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危机当前,钢构企业要解决十个难题

经济危机的急速到来,加速了一批钢结构企业的停产或倒闭。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即使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市场还是会淘汰一大批企业。这是不可逃脱的市场规律,就看在什么时间,降临到哪家企业而已。

早在六年前,我就撰文指出,钢结构企业应该重视诚信,重视质量,重视营销创新,重视系统的品牌塑造,汪贺先生也着重指出特殊意义的关系营销有利更有弊。但是到了今天,2009年,我们看到问题依旧是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观。

或许,之前的中国经济令许多企业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赚了钱就以为自己是企业家,接到工程就感觉自己懂营销,发了篇新闻就认为做大了品牌。没错,企业家必须赚钱,赚钱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营销一定要接到工程,接到工程是搞好营销的最低标准;做品牌一定要会做新闻,做新闻是做品牌的起码要求。但是,他们之间不能划等号,这场经济危机已经令不少老板醒悟过来。只是有的迟了,没有机会重新来过;有的则可以痛定思痛,再战江湖。

另外,尽管行业内的老板个个都是人中龙凤,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但其依旧摆脱不了人的劣根性,所以,在这场危机面前,接到《首都建设报》等媒体之邀时,怀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应了下来,决定抽出时间,结合远卓品牌机构的实战经验,谈一谈我对钢结构行业的看法。

难题一:如何看待危险与机遇?

身经百战的老板们,自然懂得危机从来都是危险加机遇,就看你有没有化“危”为“机”的能力和资源。客观地说,这次经济危机对钢结构行业的影响千差万别,因企而异,但积极影响多于消极影响。国家加大基础建设投资,积极拉动内需,对于部分钢结构企业来说,只要把控得当,就一定能够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甚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因此,在这场危机面前,钢结构企业应该从宏观大势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契机,而不是人云亦云、东施效颦。危机什么时候都存在,输掉信心,你就输了一半;输掉眼光,你就彻底玩完。大破必然大立,这个时候,谁将执掌未来市场之牛耳,就看他的信心和眼光。

难题二:如何平衡营销与管理?

营销和管理谁重要?很多老板喜欢和我谈管理怎么怎么重要,我说,如果一定要分个主次的话,现在流行的管理一定是次要的。成功的老板心里都明白,很少有哪家钢结构企业是单单依靠管理运作起来的。如果你迷信管理,轻视战略营销,那你一定要失败。当然,如果你不加大力度搞好管理,你也总有一天会失败,很多行业的企业危机都在验证着这个观点。

那么,如何平衡营销与管理呢?打个比方,我能开着手扶拖拉机在高速公路上一小时跑100公里吗?这显然不行!速度一定要与能力和资源相匹配。营销和管理,也是一样,在保障基本要素的情况下,营销和管理匹配就可以了。经济危机面前,企业愈加要重视战略营销,并为营销提供相匹配的管理水平。

而且,必须指出,管理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往大里说,营销也属于管理范畴。所以,老板们不要轻易把他们割裂开来看问题,要努力去完善企业战略,用企业战略去平衡日常所说的营销和管理。

难题三:如何平衡关系营销与品牌营销?

做大的钢结构企业也好,仍旧盼望着做大的钢结构企业也罢,其老板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有着丰富的人脉关系,或者说是公关高手。就目前钢结构企业而言,做营销更是离不开关系。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行业发展的大方向,搞潜规则搞久了终究要浮出水面,夜路走多了总有一天要碰到“鬼”。换言之,社会责任是每个钢结构企业都应该肩负的第一要义,必须在经营实践中贯彻和落实。

三年前,我和朱亮先生在《品牌天机——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16条黄金法则》一书中明确提出,做品牌的第一条法则就是社会责任法则。但是,当时不少企业在和我谈合作或听我讲课的时候,认为讲社会责任有点空,社会责任怎么会关于企业生死存亡?但是,不幸言中,企业一批批倒下去,不少老板现在有点羞愧和后悔,我反问道,为什么你不早点认清呢?现在处于经济低潮,钢结构企业一定要学会“忍痛割爱”,特殊意义的关系营销要适可而止,务必踏踏实实地搞好品牌营销。百年生意,品牌第一,顺势而为,未来的奇迹就属于你。

难题四:品牌之路到底怎么走?

大家都看到了,有强势品牌做支撑的企业,更能抵御危机的侵袭。换句话说,危机当前,钢结构企业更需要做品牌。而且,这个时候做品牌,只要方法得当,相应的成本会更低,见效的速度也会更快。

当然,必须指出,做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品牌的世界里耍不得小聪明,依靠套取咨询机构的建议方案,“借鉴”咨询机构的运作思路,或“挪用”他人一两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距离塑造一个强势品牌还相当遥远。

因此,钢结构企业应该从战略高度,高屋建瓴地制定品牌战略规划,导入全员品牌管理模式,一步步精心实施,让品牌规划全面落地。唯有如此,钢结构企业才能切实做好品牌。潮峰钢构、杭萧钢构和三维钢构都曾做得很好,值得同行学习。具体的品牌策略我在过去的几年已经谈了很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见《生还是死,中国钢构企业大抉择》系列文章,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作者:谢付亮 管理大师

谢付亮,著名品牌专家,15岁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19岁毕业,29岁被聘为客座教授,10余年品牌运作经验,专注于“一分钱做品牌”,历任美国、日本等跨国公司品牌经理,现任远卓品牌机构(www.yzpp.com)策划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