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体育营销,如何夺得版权主动权?

(引)NBA宣布将在中国以知识产权建场馆,武林大会则想打出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体育营销是否仍将“洋打工”?为什么会出现体育营销上“外国人思考中国人流汗”的尴尬呢?

体育营销:如何夺得“版权”主动权

文/ 李兴

2008年11月19日,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作为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武术赛事——“武林大会”的配套设计活动、第二届“武林大会”设计大赛评选启动。评委们现场从全国3000多部参赛作品中甄选出的20件服装设计作品、10件吉祥物设计作品和10件奖杯设计作品入围复审阶段。在评选现场,《武林大会》出品人阮伟透露,他们即将建立《武林大会》联盟,以进一步推动《武林大会》的职业化和国际化发展道路,力争在5年之内把《武林大会》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自主知识产权体育品牌赛事。
而此前一个月,关于NBA将在中国建12座体育馆并且大部分资金将由中国地方政府出资,NBA却将以知识产权人股对场馆拥有相当大所有权的消息却引起国内体育营销界的注意和担心。国内体育营销为国外“洋打工”,NBA“蚕食”中国体育营销市场等声音相继传出。一位接近中国篮协的人士告诉记者,NBA的做法确实有些“霸道”。而如何应对NBA的高调计划,也成为了中国篮协关心和积极应对的问题。在体育营销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外国人思考中国人流汗”的尴尬呢?

中国体育市场仍在成长期

王应权走进星巴克咖啡馆时,笑着对记者戏称:“我是他们的‘帮凶’。”
王应权所说的“他们”,指的是自己先后服务过的两家国际重量级体育营销公司——国际管理集团(IMG)和瑞士盈方公司(infront)。王曾先后出任IMG中国公司总经理和瑞士盈方中国公司总经理。在任上,先后推广10年的中国甲A足球联赛,6年的中国甲A篮球联赛,4年篮球CBA联赛,先后力主公司获得了中国足球、中国篮球国家队的推广权。从1979年进入IMG工作开始,近30年的国际体育营销公司经验让他对中国体育营销的现状有了比别人更深刻的认识。
一个多月前,王应权刚刚从盈方中国总经理的职位上离职,如今,没有约束的他更深入地向记者介绍了他对中国体育营销市场的认识。
“钱,钱,钱”,谈到中国与国外体育营销出现很大差距的本质原因时,王应权一连说了三个Money。尽管近30年来有了很大变化,但王应权认为,中国体育营销在不少地方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比如国内联赛,连志愿者的盒饭钱都要讨论一下谁来出,而在NBA,这个问题不仅不存在,NBA还会给志愿者补贴。去年NBA三场中国赛,通过包机运送比赛运动员、工作人员等,其投入的资金是CBA全年推广费的十倍。当年IMG组织的七星越野挑战赛,短短的七场比赛,投入800万美元,其电视转播使用的都是英国制作队从中国军方租来的直升飞机,路线都是请美国特种部队的专家设计,设计费在整个比赛中占很大比重。
1979年王应权刚加入IMG公司时还是个小伙子,他清楚地记得当年协助公司进行第四届全运会销售海外电视版权和赞助的工作。那时,国内的企业还没有体育营销意识,IMG找到的三个广告赞助全部是国外产品。王应权还记得当时的三个广告牌分别是美国运通、兰克斯诺复印机和美津浓,广告牌出现在全运会赛场这件事本身就成了全球媒体关注的新闻。由于全运会那时没有服务意识,他和另一位IMG工作人员跑到各比赛场馆拍照确定广告位,然后抬着广告布四处去布置。当时每个广告牌的价格约几万美元。
同样是1979年,NBA就开始了以公益营销为形式的中国之旅。1979年,NBA华盛顿子弹队来华与中国国家队、八一队打了两场表演赛。1985至1986年NBA赛季开赛前,中国国家队又与NBA球队进行了一系列表演赛。1987年,第一场NBA比赛在中国电视上转播。从NBA邀请中国国家队前往美国比赛,后来发展为定期由美国教练为球队培训、再到引进中国球员,从王治郅、巴特尔、姚明到易建联、孙悦,再到从2006年开始的NBA中国赛,这一系列打着“公益篮球”旗号的有步骤的公益营销行动已经使NBA进入中国市场的野心一点点凸现出来。2008年1月,NBA宣布成立资产约23亿美元的NBA中国公司。

NBA中国建场馆如何赢利成问题

早在3年前的2005年,当中体产业与男篮国家队合同到期后,NBA和王应权任职的盈方就曾激烈地争夺过中国男篮商务推广权,最后盈方胜出。媒体报道当时篮管中心一位副主任曾表示:NBA一直比较强势,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开拓中国市场,如果把国家队的商务推广权交给他们,他们就可以利用我们的国手为NBA宣传,这对CBA的冲击很大。
就在媒体报道NBA中国场馆计划之后一周,在北京五棵松奥林匹克篮球馆,尽管2008NBA中国赛北京站上,金州勇士队凭借新人罗伯·库兹最后时刻的三分球以一分险胜密尔沃基雄鹿队,但北京站上座率据报道却不足五成。

对于NBA的中国体育场馆建设计划,王应权没有感到特别的意外,在他眼中,NBA本身是个无形资产,这没有问题。但NBA如何做到这么多场馆的运营而不亏损,却是王应权怀疑的事:“如果NBA不把这些场馆与球队主场结合,要想赢利,我看悬。”王认为,中国几十万个场馆,能赢利的场馆5个手指头数得过来。所以,NBA在中国建场馆,只有同时推出了NBA中国联赛,那样才有赢利的可能。
几年前NBA就曾提及计划推出NBA中国联赛,然而,在上个月在北京,NBA总裁斯特恩面对媒体却表示,建场馆是长远计划,尚未准备在中国开联赛。此番表态被媒体称为“打太极拳”。仅仅在一年前,斯特恩还曾对媒体表示: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由NBA主办和拥有NBA品牌的联赛。他甚至认为,“中国NBA”比他提出的在欧洲拥有五支球队的20年计划更接近。
一旦球场建成,NBA中国联赛实现,中国的体育营销免不了要面对国外体育营销的“剥削”——我们投巨资,却只能拿到“加工费”,大量的利润面临被国外巨头“贴牌”掠夺的可能。

作者:李兴 初入职场

中国大陆青少年探索教育概念的首倡引入者和实践者。近年专注于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和探索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营销管理与项目管理, 长期专注:品牌传播战略、体育营销战略、素质教育发展战略。 合作领域:教育投融资 欢迎交流,欢迎转载,转载请署名。 联系方式:riklx00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