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个了不起的民族!该国的辛格总理号召国民,学习中国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讲话,意味深长,表现出一种奋起直追的心态!
温总理的这篇演讲,非常精彩!非常赖读!"兼容”—–应是取"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百川纳海,有容乃大”的意思。此文是对开放改革近30年的经验和成果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开放和兼容;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全面的,长期的,互利的;改革开放是富民强国之路;这项政策永远也不会改变!温总理的讲话,我们每个公民理应比印度国民学得更深.更透.更活!
下面转引温总理的演讲稿和有关述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中国总理温家宝上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了题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的演讲。其中论及: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闭关锁国必然落后;国家虽小,兼容乃大;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对外开放是长期的。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使十几亿人民得到了实惠……如果变了,就会贻误国家的发展,丧失人心。 印度总理辛格希望温总理这一讲话内容能成为“印度举国上下人人捧读的基础材料”。
辛格总理是在上月29日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卡迈勒·纳特撰写的一本书的首发式上,发出上述呼吁的。他说:“我想,我引述这一演讲稿的目的是想说,我们所有人,政治家、商人、工会及其他所有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都肩负着一种责任。”
日前他还在《印度快报》撰文说:印度的体制不珍惜时间,这个毛病让他很担心。辛格在文章中回顾说:我最好的老师尼古拉斯·卡尔多勋爵50年前在访问中国后得出的结论是:从学术上讲,不能说哪一种制度一定比另一种制度好 …… 好与不好取决于国家主要决策者的心态,也就是取决于政治家、企业家和媒体巨头的心态。
辛格说:“我们要树立一种新的心态。大约10天前,我在新加坡有幸见到我仰慕已久的中国总理温家宝。我对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都很敬仰。我认为,自邓小平执政以来中国形成的领导层是中国最宝贵的财富。”
辛格总理在文章中写道:我引述这一演讲稿的目的是想说,我们所有人,政治家、企业家、工会及其他所有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都肩负着一种责任。我们作出的和尚未作出的决定将对国家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令西方媒体感兴趣的是,中印两国的精英们都认为,快速经济增长的持续对于避免社会巨变和动荡的威胁至关重要。因而,两国要彼此学习的各自的发展经验 ,加强在金融和财经领域的合作。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就此发表文章说,印度和中国在如何发展经济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问题上取得了一致。
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
——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2007年11月19日)
尊敬的李光耀资政,尊敬的施春风校长,同学们、老师们,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有机会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同各界知名人士和师生代表见面,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新加坡人民转达中国人民的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作为历史悠久、国际一流的高等学府,新加坡国立大学秉持“致力激发创意精神,教育学生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宗旨,培育了大批思想活跃、学识渊博的杰出人才。你们坚持“无墙文化”,提倡自由思想和人才交流,在百年校庆之际提出“思想任驰骋,生活显姿彩”的口号,彰显了开拓创新、造福社会的理念。我相信,按照贵校的宗旨和理念,依托优秀的师资队伍、雄厚的科研实力、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国大一定能够为国家和本地区以至全球提供更多的高质量教育成果。
这是我第四次踏上新加坡的国土。虽然每次逗留时间不长,但贵国的新发展和新变化令我印象深刻。独立40多年后,新加坡发展成为全球最大集装箱港和航空枢纽,第三大商品交易中心和炼油中心,第五大外汇交易中心和亚洲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建成经济发达、秩序井然、廉洁高效、环境优美的国家。新加坡的发展成就源于贵国最珍贵的资产,这就是李光耀资政所说的“人民的信任、勤劳、节俭和好学”,也得益于资政先生倡导的新加坡生存之道——“必须比其他国家更有条理、更有效率和更具有竞争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国家虽小,兼容乃大”,新加坡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其发展成就和影响力备受世人瞩目。
女士们,先生们:
对外开放不仅是新加坡发展的成功之路。从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闭关锁国必然落后。中国有着对外开放的光辉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汉朝就开始与西域交往,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在7至8世纪中国唐代的鼎盛时期,更是对外交往频繁。15世纪中国明代初期,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的东海岸,带去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表明那时中国有着相当强大的航海能力和综合国力。从时间上来说,比哥伦布、达·伽马远航早了近一个世纪。但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却固步自封,限制乃至放弃海上活动,采取了“片舨不得出海”的政策,从而失去了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