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没有出路!90%的农产品企业患上了营销虚弱症

没有出路!90%的农产品企业患上了营销虚弱症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于斐
曾写过许多农副产品营销的文章,也应邀去一些城市做过类似农副产品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演讲,总的感觉是这行业“多、小、散、乱”,还仅仅停留在纯粹的产品经营上,远没有上升到品牌经营,尤其是区域的条块分割带来了思维的僵化,意识中还停留在主观经验驱动下的小富即安,想想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他们还是原地踏步,患上了普遍的营销虚弱症,真为之感到悲哀。
事实上,如今的农副产品企业,单凭自身的智力、经验已经无法适应严寒的侵扰和多变的竞争要求,与国有的一些大型企业相比,众多中小企业是弱势群体,基础差、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这其中,相当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他们生产的产品以低附加值的底端产品为主,产品单一、专业化较强、技术水平较低。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能力、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自主品牌的也是凤毛麟角,主要靠贴牌生产,没有定价权和议价能力,没有市场主导权,无法形成市场垄断和技术垄断。
在我的手边,有一份新华社发的通讯讲到了我国茶业的发展现状与国外的先进运营之间的巨大差距,其深层次暴露的问题和营销上的匮乏让人感慨万千。
当今世界的三大饮料中,可乐品牌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咖啡品牌有雀巢、麦斯威尔。而茶叶品牌则首推英国立顿。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却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品牌。在最近于广州举行的2008年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上,据了解,中国产茶面积世界第一,但国际市场影响力较弱。中国每年茶产业产值为300亿元人民币,而立顿茶业年产值约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茶产值的三分之二强。
中国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茶叶产量高居世界第一。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等名茶品种,可谓声名远播;但提起名茶品牌,却难以让人脱口而出。全国加工茶叶的茶厂有七万多家,可是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却是凤毛麟角。品牌缺失已成为中国茶产业的薄弱环节,业内人士将这一现状称之为“有种类、有名茶、无名牌的‘有名无姓’时代”。
“与中国茶现状产生强烈对比的是,英国不产茶,但‘英国立顿茶’却无人不知,中国茶市场缺乏品牌巨头太久了。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竞争力;一个行业如果缺乏行业巨头,就没有活力。”有专家说。
与此同时,茶叶成本高,但价格低廉,产品质量不稳定等因素也影响着中国茶的国际形象。目前,中国出口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仅值2美元左右,平均茶价比印度低四成,比斯里兰卡低六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目前中国只是世界产茶第一大国,而不是世界茶业强国。
中国茶叶的品牌缺失引起不少茶企业进行反思。业内专家指出,中国茶始终难以摆脱“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品牌。目前,我国茶产业整体上仍停留在产品阶段,只想做产品,品牌经营意识普遍薄弱。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茶叶资源分散,而且茶行业普遍市场占有率小,知名度、美誉度、诚信度不够,因而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些原因都阻挠了中国本土茶叶品牌的发展。
专家们建议,应加快资源整合力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企业和企业群体,在保护茶业的基础上,选择品牌影响比较大,规模化程度比较高,市场占有程度比较好,在消费者中有较好美誉度的茶企业,帮助他们整合品牌,把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茶业界应将传统、时尚等文化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今后的农副产品企业到底怎么办?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先生指出,中小农副产品企业要生存谋发展,就不能迷恋竞争激烈的红海,必须走差异化、专业化、特色经营的路子,几年前开始的福建食品和服装品牌化经营浪潮就是明证,因此,在细分的市场中开创出一片能保持相对优势的蓝海领域,走“靠产品做大、靠营销做强、靠服务做赢、靠创新做活”的特色营销之路,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小农副产品企业必须经营好自己各方资源,要知道脚下的路也许有千万条,但最根本的一条应该是:尽中小企业最大的能力“整合自身资源”,并根据增值、扩张的资源积极寻求企业发展的个性化之路,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如今,人类迈入了一个新的纪元。身边的一切似乎都在一夜之间天翻地覆,变化的速度之快另人瞠目结舌。一个产品出现又消失,新的产品又在瞬间接踵而至。人们开始追求新鲜刺激,开始喜新厌旧,衣、食、住、行,没有哪一样是不可以变换的。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让一个产品永远被人们所喜爱,永远保持年轻态,经久不衰呢?
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任何地方都充斥着竞争,上演着生死存亡。这个时代不缺新兴的科技,不缺质量上成的产品,缺的是迅速打开市场的能力,缺的是让产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魄力,缺的是让产品这个时代经久不衰的魅力。那么,这要靠什么来实现呢?
针对这个问题,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提出了“三精”营销理念,其内容如下:
精准,增加杀伤力
所谓“精准”,是指必须精确定位产品的卖点和诉求。企业必须在开发产品时就确立产品的市场定位。这就要企业在将产品推入市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对整个同行业的市场了如指掌,要在同质化的产品中找到突破口,开发出全新的市场格局,推出独具特色的新产品,挖掘出隐藏的市场潜力。

作者:于斐 管理大师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营销专家,美国《福布斯》重点推荐的营销实战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CEO,中国十大杰出营销人,“中国品牌建设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国务院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认定的“中国养生品牌策划第一人”,《中国证券报》品牌顾问。微信:yufei-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