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看起来很先进的西方管理理念,在中国企业里却无法贯彻。科学管物,管理管人。西方先进的科学成果,是可以畅通无阻嫁接的,但是管理看起来不可能。”真正的根在哪儿呢?这也是作为商场中的我们苦苦追寻的。《第一财经日报》全秋梅老师写的《汉潮正兴“半部论语”重构中国企业家精神?》,对我的管理困惑及我对国学在管理中应用的探索作了一定程度的描写,比较全面,特此全文转载,并对本文作者的创作表示感谢!
7月26日,黄鸣在第四届影响力·中国CEO峰会上讲起了“《论语》和企业家精神以及企业管理”。
黄鸣是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皇明太阳能”)董事长,他在网上开了3个博客2个专栏,四处演讲,在全国各地的媒体面前出镜亮相,到处宣讲、传播孔子和《论语》。
黄鸣以及他的企业深受儒家文化洗礼,他本人更俨然成为一个《论语》与管理关系的传播者。在他看来,以孔子思想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君子文化,帮助企业团体远离“常戚戚”的小人状态,保持“坦荡荡”的君子状态。
“这是一个转型的时代,太多的财富故事刺激,很多人在往下滑。无商不奸,居然成为业内默认的公理。”黄鸣认为,周边有太多让人往下滑的力量了
受《论语》影响的中国企业家以及企业还有更多。“中国企业家对国学的热衷现在无比凸显,《论语》以它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自身传播的特点,成为有影响的主流国学。有知名高校办的国学与管理的培训班,从8月到10月都已经排满了。”理实国际咨询集团(下称“理实咨询”)执行副总薛勇说,“现在国学类管理培训是各类管理培训中收费最高的,其中最高的培训班收费10多万元。”
一个企业家的管理困扰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企业雨后春笋般出现。一直至今,中国企业管理,依赖国外的思想很重。“至今,中国大概80%的企业管理培训讲师,都是传播西方管理理念的。”影响力集团市场中心总监尹铭说。
黄鸣也一直以西方管理理念来建立皇明太阳能的管理架构。从西方管理学来看,反映企业价值观的主要有愿景、价值观与使命,“我觉得从架构上来看,皇明太阳能的企业文化,一直是我很自豪的,理念上不断领先。”黄鸣说。
1995年,黄鸣创建的德州皇明太阳能技术研究所正式成立,是我国最早的太阳能科研实体之一。“皇明”牌太阳能展开广泛的品牌宣传,打出了“为了子孙的蓝天白云”的口号。
2000年,黄鸣在企业里进一步提出了“追求可持续”,“当时这还是一个很超前的理念,当我第一次在德州的一个会议上提出了这样理念,他们都震惊了。”
但正是最让他自豪的企业文化,令他遭遇了最大的危机考验。
在2000年到2003年这一段时间内,皇明太阳能出现了很大的波折。一开始是快速发展,几倍甚至十几倍地增长,后来回落到15%~17%的增幅,其间还有震荡,2003年是最混乱的时候。黄鸣最自豪的企业文化认同度很差,企业战略越来越不被认同。黄鸣说:“别人的产品战略在影响着皇明太阳能,当时产品可以很差、很烂,做事可以没有底线,与皇明太阳能所坚持的企业文化战略反差很大,撕裂很多人的心。‘为了子孙的蓝天白云’,很多人也‘忘记’了。”
“这是一个转型的时代,太多的财富故事刺激,很多人在往下滑。无商不奸,居然成为业内默认的公理。”黄鸣认为,周边有太多让人往下滑的力量了。
2003年企业的混乱,让他遭遇了很大的困惑,“一些看起来很先进的西方管理理念,在企业里却无法贯彻。科学管物,管理管人。西方先进的科学成果,是可以畅通无阻嫁接的,但是管理看起来不可能。”
《论语》在企业管理的植入
2004年,黄鸣先后请来台湾地区管理咨询培训师余世维、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创始人易发久在企业进行培训,他们的培训都在管理理念中嵌入了中国文化。黄鸣自身也开始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管理的联系。这一年,正是国学在中国企业界热潮的开端年。
“最近两三年的时间,结合中国文化的管理培训需求增长很快,国学开始深入影响中国企业的管理。”影响力集团市场中心总监尹铭说,“从我们集团培训的市场需求来看,主要来自浙江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它们成长性较快,出现管理上的瓶颈。”国学管理热不断升温,到今年热度更高,比较知名的高校、商学院都针对企业管理者学习国学的需要开设了培训班。
国学普遍流行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更为盛行,理实咨询执行副总薛勇认为,这是因为儒家推崇积极向上的精神。另一方面,《论语》是人们最熟悉的儒家经典,自身又具备容易传播的特点。
黄鸣发现很多平时强调的东西,都可以从《论语》里找到依据。“比如说,以往我拍桌子说别人不仁不义,没有职业精神,人家会说你太过分,要求太高。现在我把《论语》搬出来,告诉他《论语》就是这么说的,这就有效多了。”黄鸣把孔子比作被企业请来念经的一个“和尚”,“很多理念,在国外可以拿到,也存在我们自身文化里,但是孔子有他特殊的历史地位,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是永恒的,他这个大‘和尚’念经比其他‘和尚’要有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