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一只足球的N种“踢”法(下)

踢法四:娱乐营销

领衔主演:章鱼帝

演技指数:★★★★★

一只章鱼改变了这个夏天,令本来就疯狂的足球更加疯狂,本来就自娱自乐的人们找到了更自娱自乐的方式。全民皆足球,全民皆章鱼,你可以没看过世界杯,但是你一定知道有一只神奇的章鱼。

从开幕式似乎就冥冥之中预示了这场在动物王国举行的足球盛宴,必然要与动物密不可分。于是,我们看到了世界杯中的屎壳郎惊动了动物界,猴子、猪仔及马儿都成了世界杯的占卜者,脱颖而出的则是德国章鱼帝保罗。甚至,在章鱼帝面前,贝利的“乌鸦嘴”已经成为全世界球迷的笑话。华丽丽的“章鱼帝”完全抢了贝利老爷的戏。

当然,本次世界杯章鱼帝100%的预测,却是一场公关营销,它的背后有一只强大的参谋团队。这支参谋团队根据数据分析、情报分析,基本上能够对一场比赛的走势作出判断。已经有信息披露,章鱼帝的饲料是人为可以控制的,它背后的参谋团队正是利用章鱼帝的饮食习惯,可以将预判的结果,通过章鱼帝的行动来展现给全世界的球迷。所以,章鱼才能称帝。

章鱼帝在全球引起轰动,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公关营销”范例。最终得利的是德国奥伯豪森水族馆,通过章鱼帝保罗的预测判断,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关注,知名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在章鱼帝的影响之下,德国奥伯豪森水族馆官方网站点击率暴增,欲前往该水族馆参观的游客也大幅增加,其品牌知名度一夜之间在全球鹊起。当全球都在津津乐道这只神奇的章鱼时,不知道水族馆背后的老板已经在梦里笑醒来了多少次:这个世界,还有比这更低成本、更好效果的营销吗?

你会不会因为章鱼帝而去德国奥伯豪森水族馆“到此一游”?这是你的自由。不过最新的消息是章鱼帝已经宣布要退休了,毕竟,物还是以稀为贵的,这是营销的永恒法则。

踢法五:微博湿营销

领衔主演:SOHO潘石屹

演技指数:★★★☆☆

喝啤酒看足球,对球迷来说,这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了。当然,如果那个邀请你一起喝啤酒看足球的人是潘石屹,这又会是什么效果?

这个邀请发布在潘石屹的微博上,第一条:为了让大家看好今年的世界杯,我们和青岛啤酒一起在三里屯SOHO举办“我爱北京三里屯,约你来看世界杯”的活动。从6月11日到7月11日,共有3000瓶(不锈钢装)的青岛啤酒赠送。5米高的LED屏在现场直播。欢迎大家。

第二条:上次有位微博上的朋友说,来三里屯SOHO看世界杯,青岛啤酒只提供3000瓶啤酒太少了。青岛啤酒看到消息后,马上决定增加到6000瓶。如果其他商家愿意提供吃的喝的,我们都欢迎,欢迎明天晚上大家来三里屯SOHO看世界杯。

效果如何?请看第三条微博:上次发微博介绍“我爱北京三里屯,约你来看世界杯”,许多朋友和机构来联系。我们又专门为媒体开辟了区域、房子和拍摄的地点,欢迎CCTV、新浪网等媒体的参与。也有一些厂家要给大家提供赞助。还有现场的表演,今晚是“激情啦啦队”的表演。

三条微博,轰动了北京和全国的网络。潘石屹用行动表明,微博除了具有新闻发布的功能外,还可以进行湿营销,要知道,潘石屹在新浪网的微博有超过100万“粉丝”,我们要担心的是现场人气会不会爆棚。

微博,正在营销圈掀起圈圈涟漪。一些敏锐的商人已开始将人们沟通的工具——微博,转换为营销工具,通过“湿营销”方式传播其信息和产品。微博鼻祖、美国商业网站twitter在短短两年半时间,迅速积累1亿多用户,估值则逼近10亿美元。在中国,微博刚刚起步但也发展惊人,其效果“湿”得惊人。当然,“湿”是一种隐喻,在新营销人士眼里,基于湿世界、湿社会和湿生活背景下的“湿营销”将是未来最具杀伤力的主流营销模式。

如果你的产品是象潘石屹的房子那样,针对的是这个社会的所谓主流、时尚、中产阶层,你将不得不被“微博”。乐观者认为,微博所爆发出来的营销效果有望像《未来是湿的》的作者克雷·舍基在书中所言那样,“正在动摇许多企业乃至行业的基本面,甚至还将出现覆灭的情形”。

踢法六:隐形营销

领衔主演:荷兰巴伐利亚啤酒

演技指数:★★★☆☆

足球与美女,终究是无法分开的一对儿。在世界杯还没有拉开帷幕的时候,各国都在热火朝天地选拔足球宝贝,就是最好的印证。但中国的企业往往仅限于选选美女而已,至于在美女身上如何“榨”出更多的利润和影响来,却往往不被重视。

相比之下,巴伐利亚啤酒公司(Bavaria Beer)的做法似乎更为聪明。

从德国世界杯,到南非世界杯,荷兰的橙色迷你裙美女一直都是世界的焦点。与上一届相比,这一届橙色美女阵容更庞大。36名年轻女性穿着荷兰球迷常见的红白色服装,在荷兰—丹麦比赛中,进入场馆前排观赛。但比赛开始不久,她们就脱下外衣,仅穿橙色迷你裙,利用唱歌和跳舞的动作吸引现场观众和摄影记者的注意,多次出现在了电视转播的镜头中。这下,国际足联可不高兴了,在比赛进行到下半场时将这36名女性驱逐出场,并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问询。

穿什么服装,是球迷的个人自由,不过服装上小小的LOGO却说明了这是一场有预谋的营销活动。

作者:李志起 初入职场

北京CBCT品牌营销机构 董事长 影响中国营销的十大人物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 为超过100家中国企业提供过品牌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