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006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郭会娟
在最近几十年里,最明显的改变莫过于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从工业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或者说是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给领导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诉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使得组织结构大大的网络化、扁平化。传统金字塔组织结构消融的结果就是下属的觉悟水平,能力水平大大提高。现在许多组织里,中层以上员工的学历要求起码也得是硕士和本科。对于这个提高,我们往往只是想到,“哦!同事们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有了这么大的提高啊!”。其实事情不仅仅是这样的。因为知识水平提高了,能力水平提高了,所以觉悟水平、自我意识、主体意识也提高了。除此之外,知识化的下属,知识型的员工越来越多,从前只是在知识分子堆里遇到的问题,现在在大面积的范围内经常性的出现了。 比如说:现在被领导的下属,他们越来越愿意自我管理,自我领导。他们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明确。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愿意也能够自我领导的被领导者,你怎样领导呢?这是领导力面临的新挑战。被领导者要自己领导自己,他不满足于你发布命令他执行。他需要你领导他、尊重他、激励他,而不是“管”他,强制他,监督他。杰克·韦尔奇就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著名的“多一点领导,少一点管理”理论。
领导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存在状态和发展前景。无论是在正式组织还是在非正式组织中都离不开领导。知识经济时代对领导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具有胜任领导职责的特质、品质和领导艺术。
新型领导者的特质与品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逐步发展,组织成员素质的普遍提高是最大的资源之一。作为领导行为的主体,领导者要想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利用好这一资源,调查分析研究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特质和品质。长期以来,很多人试图探究出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一些有共性的个人特质与品质,综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各种各样的完善的和不完善的领导特质理论,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领导者需要具备这样的特质和品质。
旺盛的精力
杰出的领导在其整个事业生涯中需要有年轻人的精力。年轻人拥有的品质是人人都渴望的。他们精力旺盛,乐观向上,充满生活的激情,对任何事情都怀着极大的好奇。这既是有价值的,又是令人渴望的。设法让你的一生都这样,努力去得到它,这不仅仅对领导是好事,而且对每个人都非常有吸引力。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说,那些成功的领导总是显得精力充沛,他们浑身洋溢着青年人的朝气。这是因为领导者的工作是不同寻常的激动人心?还是因为拥有超常的精力水准的人才能得以晋升高层呢?后者是遗传因素,而前者是成为领导的结果,却不是原因。释放你的遗传精力,你会发现你的精力会充沛再充沛。对于领导而言,保持青春本色特别有用。因为他们需要精力以及所有年轻人的品质,这样就可以和年轻人说到一起,玩到一起,相互沟通,并以此来鼓励其跟随着。这便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所应具备的基本特质。 此外,“年轻人的精力”的一个附属物就是相信你自己。尽可能从年轻就开创你的领导生涯。充分发挥你在任何工作条件下都能够胜任的能力。一切从长计议,使你更加成熟和聪慧,特别是在情感上的成熟,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上。所以如果青春活力与更高的情感、成熟的智慧相互结盟的话,可使领导的工作事半功倍。年轻人享受生活,领导就应享受他们的工作。
敢于尝试风险的思维
社会发展的动力本质在于竞争,而要参与竞争,就得承受风险,就得接受优胜劣汰的现实压力。这就要求领导应具有敢于赢得未来的勇气、胆识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风险思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便是最优秀的领导,也很难说在管理决策上能百战百胜,特别是在竞争压力逐步增强的现代社会。但关键是在失败面前,要有一种压倒一切困难、不屈服于任何困难的钢铁意志;勇于面对风险,知难而上的勇气;千方百计捕捉转败为胜的契机,寻找克服苦难的锦囊妙计。被日本人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提出了“成功靠运气,失败在自己”的格言。即在他认为苦难不可怕,风险不可怕,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困难、风险和失败,缺乏勇于拼搏的斗志和信心,不从内在去探索一条克服困难、战胜风险、争取成功的有效途径。因此,领导要实现对目标理想的追求,必须具有善于进行风险思维的头脑。
勇敢、谨慎的作风
在领导生涯中,无论你拥有多么好的领导品质和技能,都依然受制于偶然、运气以及坏境。你需要莫大的勇气,因为好事不会轻易而来,一定会伴随挫折、危机和厄运。你将面对不幸的境界,没有人给你答案,每一件事都是你自己的责任,因此你需要某种谨慎观帮你度过前进道路上最难的关口。所以,在你进行决策时,你既要勇敢果断又要谨慎小心,这样才能使你连续不断地做出正确的,有眼光的决策。因此,当你发脾气时,可要小心,它会消减你的谨慎,削弱你的勇气;当出现轰轰烈烈的大事时,也要小心,不要被眼前的辉煌蒙蔽了双眼;在你感到恐惧时更需要注意,这会扭曲你的视野,挫伤你的品质。因此,在你遇到事情时,通常要用不同的方法:1)和朋友分享—通常都是有益的;2)在问题上睡觉—在潜意识里通常可以找到答案,而有时人为的集中精力却难以奏效。正如斯佳丽的名言:“先不管了,明天再说。”。任何事情最终都会有解决的办法,不必急于一时而扰乱自己的心志。3)无论是情感上、身体上还是生活本身的问题,如果有必要就去向此类问题的专家请教。
宽阔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