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交互控制:一种柔性管控

    传统管理控制依据规则形成的组织“惯性”与“惰性”,让公司处在环境不确定性的风险之中,交互控制是解决这种环境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交互控制的解决之道在于“以柔克刚”,特别是人际沟通方法,帮助企业探索新规则。

  2009年,一篇网文《十分钟的悲剧》迅速流行:2008年9月15日上午10点,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公布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10分钟后,德国国家发展银行的外汇掉期自动交易系统,依照预设程序向雷曼兄弟公司即将被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3亿欧元。这是一笔有去无回的资金。

  德国财政部主持对这一事件的内部彻查,调查涉及该银行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国际业务部经理、外汇交易主管乃至外汇交易系统管理员,然而,大家似乎都存在“合理的免责理由”。

  根据调查声明,这篇网文存在一些失真细节。比如这笔交易自动执行的时间为当天上午8点37分,而非10点10分。但正式调查也认为: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在内部业务监管程序上,确实存在有失妥当之处。这种失误的原因不在于公司内部哪一个具体人员,而是整个公司的“控制系统”出现问题,从而导致这一事件无可逆转地发生。

  管理的控制职能与管理控制系统

  管理的控制职能

  说到“控制系统”,先要明白什么是“控制”。早在20世纪初,以法约尔为代表的管理学者在对管理职能的界定中,把“控制”列为与“计划”相对应的一个重要职能。一般说来,它指“使组织活动按照计划规定的要求与标准展开的过程”,这一界定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制定控制标准、测量与评估工作、采取纠偏行动。

  早期的企业,由于生产过程相对单一,外部环境的变化较为稳定,控制职能实现起来也比较容易,只需要按照行业惯例,检查相关标准即可。进入20世纪中后期,随着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大量使用与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企业经营规模开始变得越来越大,集团化管理、跨国化经营成为大型企业组织发展的趋势,企业内部管理层级纵向设置增多,横向交互复杂,计划活动变得空前细致。一家大型企业集团,每个财年往往需要至少花上三个月时间用于计划下一年度的各项工作。相应地,管理人员围绕既定标准展开控制的过程,也变得越发困难起来:一方面,企业的控制工具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组织控制的需求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这一情况下,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系统就变得非常必要。

  管理控制系统

  管理控制系统,就是将各种分散的、作用不一的控制工具组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框架,用于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

  组织建立管理控制系统的范式不一,手段各异,但实现组织目标是管理控制的起点和唯一方向。组织目标有整体、群体与个体之分。整体目标如实现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群体目标还包括群体激励、组织地位等差异化的因素;个体目标则更为复杂多样,工作满意度、人际需求都可能成为个体的具体目标。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整体目标、群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同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至少不会自动协同。同时,组织为实现整体目标,往往需要精心构建一套组织管理体系,以便将实现目标所需的各项任务在组织成员中进行合理分配。由此,管理控制系统除了围绕传统控制职能进行目标监控外,还需要解决两类问题:一是组织可控,即围绕目标的实现,通过组织管理机制创新,使各层级成员的工作目标一致;二是过程可控,即在工作任务的分解与实施中,解决好协调与激励的问题。

  实现组织可控的角度较多。从治理层面上,集团人事外派、接班人计划、SBU制管理、内控体系建设等都是日臻成熟的控制工具;从组织体系建设上看,利润中心专业化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是对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分类管理的组织创新;从制度建设层面,分权手册管理可以明确集团总部与下属单位的责权配置,引入相对业绩(PRE)的报酬契约设计可以更真实地显示下属单位的工作业绩,组织内部利润中心转移定价的市场化以及对作业活动驱动因素的精细化分析,能使组织成本控制潜力不断被挖掘。

  很多企业以实际行动推动控制工具的创新来实现过程可控。战略地图的使用,让企业庞杂且相互关联的计划分解过程,有了因果逻辑关系的主线,企业由此可以层层绘制目标实现路径图;财务模型的编制与监测,让企业静态的报表具有预测的功能,可以从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中,合理推断出未来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与损益变化;IBM公司实施的个人业绩承诺(PBC)则让考核变得更加生动,在这种考核机制下,目标与行动方案一起被“承诺”,考核不仅看目标的完成情况,还判断个人的计划制定水平,而且不同岗位性质的管理人员,由此可以在同一层级上对绩效状况进行对比。

  规则的失效与交互控制

  管理控制系统曾带领一家家企业实现业绩稳定增长,但也容易将成功企业引入歧途。2012年1月,伊斯曼柯达公司提出破产申请。伊斯曼柯达公司在光学成像市场的长期积累与战略坚守,让其获益良多。但随着数码相机的日渐风靡,传统市场日益萎缩,再加之对数码业务重视不足,这家百年老店最终未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福特汽车T型车的发展悲喜剧又一次重演。

作者:罗彪 初入职场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香港招商局集团联合培养博士后、市场处副处长;安徽电视台广告部大客户服务中心执行主任、安徽金鹃管理咨询公司常务副总。中国科大管理学院MBA中心副主任,工商管理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