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企业家的追求到了提升人类福利层次这个层次,他的心灵就会变得足够强大,便可以成为一切的根源,便可以创造一切、享受一切。岁月不会冲淡伟大企业家的追求和心胸对我们的强烈震撼。
文/王育琨
历史性的机遇垂青第一代中国企业家,他们驾驭情势,开拓进取,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缔造巨大的财富。可是,在利益的天平上,他们却跌跌撞撞,始终没有找到那个保全的平衡点。以至于学者秋风做出了如下判断:“当代中国商人是没有‘心灵’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反道德、反文化、反社会的社会群体。”我不认同秋风这个一般化的判断。中国商人中的大多数在拼命追逐财富的同时,能够恪守做人的基本德行和承诺,有许多商人甚至带着爱去做事做企业。但是,也有不容忽视的一个商人群体,在他们那里,为了一己的私利,什么都可以不顾惜。
现实利益扰人心神
山西黑砖窑童奴和黑煤窑吃人,是2007年集中曝光的事件。山西黑心砖窑主虐待童工与残害民工的程度令人发指,背后的权钱交易黑幕更是惊心动魄。
贪官们与黑窑窑主串通一气,为了填满自己的贪欲而致人们的死亡而不顾。那些被拐骗的孩子和民工是受害者,他们不幸被利益黑帮拐骗到了地狱,一天干苦力活近20个小时。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砖窑煤矿矿难的报道连续几年不绝于耳。2007年12月5日,山西洪洞“12·5煤矿爆炸”,又有104名矿工遇难。这个爆炸的煤矿,六证齐全,可是煤矿主却不顾基本的采掘保障条件,为了最大的利益,而忽视最起码的安全保障。一系列矿难,考验着中国人的道德底线。
这些事件让善良的人们反思,到底商业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以牺牲同胞赚取商业利益,或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可以毫不顾忌那些贯穿商业的基本价值了吗?看着山西砖窑窑主为了利益不顾同胞的死活,不由得让人着急。中国商人怎么就跳不出自私自利的樊笼!
中国企业家多有惊险的一跳
许多人说这是环境造成的。柳传志曾经概括说,中国商界是一片沼泽地,说不准什么地方踏不实就要深陷下去。揣着现金去拜访掌握权势的人,却不知怎么送出去,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想想都后怕。许多时候,明知不仁也要强为,明知有陷阱也要往下跳,否则就不能成事。这惊险一跳,生出百样企业家。
总括有五种可能:他的追求和突破没有带来利润,他成了先烈;他的突破和追求不能落地,他成了空想家;他的突破和追求危害了社会,他就成了骗子;他的追求和突破对已有资源进行创造性组合,既为社会接受,又带来利润,他就成了英雄;他的突破和追求,还极大地改变社会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全人类的福利层次,那么他成了无疆的强者,一名伟大的企业公民。在这五种宿命之中,前三种占了大多数,后两种是绝对的少数。从人数来讲,现在走到前台的企业家,绝对是一个少数,大多数沉没下去了,永远沉下去了。
就是那些少数成功了的企业英雄,不管他们后来做企业是如何光明正大,但是那惊险一跳的隐忍和果断,还是留下一点点尾巴。好事者什么时候想提起来抖一抖,你都没办法。或许就因此故,许多企业家选择了躲避。以至于稍有点财富积累,就纷纷忙着转换国籍。许多企业家刚有起色就在寻找退路了,很难激励他们去创造更大的事业。
法国历史学家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曾经指出,“凡是可以削弱和贬低心灵的东西,都足以破坏心灵处理从最小到最大的一切事情的能力,使它大小事情都做不成……假如有人只以追求物质财富为目的,则我们可以相信:他将逐渐丧失生产物质财富的才能,最后总有一天跟兽类一样,对物质财富既无鉴别能力又不会使物质财富的生产发展。”一个法国智者180多年前的警句,今天读来还是那样振聋发聩。如何解放中国人的心灵?这道关系每个中国人命运的思考题,需要我们用心血和生命去思考、去解答。
稻盛和夫是一个圆融的整体
面对现实,我想起“利他”经营的稻盛和夫。稻盛和夫在四十多年的经商生涯中,一手缔造了京瓷和第二电信电话两个世界500强公司。稻盛和夫把“敬天爱人”作为京瓷的社训。在他看来,做企业犹如做人,常以光明正大,谦虚的心态对待工作,拥有一颗崇尚自然、热爱人类、热爱工作、热爱公司、热爱祖国之心。
可是,稻盛和夫的大爱,起初并不被员工所理解。在京瓷公司创立的第二年,有10个生力军以工作艰苦、收入低和未来没有保障为由向稻盛递交集体辞呈。稻盛和夫愕然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在公司初创时期,创业者是营销大头兵和技术带头人,每天工作到晚上12点。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的同时,对部下也不放松要求。经营者可以忍受苦行僧似的待遇和没完没了的工作,但是一般员工则没有股份,没有明天可以憧憬。
稻盛恨不能把心掏出来给员工看看,他坚定地说:“作为经营者我决不只为自己,我倾全力把公司办成你们从内心认可的好企业。如果我对经营不尽责,或者我贪图私利,你们觉得真的受骗了,那时把我杀了也行。”稻盛和夫与他的员工,订立了两年的生命约定。
这一事件让稻盛意识到与员工交流的重要性。如果员工各有个打算,各自努力的方向截然不同的话,就会缺少合作力。在此之前,他是一遇到机会,就与员工交流。在此之后,他更是把极大的精力投入到与员工的推心置腹之中,还有计划地举办公司“联谊会”活动,“联谊会”后来被称做“京瓷特产”。联谊会上,每次稻盛都手持酒杯走到大家中间,询问工作和现实问题,坦诚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察,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10人闹起小风波的那一年,联谊会一年就搞了两次。后来更发展到一年十多次。每次稻盛都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