以及电视用户带来了新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带来了新的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思索。在新的形式下,坐等、跟风、冒进、画地为牢都是不可取的态度。只有结合本地具体情况、掌握有关政策、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确定发展战略才是科学的态度。本文试图从电视台的视角来讨论一下数字电视的几个问题。
一、电视技术在不断发展
在电视的发展史上,黑白电视、彩色电视标志着两个不同的电视时代。因为彩色电视巧妙地运用频谱交错技术,在黑白电视信号中增加了携带颜色信息的载波,从而为观众带来了更加生动的电视画面,彩色电视在世界上迅速的普及,一举占领了电视市场,最终替代了黑白电视。应该说,彩色电视是广播电视发展史上的一场技术革命。
从上世纪的90年代开始,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数字电视在欧美有了较快速的发展并逐步投入运营,开始了一场新的电视技术革命,因此我们必须密切跟踪国际最新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实践效果,促进我国数字电视技术的健康发展。
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给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看,都远非当年的彩色电视所能比。从技术角度来讲,它涉及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数据封装和复用、数字加密、网络和互动、新型的节目制作技术等一系列的环节,其技术复杂度要比彩色电视高得多,同时,它也带来了电视接收质量的明显提高,能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立体声甚至5.1声道的声音效果,在为观众带来优质的A类服务的同时,还能给用户提供各种类型内容丰富的B类数据服务。
数字电视传输网络和互联网是很类似的,数字电视和互联网应用从技术到概念都开始出现了互通和融合。随着流媒体技术和宽带技术的基本成熟,通过互联网可以看电视,而通过数字电视,也可以实现交互应用,交互功能是数字电视的一大特点。高清晰度电视是电视未来的发展方向,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播了高清晰度电视或者在进行试验性播出。经过几年的实验和发展,目前高清电视都基本确定以数字电视技术作为基础。
数字电视将是今后几年的广播电视发展方向,它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二、数字电视运营要观念更新
数字电视加密机制要比传统电视复杂得多,安全性也更高。数字电视广播中,信号在送到信道编码和传输环节前,先要进行加扰以实现CA条件接收,有效数据被加密,以保证没有得到授权的用户无法得到正确的码流数据,从而无法得到数字电视提供的节目和服务。加密一方面能防止未授权用户享受节目和服务,另一方面也能防止数字电视提供的内容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篡改,进一步提高传输安全性。目前,大多传统电视运营都是依赖于广告的收入,这在国外也是一样。而数字电视有了CA条件接收机制,就可以通过控制收视许可来实现收视费的收取。随着数字电视用户数量的增大,收视费就会形成可观的规模,支撑电视机构的运营和进一步发展。
数字电视增加了SMS用户管理系统,它用来储存和管理用户信息,是数字电视平台实现计费、收费、授权、电子商务划账和监管等操作的基础系统。它存储用户的订阅信息、机顶盒状态信息等重要资料,能完成相关信息的维护和查询。在数字电视网络正常运行之前,需要建立好SMS用户管理系统。
像传统电视一样,对数字电视来说,头端的节目制作和播出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节目制作系统就无法提供节目,而没有播出系统,数字电视所需的节目信号就没法传送出去。但是,数字电视对节目制作和播出系统的要求有所不同。数字电视系统中,节目都是数字化的,要求节目制作系统和播出系统能直接产生和处理数字化的节目素材。而且,数字电视具有实现交互节目的能力,除了传统电视节目的视频音频,还能有图形、图片、文字信息。这就要求节目制作系统和节目制作方式要有新的发展,去适应数字电视的特点,制作出适合于数字电视的节目。
目前在数字电视的接收端,需要机顶盒。机顶盒完成的工作是信号解调和信道解码、解扰、分析码流数据并根据数据内容实现业务。机顶盒都是嵌入式的微处理系统,有固化的专用逻辑模块,用来解复用、解扰、视音频解码等,同时,机顶盒都有具有一定运算能力的CPU,以实现操作控制、图形化交互等操作。目前能提供机顶盒处理器的厂家有很多,因为面向的市场不同,它们所提供的芯片性能也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应根据系统总体设计对机顶盒进行合理选择。
三、数字电视的现状不容乐观
尽管数字电视有着非常多的优点,但它的的发展却不尽人意。从国外来看,欧美地区从事数字电视的网络运营商数量很多,但是靠数字电视收视费盈利的却不多,支撑电视机构运营的主要收入仍然来自传统的广告业务。在美国,3/4的电视台没能按照FCC的要求在去年5月开通数字电视频道。大家都看好的数字电视发展缓慢。
国内发展数字电视虽然也有了好几年的时间,但情况也不理想。全国各地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几乎都在数字电视领域中跃跃欲试,更有不少先行者投了大量的资金设备。遗憾的是,难见到发展得好的样板。很多地区只有几百上千个用户试用,经过大力宣传推广,发展得最好的地区也不过是号称两三万户而已,一些试点大城市,也没有做出令人刮目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