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转型从改变自己开始

我的理解:转型就是“变态”,是企业由一种形态转变成另外一种形态。这个转变一定是不顺利的,所以它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衡。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金蝶转型的故事。

  不止一次的转型

蝴蝶是怎么飞起来的?破蛹化蝶,美丽的蝴蝶经历了很多次转变和蜕变的挣扎。我想企业也是这样。

金蝶公司这几年来一直在转型。1991年,我们开始了财务软件的创业,“用金蝶软件打天下算盘”。2000年,我们开始了一次蜕变,提出“帮助顾客成功”,我们不仅为客户提供财务软件,还提供全方位的企业管理软件,比如:人力资源、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等。2008年,我们提出了“向服务转型”,建立管理专家形象。

这就是我们由一个产品性的公司,向全方位的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进行转变的过程。它已经超越了单个产品的好恶,是为客户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管理问题提供诊断、提供咨询、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金蝶就是经过若干次蜕变,才得以完成这样一个巨大转变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金蝶公司2008年成立了咨询事业组,联合国内诸多商学院,在成思危先生的指导下,发起了“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的遴选,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各行各业当中挑选出那些在富于管理创新,形成了一定管理模式的企业,把它们总结提炼出来,归纳出属于中国的管理模式。这是一项事业,代表着我们想要创新,想要与广大的中小企业进行分享的理念。这对金蝶公司来讲是很大的挑战。

我们公司很多人都是做IT的,想转变成管理专家需要学习,需要转变思维模式,也要经过痛苦的挣扎。到今年为止,金蝶公司的服务收入已经占到了总收入的30%,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再过两三年能达到50%。

应该说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对于转型我们还尚未取得成功,我们还在努力。

转型的支撑

第一,转型实际上就是企业战略在发生变化,战略一定要想清楚,谋定而后动。很多企业的创始人都是自己摸爬滚打起来的,看到机会就往前冲,往往缺少思考。所以提醒大家,一定多做思考,把事情问个水落石出,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只有当我们更多的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才能够掌握转型和变革的主动权。其实转型到了关键时刻就是对自己的考验,是你的抉择,最后就看你有没有坚韧性,不是猛龙不过江。

第二,组织与文化一定要有保障。过去,一谈到组织变化往往很频繁,而且每次变动都非常大,想一口吃个胖子。如果没有想清楚,带来的教训和损失将会很大。邓小平同志说:要摸着石头过河。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其实我们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刚刚开始第一次转型。第一次往往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IBM公司经历过很多次转型,最早的时候是从做打卡机转型为做计算器,之后转型为做服务器,再转型做软件、做服务。它们的血液当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其中之一就是作为创始人、作为领导,一定要参与其中,一定要亲历亲为,一定要跟一线员工在一起。我们的经验就是第一次转型绝不采取空降的方式,而应该通过练内功,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第四,IT系统的支撑。如果说我们的转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那要非常感谢成功的数字识别系统了。

说到公司转型,其实我们国家也在转型。刚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大力提升我们服务业的比重:到2009年,中国服务业比重大概占到42%左右;到2015年,要超过50%。这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转型力度是非常大的。

管理好自己

转型要成功一定要通过有效的管理,什么是管理呢?管理就是细节,管理就是持续的改善、优化流程,而变革则需要创新管理模式。

我们从2008年开始,在800个企业样本当中选取24家企业进行了研究,涉及42个行业。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管理有一些显著的变化。

第一,中国企业正在由过去把握机会、依赖直觉与模糊思考的方式,向坚持战略方向与因势调整的系统思考进行转变。第二,中国企业正在由家长式的管理向兄长式的管理进行转变,就是企业的创始人把创业伙伴看成自己的兄弟,而不像过去把自己当成家长。第三,中国企业正在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这些变化都是好事。

在诸多变化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中国企业的领导人有了更多的哲学式思考。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把自己管理好。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管理好,我觉得你就有资格去管理别人。然而,对别人要求很高,对自己要求不够的管理者比比皆是。管理者越早认识到这个问题,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越近。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把自己管理好。

最近热播的《公司的力量》是金蝶公司和中央电视台一起打造的。当中介绍了大量的管理案例,特别是日本的企业和企业家,正是由于这些企业家把自己管理好了,把自己的思维模式管理好了,想清楚了创办企业到底是为什么,才有了今天日本的辉煌。其实他们的思想源泉来自于中国,是把资本主义精神和中国的儒家精神结合在一起了。

所以,一个企业转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人有没有把自己管理好,有没有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只要我们进行有效的管理,把我们的思维模式彻底的打开,把战略想清楚,把过程管理好,把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想转型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作者:徐少春 初入职场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架构师、高级经济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徐先生现任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财政部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委员及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会长;曾任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及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