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新民制造”为何不制造国家标准?

“新民制造”为何不制造国家标准?

本报评论员 刘长杰

在沈阳这个凭借工业产品制造安身立命的城市中,难得有一种轻工业产品,走出辽宁,行销大江南北。而与东北其它三个兄弟省区相比,整个辽宁省的情况也不乐观:我们既没有内蒙古的蒙牛、伊利、草原兴发,也没有吉林的皓月和黑龙江的北大荒、寒地黑土。

现在,发乎于闾巷,成长于草莽的新民腌酸菜,悄然间成就了这一番伟业。

每年1.2亿斤销往全国,不仅销售到了两广和江浙,还远销到云南、四川、甘肃等地,差不多在全国都打开了市场。本报“时代新观察”今日推出的特别报道《新民酸菜产业之惑》表明,在全国,就像湖南的腊肉、阳澄湖的大闸蟹、金华的火腿一样,新民大酸菜如今已成为东北地区的土特产品,代表着鲜明的地域饮食文化特色。

不过,先别忙着自豪,在这篇深度调查报道中,记者同样为我们揭开了新民的酸菜产业在成长和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惑:生产分散,卫生堪忧,品牌弱小,利润有限,信息短板,标准难产。

显然,困惑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同时还含有多主体的元素。然而,头绪颇多的困惑并非难以厘清。

在新民市农牧局的规划中,以“联合生产制作的道路,进行规范化管理”来解决大酸菜面临的“生产分散,卫生堪忧,品牌弱小,利润有限,信息短板”等问题,再以“请有关专家论证,出台具体标准”来解决“标准缺失”的问题。如此一来,大酸菜面临的诸多问题,在政府力量的主导下,解决起来似乎只在一夜之间。然而,在肯定新民市相关政府部门心系菜农、放眼产业的做法的同时,我们对此却抱以深深的怀疑。

“公司+农户”的联合生产制作的道路,固然兼顾了菜农、腌菜商、加工商等诸多环节生产者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腌制酸菜生产、销售体系内的信息交流和品牌培养,但问题奶粉和问题鸡蛋的事件表明,联合生产制作的道路,并不利于食品企业对食品品质的全流程控制;而农户分散化的大坑酸菜生产模式,恰恰成为大酸菜生产流程中最不能靠联合体思维来固化信心的那块短板。

我们不反对联合生产制作的道路,事实上,新民已经诞生了若干小有名气的酸菜产供销联合体,他们生产的大酸菜,有的已经通过了国家QS质量安全体系认证;但我们反对政府主导联合体组建的方式。

我们认为,在新民当下这个蓬勃中隐含混乱的酸菜生产市场环境中,政府那只看不见的手,最应该伸向“建立标准”这一首选战略要地。

企业管理界常说,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以此观之,新民的酸菜企业算三流,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的上述企业入二流。

然而,一个产业要在市场经济中谋发展,关键就在于要掌握标准、适应标准,最高境界是参与制定标准。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标准是一系列文件化的协议,其内容主要包括:能持续一致地用作规则、指南或特征定义的详细技术规范或其他精确的指标。按照标准化对象,一般可以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从本质上来说,标准似乎是公开的,也是无法进行销售的,但是,只要将自己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这些国家的企业或企业联盟就赢得了进入市场的主动权。

换言之,卖标准,卖的远不是相关培训或软件系统,更是一种标准制定权的争夺和市场主动权的争夺。

既然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企业一旦争取到了话语权,就能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带来新商机,那么,在腌制大酸菜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新民市为何不抢在第一时间率先制定出一个大酸菜的标准出来?

纲举目张。我们相信,标准一旦确立,大酸菜产供销流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而我们的大酸菜制造商,也将由此步入一流企业的序列。

新民,除了制造酸菜,更应制造标准。

***注:此为发表于20081111时代商报三经论坛的评论员文章,原文置于此,发表时有删节。

***附报道原文:每年1.2亿斤销往全国——

新民酸菜产业之惑

在中国广东的一个小镇,从沈阳到那里出差的老陈发现了一个新奇的现象,他家乡新民生产的大酸菜,不仅摆上了超市的柜台,还出现在饭店的火锅里,这让他十分自豪。

回到老家,他造访了市内几家酸菜厂,有人对他说:新民的大酸菜不仅销售到了两广和江浙,还远销到云南、四川、甘肃等地,差不多在全国都打开了市场;它已成为东北地区的土特产品,代表着鲜明的地域饮食文化特色,就像湖南腊肉和金华火腿一样。

一种让东北人非常熟悉的大酸菜,为什么在短短几年能够走向全国,这背后究竟蕴藏着哪些玄机?又隐藏着那些隐忧呢?

沈阳的酸菜优势

占据新民市酸菜产量三分之一的张家屯乡党委工作人员介绍说:酸菜的腌制有着独特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气候限制。沈阳地区的秋季比较漫长,气温始终在零上15度徘徊,这恰好适应腌制酸菜。

一般情况下,在沈阳腌制酸菜20天至30天即可完成,这个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在全国都是难以寻找到的;在吉林和黑龙江地区,由于秋季气温下降快,白菜腌制后很快就会上冻;而南方地区则由于气温过高,大规模腌菜很容易腐烂。因此,酸菜成了沈阳新民的优势产业。

作者:刘长杰 初入职场

刘长杰,男,1972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 内蒙古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90级)毕业,吉林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 现任《乐居周刊》总主笔,辽宁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财智聊吧”,“理财这点事”),《经济观察报》特约记者,财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