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素质
决定领导者成败的关键素质是什么
——如何当好领导[上]
什么是领导?
什么是领导者?
什么是领导者必须的素质?
什么是决定领导成功与失败的关键素质?
本文将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
领导是什么
对于什么是领导(动词,即领导活动),可用众说纷纭来形容。因为有多少管理学家为领导下定义,就有多少个领导的定义。比如,美国前总统杜鲁门认为“领导就是让人做一件原本不想做的事,但事后却喜欢它”;而西方管理大师德鲁克则认为领导就是“决定做正确的事,并动员下属做好这件事”。这些定义的不同之处概括起来无非两点:一是领导是否应该是非强制性的,即向下属施加影响时不采用权威、奖励和惩罚方式?二是领导与管理之间有没有区别?在我看来第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领导强调的是引领与诱导,而非强制性的控制。所以顺理成章的也就可以得出下一个结论,即领导与管理之间是存在着区别的,而且是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的核心意思正是第一点所讲到的。对此学界也有自己的看法:哈佛商学院的亚伯拉罕•扎莱兹尼克(Abraham Zaleznik)指出,管理者和领导者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在动机、个人历史及想问题做事情的方式上存在着差异。他认为,管理者如果说不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也是以一种非个人化的态度面对目标的;领导者则以一种个人的、积极的态度面对目标。同在哈佛商学院的约翰•科特(John Kotter)也从另一角度指出了管理与领导的差异,管理主要处理复杂的问题,优秀的管理通过制定正式计划、设计规范的组织结构以及监督计划实施的结果而达到有序而一致的状态。相反,领导主要处理变化的问题,领导者通过开发未来前景而确定前进的方向,然后,他们把这种前景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并激励其他人克服障碍达到这一目标。正是从这一点来讲,人们不喜欢被管理,却愿意被领导。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曾经说,“领”就是带领,就是走在前边,干在前边,身先士卒,“导”就是引导、教导。只有“领”好了,“导”才能起作用。
二
什么是领导者
了解了领导的内涵,也就不难理解领导者的定义了。在我们的母语中,领导者也被称为领导(名词)即从事领导活动的人。国内管理咨询专家唐渊认为,要成为领导者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有下属或者追随者,二是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三是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并可以通过影响下属来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者与管理者不同,因为领导与管理并非同一概念。管理者倾向于把工作视为可以达到的过程,这种过程包括人与观念,二者相互作用就会产生策略和决策;而领导者更关心的则是观点,以一种更为直觉和移情的方式与他人发生联系。领导者的工作具有高度的冒险性,他们常常倾向于主动寻求冒险,当机遇和奖励很高时尤其如此。管理者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他们回避单独行为,因为这会引起他们的焦虑不安,他们根据自己在事件和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他人发生联系。在我看来,领导者一定是管理者,而管理者并不一定是领导者。一个群体的领导者可以通过正式任命的方式出现,也可以从群体中自发产生出来。
三
领导者的素质
素质是由素质载体所包含的要素总和构成。领导者的素质,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在领导科学理论的研究中,人们一般把领导者的素质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领导和管理能力等。也有人将领导者的素质概括为:毫不动摇的勇气 ,良好的自制性,强烈的正义感,坚定的决心,具体的计划,付出超出所得的习惯,迷人的个性,洞察,同情与理解,有责任感,协作精神,果决,善于沟通,激励和赞扬,敢于冒险,有创意等等。也有人认为,领导者为自己安排而不是等待别人安排,找事而不是等事,自我激励而不是被动向前,大胆变革而不是墨守城规等,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国内对领导者素质的说法则包括于政治思想、文化知识、领导能力、思想作风、年龄体质五个方面。日本企业界要求领导者应该具有使命感、责任心、信赖性、积极性、忠诚老实、有进取心、忍耐性、公平、热情、勇气等品德。有人认为领导素质具有时代性、层次性、动态性、实践性、综合性、同异性等特性,这些特性是由领导者所担负的领导工作的性质、职能、所处的时代、阶级地位、环境条件以及个人的先天因素等决定的。
四
决定领导者成功与失败的关键素质
历览成功的领导者,反思曾经失败的领导者,不难发现其中一个共性的规律,即成功的领导者除了具有深遂的思想以外,还具有超常的行动能力,而失败的领导者,不是缺乏思想的深度,就是没有超强的执行能力。由此可见,决定领导者成功与失败的关键素质,从根本上讲无非两点,即思想素质与实践素质。具体的讲,思想素质包括信仰信念、预见能力即远见,学习品质,而实践素质则包括独立思考、决策力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