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员工的辞职
A公司经过十年的发展,凭着总经理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独特的眼光,由一个十几人的小公司,逐渐发展成营业额三千万以上、行业排名前三的中型企业。最近几年,公司开始大力开拓全国市场,又新开发了几项新的业务,员工队伍迅速膨胀。有新鲜的血液进来,本来应该是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可是A公司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公司死气沉沉,怨声载道。一方面公司感觉人才缺乏,一年当中几乎天天在招人,另一方面却经常有员工离职,到年底的时候最为严重。频频发生的辞职事件让总经理头疼不已,公司自认对员工仁至义尽,公司的宗旨是没有能力只要踏实工作就行,从来没有主动辞退过员工,员工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业务部门本就人员流动频繁,公司老总也不以为意,但最近技术部门一个工作了六年的老员工的离去,终于让总经理坐不住了。公司召开了中层以上经理会议,会议分析了老员工离开的原因,大家纷纷发言,有的说平时对这名员工关心不够,有的说忽视了对该员工的培养……从几日后的全体会议上来看,总经理肯定了后一种原因。会议由副总宣布任命两名老员工为其部门经理和副经理,并且在任命后郑重其事的告诉大家,公司会给所有员工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中层领导也会从员工中培养、提拔,让大家努力工作,公司会看到大家的努力并给予回报。从会议内容来看,这是一个宣传公司用人机制,鼓舞士气的好机会,但是从会议现场的氛围来看,员工普遍反应冷淡,基本上是副总一人在唱独角戏。
其实除了老总,大部分员工都知道,这名老员工和其部门经理不和已经由来已久,矛盾早已公开化,不仅仅是公司认为的没有给他提供提升的空间。该部门是从别的部门独立出来的,当时外聘了一个部门经理,老员工资格老、脾气大,自然不服新经理的管理,新经理要树立威信自然不能容忍过分的杵逆,高层领导对此一无所知,放任这种矛盾越积越深,最终导致了老员工的辞职。
中层管理的缺失
事实上公司对老员工还是很重视的,公司大部分部门经理都由老员工担任。矛盾也由此产生,一部分老员工凭着资格老,和领导感情好,最终在“蜀中无大将”的情况下做了部门经理。公司也清楚这些中层领导大部分都是不符合要求的,但碍于没有合适的人才,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中层管理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混乱和低下。
B部门的经理刘小姐在公司工作了八年,虽然能力和自身素质很难胜任经理一职,但因其部门都是新人,资格最老的她就自然而然的升为经理。公司的部门经理和员工都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刘小姐平时就不会为人说话,做了经理后变得更是颐指气使,对下属粗暴无礼,平时只和其他部门的老员工来往,对同一办公室的下属却一点都不关心。安排工作都是命令式的,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平时一看见下属聊天或浏览非行业网站,一声不吭就扣发奖金,等下属领到工资找她质问,才知道为什么被扣。但刘小姐自己却律己不严,不让下属做的事自己却照做不误。管理的粗暴和双重标准让刘小姐跟下属的关系降到了冰点,最后发展到所有下属都不跟她说话,把她孤立起来。她安排的工作自然也得不到很好的执行。
由于部门经理这一块出现断层,和那名老员工的情况一样,所有的内部矛盾从来无法上传给老总,这种严重影响工作的情况也没有人管。
公司老总和各部门经理的沟通也很少,公司甚至没有形成例会制度,也没有一对一的和部门经理了解过各部门工作的状况。总经理根本不知道下面的工作情况,下面的问题也无法反映上去。公司部门经理之上直接就是两位老总,也是公司最大的两个股东,两位老总并不直接参与管理和经营,只做些表面的工作,这在很多大公司是企业规范化的标志,是企业领导集体形成的必然结果。但在A公司中层领导集体没有形成的情况下,过分的放权导致了管理的混乱和不规范。
公司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一切都是各部门各自为阵。这在以前员工少,部门少的情况下影响还不明显,但现在,问题却越来越多。公司虽然成立了人事部门,但招聘员工基本都是部门经理拍板决定。直接导致了很多通过介绍直接进来的关系员工。只要有人介绍,碍于面子几乎没有阻碍就能进来。公司老总自己也介绍人进来,对这种事也不介意。奖金也由部门经理考核决定,但没有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由各个部门自己决定,这就为一些部门经理克扣打击下属打开了方便之门。个别老总在企业发展壮大后有些飘飘然,只喜欢听好听的,只看见得见眼前的利益。这种态度也导致了善于揣摩领导心思和逢迎拍马的人得到重用。有些人挖空心思讨领导喜欢,巩固自己的位置。刘小姐扣发下属奖金也是揣摩上意,既为老总降低成本,又是自己严格管理的见证,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让矛盾激化了。下面的意见反映不到老总那里,也没人敢提,大家都是明哲保身,只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别的事都与自己无关。新来的人都要在这种环境下适应,反而是有正义感,敢说话的人在公司无法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