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企业管理者的“五项修炼”

管理者世界之:

企业管理者的“五项修炼”

著名的管理学者彼得·圣吉博士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所提出的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即汇聚五项修炼或技能: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望;第四项修炼是团体学习;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必须基于五种技能的培养,经常进行五项修炼,企业才能真正成长为学习型的企业。

学习型组织:

新加坡政府以此来指导政府管理,提出了要建设成“学习型的政府”;日本用它指导城市管理,提出要把大阪府建成“学习型城市”;中国同济大学把它用于指导学院管理,提出要把继续学院建成一流的“学习型学院”;美国比尔.盖茨把它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努力把微软建成“学习型企业”;中国也陆续出现了一批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中小企业。

“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一种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各阶层所有成员全身投入,并持续不断地学习……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学习的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使企业的资源融会贯通,吐故纳新,始终以崭新的形象,生机勃勃地面对多变的外界环境。”

企业经营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我们自己已了解和掌握了,有些时候又感到很迷茫,困难只是在于实施和转变。当今世界,经济环境在变,管理理论和观点也一直在变,曾经我们做企业的以为抓住了质量就有了一切;以为薄利多销是经营的法宝;以为广告就是大把的扔钱,但是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在外来的压力面前,经营管理绝不仅仅只是这样……

当世界大势分合递嬗,亚洲已然又跃上国际舞台时,企业家是当今最有力量改变世界、创造公平正义社会的一个群体。来自心灵彻底的革新,抛弃本位主义、建立共识,启开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企业管理者们的五项修炼。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实现心灵深处的渴望。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是不断学习、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的过程。通过对“个人超越”的修炼,能够不断的实现人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

企业的管理者是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他们要面临社会压力、公司压力、竞争压力、家庭压力等等。他们也是抗击能力最强的一个群体,但是他们也有人类脆弱的本性。很多企业家尚不能打造出“积极、快乐”的企业文化及信任和授权。在企业内部,动不动就令管理、销售人员签署指标承诺书等,打造出的是一种非常压抑与猜疑的文化。很多的员工私下常说文化建设是总经理的事情,是公司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殊不知,企业文化需要涉及到公司各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企业管理者对待企业文化的态度应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样,全身心地投入,锲而不舍,不断创造和超越,这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企业中的员工往往会被环境所改变,从而失去了进取的动力;管理者一大重要职责就是要把员工内心中这种成功的愿望激发出来,有了这种精神动力,个人的学习就变成一种永无休止、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个人的学习作为基础,企业无法真正的成长与发展。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用新眼睛看世界。
“心智模式”即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许多设想、信念或图像、印象,也是人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如何认识周围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陈见和印象。不同的心智模式,对问题的判断会大相径庭,所以改善心智模式对改变员工做事的方法是非常必要,此模式不仅影响人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对待事物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人们的行为,有时直接决定你的成功与否。

战略规划常是中小企业管理者们的短项,没有远景设计与目标,即使有,也是非常空洞或照搬其他大公司的。这些远景与目标,因为他们很少从世界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来分析和阐述目标的可行性,只是一味地强调企业的五年、十年规划的要求。其实,很多中小企业的生存寿命不足5年,超过10年的就更少,这是与管理者的战略规划设计有着非常重大的关系。(松下公司的企业战略规划设计的是250年。)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打造生命共同体。

“共同愿景”是指组织中人们共同远景的景象,是凝聚力所在,把每个人的努力和成功实现的要求和企业整体的目标统一起来。企业的全体成员应拥有一个衷心的、共有的目标及价值观和使命感,为了实现大家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而主动地认真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长期以来,企业的管理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上同下欲”,即建立共同的愿望、理想、远景和目标,只要有了渴望实现的目标,企业成员就会努力学习和追求卓越,并且这种追求不是基于外在压力,而是他们的内在愿望,从而使组织欣欣向荣。否则,一个缺少共同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的企业,必定难成大器。当前,许多企业管理者们从未尝试将个人的愿景转化为能鼓舞组织前进的共同愿景,这也是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作者:刘燕君 企业高管

刘燕君,笔名瑞蓝。
毕业于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硕士。
美国艾雷克大学新创事业管理学硕士。
作家、诗人、歌词作者,著有《优雅的职业女性》和“优雅女性”系列书。
东方女性文化作家、诗人、歌词作者,诗歌风格婉约、清新。
成都润禾诗社的发起人和总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