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写在价值中国案例分析之际

对于价值中国的分析,我已经先后公开了四个部分的研究结果,因为部分数据缺乏,暂时还没有完成。本来是打算在案例分析完,再提出一些如何建设价值中国的建议.

但是,价值中国的责任心很强的编辑, 经常无意地提到我最近写的专栏文章很少,我也注意到确实存在这个问题,而且我的专栏的点击量也明显下降了。我还是决定先“随意”写篇文章,作为完整案例总结的试笔,尽管我不太愿意随便地在专栏里发表我认为从形式到内容都达不到平面媒体发表水平的文字。

价值中国之于我-一个不受发表限制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思想传播平台

在我眼中,价值中国发展到今天,她仍然是一个媒体特征明显的网站,是一个大家认为专业的财经文章汇集地。我更愿意把她视为一个可以自己组织内容的电子媒体,在中国出版管理体制下,可以较自由和公开的发表文章,而不像报刊杂志那样为了迎合编辑的需要而违心地删改自己的文字。在互联网和搜索引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认为,思想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已经形成并不低于纸媒体的价值,而这种文字和思想也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同和得到权利的保障。

我知道还有不少价值中国的作者抱有同样的想法。而且一些作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在发表文字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更多的激情,比如读者的认同(投票、留言、编辑的推荐等),他们无法从传统纸媒体得到的机会和体验在价值中国得到了满足。这就是作为媒体的价值中国始终具备粘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价值中国拥有一个人数不少的编辑团队,以目前编辑组织的形式和内容来看,都已经在同类网站中做到了相当好的水平。但这是价值中国自成立以来的传统形态,或者是常规性产品,发展越久也就越成熟,同时也必然使改进的空间越小,发展越来越慢,这符合产品寿命周期律。

当我只看重价值中国的这个媒体特点时,我现在的表现就是完全自然而可以理解的。我需要的时候就会去写,然后借价值中国这个平台发布给公众,此外并没有其他的动机促使我改变这种习惯。

我留意到价值中国关于“专业化”的呼吁和对于专栏文章质量提升的愿望。价值中国提出对于质量差的文章的严格控制可以缓解“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其实,这个建议早在去年就有作者不断提出,也许出于发展阶段的约束,这个建议推迟到今天才得到了价值中国管理团队的重视。但是,对于作者个体而言,如果已经在言论领域建立了自己一定的话语权,从中得到的收益并不是很大。此项措施有助于提升价值中国的整体的形象,对于部分正在建立自己话语权地位和专业形象的作者也是有帮助的。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市面上即使再无名的杂志,也总能发现其中有少数好文章,或者是很有影响力的作者的文章,而读者并不一定因为该杂志没名气而放弃购买和阅读;同时,作者也因为某些原因并不拒绝在这样的杂志上发表文章。

价值中国此项举措的另一个目的,可能是减少参与股票分享计划的一些“优秀”作者因为劣质文章冲击而受到的股票减少的不公平待遇。根据我的数据分析,这个作用从杠杆效应上讲几乎是微乎其微的,除非前提是大部分的文章滥竽充数,在这些文章被剔除出分享股票的计算时,其他作者的股票数量才会有可以觉察到的提高。但这个前提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都是无益的。

价值中国之于我的额外激励在哪里

我与价值中国打交道是在2004年,价值中国刚上线不到半年,当时我在经济学家网站发表文章。价值中国给我开了专栏,转了几篇文章过去。我偶尔会看看,觉得当时的价值中国是个设计界面挺漂亮的网站,比经济学家网站更精致,但并没有多少影响力。而我在原来的网站已经形成了相当稳定的点击量,加上我个人比较懒,不习惯于多平台维护,所以后来渐渐连密码都忘记了。

价值中国在启动股票分享制度时给我也发了邮件通知,当时的想法,和很多人是相似的,就是一笑了之,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后来经济学家改变了经营模式,我无法接受他们的做法后,又回到了价值中国,重新注册了新的帐号,将原来写的文章转移过来一段时间以后,很偶然地打开了网站关于股票制度的说明,才第一次认真地了解到这个制度设计的细节。陈嘉岷先生在价值中国案例后留言,说他对于价值中国股票的认识态度也经历了一个因好奇而参与,但随着股票不断增加,而将其作为对于自己付出的一种度量指标,到非常认真地相信并抱有一定预期的过程。我相信,这是很多作者共同的体验。

按照我分析的结果,价值中国的管理团队显然受到股票未来预期的激励更大。特别是其中的创始股东,他们未来的财富就来自于价值中国未来巨大价值的变现,无论是通过上市还是股权部分出让。而作者股东跟着价值中国共同建设这个平台,使其所承载的有价值内容越来越多,和管理团队一样,作者股东是价值中国不可缺少的建设者,当他们投入的工作量越多,就对未来使自己投资变现的期望越大,在这一点上,与管理团队成员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价值中国管理团队只有看清并承认这一点,才可能找到与作者股东互动协作、共同成长的最好的黏合剂。

作者:郑磊 初入职场

战略与资本市场资深专家,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mba。
email:prophd@126.com, qq:401016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