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探寻零售业自有品牌竞争的八大法则-3

药房和便利店,自有品牌表现欠佳

从2003年开始,伴随着零售业的高速发展以及零售连锁模式的兴起,PB业务开始被国内的连锁药房和连锁便利店所关注和探究。

在连锁药房的PB业务发展方面,目前在国内以2667家连锁药房而排名第一的海王星辰可以说是行业内最早的践行者。

2004年年底,随着医药行业零售连锁的高速发展,以及全国性或大区域化的大型主流连锁药店的逐步形成,连锁药店受到盈利模式的驱使,都开始将连锁药店盈利模式的寻找关注到贴牌产品和OEM产品。在这其中,海王星辰最初先推出了约二十多个PB产品,商品销售比例不足1%,但从2005年10月份开始围绕着PB业务工作突然加速,实行联合采购,同时筛选合作厂家,力推其PB产品,之后海王星辰PB产品开始大量上架,到了2006年年初,自有品牌数达到了惊人的1000多种,从而直接导致了轰动一时的NB产品“下架门”事件。

国内连锁药店的毛利率平均一般在20%-30%。而一些NB药品和PB药品在毛利上却相差到一倍。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越来越多的诸如老百姓、金象、一致、金康、怡康等连锁药房,都在通过不同的形式加大自有品牌的建设。但由于消费者对于PB药品的认知程度较高,海王星辰在单品种自有品牌药品利润大增的同时,整体销售量却在下滑,而药品采购却需要大量现金,继而出现了现金流危机。

面对海王星辰在PB领域的“晕车”效应,国内很多连锁药房有开始紧急调整策略,纷纷放缓了开展PB药品业务推进的时间表。

所以,2006年又被称为国内连锁药房在PB业务领域的分水岭。

多年以后,人们业界普遍认为造成海王星辰当时资金链吃紧,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海王星辰对于PB业务的过激孵化,因为在海王星辰出现现金流危机时,其PB药品已经占到店内销售额总量的40%,虽然利润同比增加了近5倍,但每月的销售总量却以15%的幅度在直线下滑。

回首过去的两年间,虽然PB药品在连锁药房的业务开展正在被各类广泛尝试,但是今天普遍大家都将连锁药房内的PB药品比例控制在3—5%的水平,这也许因为当年海王星辰力推PB药品的举动让众人噤若寒蝉的缘故。

同连锁药房助推PB业务相比,连锁便利店也同样具有着共性的网络布局优势,以及异业领域完全差异化市场竞争的价值资源。但是,世界排名前两位的连锁便利店巨头7—11便利店和OK便利店,都在发展店内PB商品业务方面举步维艰、难有起色。7—11便利店虽然在国内拥有着超过400家的店面,但是其PB商品却仅仅占其销售总数的2%;相比之下,OK便利店的情况则更加糟糕,不但其PB商品还占不到其销售总数的1%之外,而且其PB商品还大都是熟食、纸巾和打火机等“高价低质”的产品。

连锁药房和连锁便利店在推进PB业务的征途上尽管表现迥异,但是都间接证明了零售业发展PB业务对于催生边际利润的重要性,否则零售店铺的生存和生存质量就会跟生隐患了。

就在笔者撰稿的期间,一则媒体新闻报道却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这则媒体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OK便利店华南区总部决定悉数完毕其在广东东莞的12家店铺,以求断腕自救……”

自有品牌竞争的八大法则

历数了PB业务发展战略国际化的背景以及本土化的进程,并且列举分析了目前国内不同零售业渠道PB业务的市场现状和竞争格局,那么零售业领域不同异业企业在发展PB商品的时候,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市场规律以及作业要素就变得格外重要了,下面笔者依据多年的业务实操心得将PB竞争的八大法则列举如下:

1、要具有一定的店铺数量、分销网络规模。

跨区域的连锁经营不仅是保证零售连锁企业分销地域的广泛性,高密度的店铺分销网络更是零售商实施PB策略的有效途径。

在日化美妆业领域,著名的美妆连锁零售商屈臣氏在全世界拥有7700多间分店,并以每2.2天开一家店的速度迅速扩张。截止到2008年,屈臣氏在国内的店铺数量已经超过了420家,现如今屈臣氏已经成为了亚洲同类零售业增长最快的企业,每年平均增长率达30%,不断的扩张使其PB产品获得较强的分销优势,为PB商品的广泛分销奠定了市场基础,从地域空间上强化了屈臣氏的企业品牌形象。

2、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代加工部门。

建立一个完善的代加工部门,是确保PB商品作业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有效保证。在设计和开发PB商品的过程中,代加工部门有着细致、专业的分工机制,专业分工进行包材采购、成本计划、委托生产和物流订单以及预决算管理工作,并建立起“立限考成、以事责人”的作业管理机制。

3、要严格选择代工制造商。

目前,在国内很多零售业连锁企业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代工业务管理制度,对于代工制造商的甄选以及确定大都是靠熟人介绍和简单的沟通交流进行的。此前,笔者一位在深圳某大型零售连锁企业任职自有品牌项目总监的朋友就恳求我给他介绍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但是,当笔者看完这份“某知名零售商寻求OEM品牌制造商的文件资料”后,就一再表示,文件清单上的诸多产品至少要分拆给三家企业生产,朋友却认为这样这样太麻烦了,不仅没有批量优势,而且在订单成本和付款方式方面也会变得被动了……

作者:冯建军 企业高管

营销专家,中国化妆品行业榜样高峰论坛创建人。著有《榜样的力量》《再看榜样》《开店赚钱的操作细节》《金牌店长》《解码屈臣氏》《卓越店铺管理的23个流程和21个标准》《化妆品店的困局和出路》《从单店到连锁还有多远》《中国化妆品行业产业标杆和行业榜样》《彩动中国》等多部营销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