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4敢于承担责任而不是坐享成果,是一名领导基本要求
敢于承担责任而不是坐享成果,当我们从简单的字面理解升华到一种心态!达到一种“无”的至高境界!才是对“敢于承担责任”最高领悟。才能真正把握亮剑精神的本质。
摩者,符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应之,事无不可。
——摘自《鬼谷子之摩篇第八》
本篇主要探讨的是人一种心态,就如鬼谷子说,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应之,事无不可(揣摩在此处,符应在那里显现,互相呼应,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成)。由领导人心态自“摩”的变化而引发不同的结局。
一. 思维“无”状态
也许很多朋友看过武侠小说,就是没有看过,当看过武侠影片,在里面,你会看到这样的情节,武功的之高境界,就是“无”!“无招胜有招”!“忘记了招数,忘记了生死”到了修为无上境界。更有甚者,不仅没有招数、套路可寻,就连武器也到“无”的状态。
但是“无”并不是真正的“无”,而是到达另一种境界,到达制敌“随心所欲”境界!不仅“没有招数、套路”让对手无法琢磨、采取相应对策去对付;而且因没有武器致使对方更在气势上顿时降低!其实他还是有武器的,只是这武器存在于大自然中,存在于万事万物中,他随手拈起身边任何的东西都是武器,哪怕是一片树叶抑或一张椅子都是致命武器。
不过,就如佛家讲“四大皆空”一样,真“空”了吗?不是,那是因为目标已经确定,责任人自身处于一种“万事不惊、心静如水”境地。佛家因为求佛的目的而“四大皆空”潜心修炼而得道升仙;绝世高手在临敌时,同样是“心头一片澄明,万缘具灭,天地间剩下他和对手,再无他物”;商界精英高手在正式进入市场运作时,更是忘却责任,忘却此运作带来的结果,忘却了结束后自己该受到如何的奖励(坐享成果)及惩罚(责任)。在他的慧眼中只存在他的商战铁军和消费者!!
具备“无”的思维状态,击败对手,不更是一种敢于承担责任最直接最实际的体现吗?不去考虑责任,不去享受成果,是一名领导人要修炼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基本要求。
案例一、战争中忘记招数,就是不按常规出牌,令对手无从下手。
(一)10级开始部分,日军莜冢义男司令和山本一木的对话:
“李云龙是个不按常规出牌的人,对于他来说,干掉了坂田,比干掉整个第3联队更刺激、更有成就感!在进攻中实施反击,这本不足为奇,奇怪的是,他孤注一掷,展开全团部队佯攻,遗憾的是,要掩护的竟然是一门迫击炮!而这门迫击炮就是他手中的剑,准确地说,是剑的延伸,他并没有把整整一个联队放在眼里,他要的是坂田君的命。
他成功了,利用一次反突击,把前沿推进了五百米,刚好够上迫击炮的射程!然后,轻而易举地杀死了坂田君,出手之凶狠,称为杀手毫不为过。”
(二)后来徐州会战时候,司令部因时局清朗性(国民党部队已呈现兵败如山倒现象)及复杂性(四处都有可以歼灭的敌人),故下达指示,各师部目的是消灭敌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作战(抓住战机,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歼灭敌人)!
李云龙听到这样汇报后,立即说,“既然这样,那我掉转枪头,插向楚云飞的腚眼也合情合理的罗……”李云龙没有按照常规思维去追击前面敌人,而是逆向思维,放弃前面普通的国民党军队,转向有战机全歼的国民党五大主力师之称的楚云飞全美式装备机械师。这可是一块大肥肉啊!李云龙二师这一不按常规出牌的手段令楚云飞部措手不及!不计其数的官兵还在山沟里做美梦就死在李云龙部队的枪下!!
案例二:战争中“忘记生死”的“无”的思维状态,更使战斗力和气势急速上升
(一)在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一个连和县大队、区小队硬是在武器装备、人数与敌人剧烈悬殊之下以全体阵亡的代价完成了阻击8小时的任务!记得战后楚云飞总结时说,“如果在同等条件下,我们的部队能不能也阻击整整一个联队,而且携带重武器的敌人8小时?要知道,他们之多是一个加强连,再加上他们称做的什么县大队和区小队,不仅装备差,尤其训练更差,可是,就是这样的部队,硬是阻击8小时!这里面是不是还有什么东西存在,值得我们思考啊!”
(二)在另一场不起眼的小战斗中,那就是一个区小队分队十几号人阻击张家庄据点日军一个小队100多人的进攻,以全体阵亡的代价换来了2小时,为县大队拔掉日军张家庄据点赢的了时间……
可以这样说,单从战争来说,在世界范围内,毛泽东同志提倡的“牺牲精神”即忘记生死的“无”的思维状态是距往开来、史无前例成功的!
案例三、史玉柱系列“无招胜有招、不按常规出牌”成就了脑白金的奇迹
(一)脑白金命名:
大部分产品命名都与产品内涵或功效、甚至产品原料相关,或者与产品地域文化等有关。但是史玉柱一反常规,该产品的命名与产品本身根本无一点关系!不论是比较早的用其核心原料“退黑素”常州一老字好产品“退黑素”;还是美国进口的译音“眠纳多宁”等相似名称,更不要说后来大局已定下又出来的“生命源”!
(二)真理辩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