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逆向整合”时代的到来

    多年前,海尔集团张瑞敏曾预言:海尔的最大对手不是跨国制造企业,而是像“沃尔玛”这样的跨国商业巨头。

  确实,在沃尔玛这类商业巨头面前,即使如可口可乐、宝洁这类制造业巨头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商业巨头们改变了既有的游戏规则,甚至出现了“品牌覆盖”现象,即商业品牌(如沃尔玛)对制造业品牌(如宝洁)的品牌覆盖。

  品牌覆盖非常可怕,在国美、苏宁等商业品牌面前,家电品牌已经黯然失色。除象征性商品(如奢侈品),制造业品牌基本上已经失去了与商业品牌讨价还价的筹码。

  KA的出现,开启了产业链“逆向整合”的时代,制造业纳入了商业巨头的整合范畴,并且,一站式购物的基本特点,使得现代KA容纳的品类几乎是无限的。

  由于“中国制造”在全世界的普及,原来属于小众、分众消费的高附加值商品的附加值被打掉,原来的“品牌阶梯”让位于“品牌相似”。进入KA的商品品类,基本上都是品牌相似的,反倒是传统百货商业和专卖店的商品品类保留了品牌阶梯的特征。

  但这也造成制造商的窘境:越是相似的品类,制造商越是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产品的销量由品牌决定的并不多,反倒是在KA的表现决定着销量。

  在KA庞大的品类群和品牌群面前,任何单一品类和单一品牌都微不足道,KA的优势是压倒性的。

  厂家面对KA的困惑

  目前,厂家操作KA的模式不仅是同质化,简直是标准化。厂家必须按照KA的既定模式和流程操作。按现有KA模式,谁也无法取得竞争优势。

  厂家普遍感觉:投入70%的人员、政策,确实可能产生70%的销量,却只贡献30%的利润。最初,KA销量在厂家整体销量所占比例不高时,厂家把KA当做展示形象的窗口。现在,KA已经成为销量的主要来源,如果在KA无法赢利,可能就意味着整体无法赢利。

  是什么造成了厂家在KA整体无赢利?这是由中国KA独特的生存环境决定的。

  中国厂家的分散和KA的分散,造成了生产厂家与KA目前难以实现双赢。由于KA的集中度不高,大量KA面临生存压力,“向上游转移压力”是KA近乎本能的求生反应。同时,生产厂家的集中度不高,大量中小厂家不计代价进KA无疑抬高了KA的进入门槛。

  中国“双分散”的产业环境,造成了制造商与KA之间只有战术层面的合作,缺乏战略层面的合作。比如,沃尔玛在全世界只有一个采购中心,但在中国却有很多个采购中心。沃尔玛也想采取美国的操作模式,但不成功,被迫向中国的市场环境妥协。

  “总部(厂家)Vs总部(KA)”,这是成熟国家的操作模式。“代理商Vs分店”,这是中国KA的惯用操作模式。

  上述操作模式的差异,注定了面对巨大竞争压力的KA门店,最佳的解脱方式是“压力转移”,即KA把自己的生存压力,以费用转移的方式转嫁到供货商(厂家)身上。目前,KA收取的数十项费用,已经超出了正常经营的范畴。但面对压力,哪个KA敢不这样做呢,哪个制造商又敢不低头呢?

  跳出“进贡模式”的禁锢

  在现有思路和模式下做得更好,这是许多企业的愿望。但与KA的合作方面,在“更”字上下工夫却注定无法成功。因为操作KA的做法没有门槛、没有专利保护,任何一种做法只要有效,就会被快速模仿和复制,最后快速失效。

  加大投入,拖垮对手。很多具有优势的厂家曾经如此思考。但中国的KA还不成熟,还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在快速成长阶段采取这种做法,可能还没有拖垮对手,反而拖垮了自己。

  制造商必须明白:KA给供货商出这么多难题,是因为KA自己无法解决自身的困难,只有采取“困难转移”的方式。KA的问题越多,生产厂家的日子就越困难。生产厂家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KA的困难是如何形成的呢?

  自从沃尔玛开启的“天天平价”模式早就被业界奉为圭臬。然而,当所有KA都如此操作时,“天天平价”就成为制造商的“利润杀手”。沃尔玛等KA对价格的倒逼,甚至已经逼得生产厂家接近成本的底限,甚至只有通过“违法”来降低成本了。

  西方企业一向以附加值培育忠诚顾客,一旦开启了平价时代,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而被动纳入KA体系的供货商也没有什么反抗能力。

  只要不有效地解决KA的赢利模式问题,“进贡模式”就永无尽头。凡是零和游戏,都是无法持久的,必须找到双赢模式。

  均衡状态的KA模式

  经济学有这样的规律:任何不均衡状态最后都要趋向均衡状态。目前,KA与供货商严重不对等,部分实力不足的供货商势必要在逆向整合中被淘汰。但是,对于已经实现产业集中的行业而言,能够达成均衡状态的操作模式有以下三种:

  模式1:品类整合模式

  KA“天天平价”的运作模式,使得KA进入了“规模不经济”的轨道。多数KA意识不到这一点,仍然按照规模经济的模式,通过更低的价格扩大规模,通过向供货商“费用转移”弥补规模不经济的损失。在短期,这种方式有效,但长期无效。

  品类整合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品类整合不仅能提高KA的赢利,而且不会伤害KA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作者:刘春雄 管理新人

现任职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副总编,主要研究方向:营销工程、客户关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