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女。我妈说一月给我1500生活费。后来混了新生群,里面的学长学姐说一个月2000不够花。在北京本地读高中的同学也说,建议一个月2000。这个是真的吗?如果这样,我应该怎么和我妈说?我妈认为一个月1500够够的⋯⋯
查看全文大学宿舍夜猫零食小卖部如何打开整栋楼的市场?
在宿舍开了个小卖部,想要科学有效的管理小卖部使其有稳定的收入,现在拥有完善的平台,可以在线选购在线支付。主要就是如何去宣传,培养这栋楼夜晚21:30-23:30消费的习惯。
查看全文昨天双11,我没给女朋友买单,她生气了,是我的错吗?
之前已经帮她买了1500的衣服了,我月工资才6000。主要是我觉得她买的都是不需要的,消费不理性。还有就是她虽然没明说要我买单,但我听出来有那个意思……
查看全文东京和京都的生活消费情况?
明年会去日本读书考大学院,在选择语言学校方面略摇摆不定。家里条件不算特别富裕,所以不想再让父母给生活费想自给自足。1.想去东京,毕竟是日本资源中心,好大学也多,方便联系教授。但是害怕物价、房租过高,打工无法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2.有个哥哥在京都的语言学校读过两年今年毕业,是很好的学校,我也算打算如果去京都就去哥哥那里,京都的物价什么的也许比东京稍微低一些,但是心里还是念着东京好。所以主要还是担心生活方面的消费问题。不知道普通情况下的打工(晚上9,10点之前)能不能让自己自给自足呢?
查看全文为什么大多数人更愿意消费服饰而不是书籍?
首先,一件服饰给消费者带来的益处可能是时下追逐潮流的兴奋,这种兴奋并不一定能持续很久;而一本书给读者带来的却是阅读的体验、知识的积累、思考的空间和觉悟的提升,可能会终身受益。其次,书籍比服饰普遍售价低,名家名著也比服饰设计师品牌便宜;虽然,平均而言,无论是设计成本还是生产成本,一本书都不比一件服饰少。最后,如果服饰撞衫会给消费者带来尴尬,但是同一本书给人带来的阅读感受却因人而异,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样的理性分析下,书籍应该比服饰更具有消费价值,性价比更高。但是大多数认却更愿意逛商场而不是逛书店。一本外文原版书几百块就被嫌贵,一双靴子上千人们却习以为常,一个包包上万也有人趋之若鹜。为什么大多数人宁可把时间和金钱消费 […]
查看全文如何能判断出一件衣服贵不贵?
之前在国外买了一件蛮贵的衣服,朋友们一眼就看出来它很贵。但是对方没有摸它的质地,没有拿起来看线头的。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判断出这件衣服的价值呢? 还有就是,通常情况下怎么判断一件衣服的质量是不是好的?----以下是添加的部分---首先感谢大家的回答。由于众说纷纭,有的朋友说看logo,吊牌,看是什么牌子等等,所以我觉得要添加说明以下:因为我那件衣服是小众牌子,在国内完全没有专卖店而且没有广告。是在国外逛街的时候偶尔看到特别喜欢所以买下的…就算朋友直接翻看那个logo也不会知道是什么(更何况她没有)。这就更不要说什么吊牌价格,完全没有(穿之前已经剪掉了)衣服上面也没有任何logo,是纯棉的,上面有一点点刺绣和钉珠而已。所以我 […]
查看全文在发达国家,诸如英法德日美这样的国家,维持正常的消费需要多少月薪?
关键词:发达国家;正常消费; 首先发达国家的定义大家都知道,那我就定义一下我所谓的正常消费吧。 水平大概是:每月看3-4次电影;吃3次大餐(两个人在北京花费¥100-200这种水平的大餐);每两月或者三月吃1次豪华餐(人均¥200以上的这种);健身房包月健身(或者包年、包半年) ;租住普通单间,条件正常,有空调有热水器;其他吃饭按照每天¥40算;交通工具主要乘坐地铁、公交。 我想知道相较于国内,发达国家的这些消费金额和国内对比区别有多大?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才能比较能够负担得起这种消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