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怎样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要义何在?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以来,看了不少相关文章,但总感觉自己找不到要点,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好象自己是个被困在井底的青蛙一样,只窥得一斑,却见不到全貌。虽然没有停止思索,依然未能走出思维的困境。

前几天听了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回答记者问时关于解放思想的阐释,让我恍然顿悟。“第一就是要继续破除迷信,反对本本主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第二,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鼓励大胆的探索、实验和创新。第三,要使每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得到解放,也就是说要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破除迷信,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些不正解放思想的最好体现吗?

事实上,谁都不会否认,总有些话语,因为一时的千真万确让我们奉为经典,不敢质疑;总有些失败,因为当时让我们刻骨铭心,千百年后,依然触目惊心,不敢越雷池一步;总有些人物,因为伟大,让我们崇拜,并自然而然的爱屋及乌;而这常常让我们在自觉不自觉中,走出了佳境,偏离正轨,甚至踏入死亡之域。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这不仅是解放思想的根本体现,也是解放思想的历史成果。

回顾党的历程,不难发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根本指引。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仍将是我们党从现在走向未来,从长久走向永远的原动力之所在。

解放思想的要义何在?

在我看来,追根究底就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唯物主义辨证法告诉我们,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形态。只有当我们的思想认识与客观存在相一致时,人类才能生存,社会才能发展;只有当我们的思想认识正确的反映了客观规律的时候,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促进发展,而不是阻碍前进。

由此看,一时一地的解放思想,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一局一域的解放思想,也不是彻底的解放思想。或许这可以促进一时一地的发展,也可以获得一局一域的成功,但如此终不能长久,更不能长胜。只有真正的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并科学的与现实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才是有用的解放思想。

所以说,解放思想不是一时的口号,也不是一时的需要,它是民族生存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要义在于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理论是行动的前奏,思想决定成败,这正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而它的前提却是客观的物质存在。这是不是矛盾呢?当然不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如物理学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们又是矛盾的,即对立又统一的结合体;因为矛盾即是世界,矛盾即是一切。

解放思想,就是要在对立与统一中寻找到那个最佳平衡点,在矛盾的变化发展中,把握住那个最主要矛盾的关键方面,然后对症下药,化解难题,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现我们的目标。正是在这个角度上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世界是在不停变化发展的,社会也是在不停的前进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章,也没有应之四时而皆宜的体制。根本的是生存与发展,是国富与民强,是快乐与美好,与此相对应的那些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需要被改造,进而更好的适应发展,推动发展。

如此而言,是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也可以改变呢?当然不是的。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适宜的,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是历史的选择。懂得中国历史的人,对此自然不难理解。二是现实的需要。几十年的社会发展足可以证明这一点,对此,可谓世人皆知。三是未来的趋势。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根本社会制度,有着它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比如,政策的连续性,比如集中力量办大事等。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解放思想,正如人类的发展一样,是一项不可能终结的使命。

更多见:《解放思想大讨论》

附:

毛主席等领导人与“解放思想”

毛泽东的解放思想理论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从1927年八七会议到1935年遵义会议前,是毛泽东解放思想观点形成和初步阐发时期。

在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教训的过程中,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提出并阐述了解放思想问题,力图使全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方式从本本主义转向实践和实事求是。具体地说,主要提出了以下思想观点:

1、适应大革命失败后军队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需要,提出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红军党内存在的浓厚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任务和方法,特别是对主观主义思想方法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通过理论上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和实践上的调查研究来克服主观主义的途径。

作者:白贵才 企业高管

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