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史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各位,现在打开电视,你就会在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卫视黄金时段看到一个“送长辈,黄金酒”的广告频繁出现,几乎完全续承了脑白金、黄金搭档“简单重复”的广告风格和策略,打的依然是中国传统的礼品市场。
2009年春节前后传来的消息显示,山东(潍坊、淄博、青岛、枣庄一带)、河南新乡、山西长治、四川成都、湖南长沙等区域市场,都出现了旺销甚至火暴的市场现象。
据业内人士反映,春节期间山东胶东一带,在没有任何优惠政策,甚至苛刻的条件下,经销商都抢着进黄金酒,而对于其他普通酒,即便是赊销,经销商也不想卖,因为卖不动。两相比较,真是耐人寻味。
没错,这正是称为“中国消费者心魔”的“营销巨人”——史玉柱的又一作品。不过,他现在又冠上了另一头衔——“中国礼品酒营销第一人”。
与“黄金”结下生死之缘的史玉柱打造的“黄金酒”又火了!这在2009年春节期间成为一道亮丽的市场风景,这在金融危机下的殊时期,无疑又成为一个消费市场的热门话题。
据悉,在史玉柱开始实施全国“电视轰炸”前的一段时间,“黄金酒”选择了山东青岛、河南新乡两个样板市场作试点,青岛5个月投入广告费用300多万元,回款1,600万元;新乡投入46万元,回款近350万元。成绩斐然,超乎想象。2008年10月初,据德奥公司的一份调查和媒体记者反映:青岛市民近三个月购买最多的白酒是地产“琅琊台”和“五粮液·黄金酒”。
试销的成功使史玉柱信心大增,有了安全感,决定大干一场。2008年10月28日,史玉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正式开辟继保健品、银行投资、网游之后的第四战场——保健酒市场,与酒业巨头”五粮液”进行战略合作,由巨人投资,担任黄金酒的全球总经销。史玉柱放言:“黄金酒”将在三个月内为其赚回10个亿。2008年11月18日的央视“黄金资源招标会”上,史玉柱以4,330万元高出去年1,180万元的价格拿下2009年1~2月《新闻联播》结束后7.5秒的广告,同时,在全国各地方电视台也铺开大网。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黄金酒”总计投入3亿元广告启动全国市场。
“黄金酒”只为送礼而生
据了解,目前,几乎所有的中国白酒企业都在做类似黄金酒的“礼品酒”。但是有很多生产礼品酒的白酒企业却不看好这种“送礼酒”的未来。当然也没有一枚“礼品酒”做出名堂,让人眼前一亮的。
“送礼”是“最中国化”现象,最不需要培养的市场,生生不息,越演越烈,且市场大得无法估量。“送礼”有一个千古不变的思维原则:首先考虑给谁送,然后琢磨送什么,而且送的东西最好出身名门,讲究面子。
当“送长辈,黄金酒”的广告不分昼夜在全国各大媒体铺天盖播放时,很多人很长时间没记住“黄金酒”的功能,却记住了这句广告词和五粮液集团,“黄金酒”一夜之间几乎成了礼品酒的代名词。事实上,史玉柱正是这么想的,就叫消费者认为黄金酒是礼品酒的待名词而不是保健酒,在许多商场,留心一下就会发现,黄金酒都标有“不许当成保健品卖”等字眼。
应该说,这个“广而告之”是成功的:定位准确,引人注目,容易记忆,高频率播放。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有效的,大智若愚的史玉柱恰恰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切入这个最具深厚文化的送礼领域。史玉柱深谙中国消费文化。
据一位营销人士透露分析,史玉柱把“黄金酒”定位为礼品酒的营销思维是这样的:脑白金是子女送给妈妈和丈母娘的礼物,而黄金酒就是送给爸爸、岳父的礼物。
史玉柱认为,黄金酒必须独辟蹊径,进行消费者细分:首先把它当成专门孝敬长辈的礼物来卖,其次才当成保健品,所以,脑白金和黄金酒都是定位为礼品,是年轻一代孝敬长辈的最好礼物。脑白金的购买者主要是25岁到45岁左右的中青年一代,但消费者主要是中老年妇女。而黄金酒,其购买者同样是25岁到45岁左右的中青年一代,唯一不同的是,黄金酒的核心消费者是中老年男性。史玉柱希望,年轻一代小两口,一人拎着一盒脑白金,一人拎着一盒黄金酒。媳妇送给婆婆一盒脑白金,让婆婆能够肠胃好,睡眠好;儿子送给老丈人一盒黄金酒,希望老丈人越活越年轻。
为什么是史玉柱?
史玉柱的确是位商界神人和高手,他打造的“脑白金”,自诞生以来,连续10年畅销不衰,销售额超过100亿。尽管这种“没有文化含量”的广告手法和简单思维模式,经常被人批评和质疑,甚至漫骂和不屑,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史玉柱及他的“脑白金”,成为“中国营销的奇迹”和“成功案例”写入商学院教材。
如此说来,一个单品连续10年畅销不衰,平均一年销售10个亿,这对具有几百年历史的白酒产业来说,应该是一个巨大启示:目前,除了几个大品牌外,白酒企业单品连续10年畅销不衰,业绩超过100亿的能有多少个呢?
目前,与”五粮液”联手,由史玉柱亲自操刀的“黄金酒”即将掀起一轮销售高潮,这让有些白酒老总眼热的同时,也在看老史的笑话。当然,是“投机”,是“投资”,还是踏实卖酒,还是昙花一现,媒体已经传播得沸沸扬扬。
不过,人们还是愿意看到好的一面,把“黄金酒”当作成功的经典案例来研究。有行家分析认为,如果没有很大把握,没有前期的试点成功,相信商海沉浮多年,并经过惨痛教训的史玉柱,是不敢贸然砸下3个亿给电视台的,也不敢大放厥词:“三个月赚回10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