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在工商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始于1927年霍桑实验的第二阶段,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梅奥组建了由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等构成的研究小组,对企业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等展开了研究,并得出企业中的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及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的结论,为管理学进入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奠定了基础。此后,康纳德·阿伦斯伯格、埃利奥特·查普尔、伯利 · 加德纳、罗伯特 · 盖斯特、梭伦 · 金博、弗雷德里克 · 理查德森、奈拉德 · 塞尔斯和威廉姆 · 弗提 · 怀特等人类学家针对人类学在工商企业管理领域的运用做了一些碎片性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管理学发展到文化管理理论的新阶段,人类学在工商企业管理领域中的研究才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大批企业开始应用人类学的知识为企业发展服务,并雇佣人类学家到企业工作。从历史进程和发展实践看,人类学主要应用于工商企业管理的四大领域。
人类学在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中的应用
人类学在企业战略规划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人类学知识在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中的应用和人类学者参与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两个方面。对企业在产品与市场的关系、产品选择与发展,以及投资项目选取和运营思路等方面,开展战略性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战略背景和战略假设的界定。文化人类学家文森特·爱德华兹,研究出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背景和企业行为的交互模型”,该模型的应用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案例,模型假定各种背景的机会和制约功能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权衡的社会结果,进而对社会现存的背景机会和制约功能产生影响,同时又创造出一批新型的背景机会和制约功能,形成一组新的相互关系。企业如何利用这些背景机会,克服各种背景制约,以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是这个模型应用价值的核心。爱德华兹认为,能否有效利用背景资源和机会使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进行正确的决策,释放出创新的潜能,规避企业内部和企业整体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二,战略规划的制定。人类学家参与到企业战略规划制定的资料收集、制定、执行、督导等行为中去,主要是缘于人类学家对田野调查的独特专业情结,而不是因为他们所掌握的关于战略管理的知识。在企业战略环境背景下,人类学家对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行为与发展展开调查和研究;在详细研究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和生产能力,社会对企业产品需求的评估,确定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定位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各种可能的风险防御措施。人类学家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除了依据生命周期理论,还关注近年来在人类学界发展起来的快速评估法(rapid assessment procedures)、多方检证法、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对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的重大发展项目进行评估,对项目在不同区域布局和发展的情况进行预估。
国内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学校的学者已经参与到企业战略规划的研究中去,他们的研究成果在企业中的应用,为企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类学在产品和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人类学家介入这一领域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产品研发和工艺革新更加适合使用者,使产品和工艺本身充满人性,符合人的使用习惯和社会习俗。荷兰着名人类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提出“五个维度的心智程式”,即权利距(用来检测任何社会或群体里人们之间的平等性)、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用来检测社会内部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女性主义和男性主义(用来检测社会性别角色)、不确定性规避(用来检测社会或群体面对未知时的焦虑程度,害怕意味着不确定性强规避,好奇意味着不确定弱规避)、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用来检测一个社会或群体满足人们需要时的时间观念)。每个维度都发展了一套量化标准,用其对目标人群的习惯和习俗等心智进行测量,可以为企业进行产品和工艺开发或改进提供很多详细的人类学建议。
人类学在产品和工艺设计及创新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为对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科研人员的设计和创新习惯进行研究,还要对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展开研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对企业的研发人员的研发思维惯性和研发传统展开研究,建构企业产品和工艺研发需要的人才队伍。另一个方面是对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如生活习惯、消费理念,消费者所属群体的不同阶层人们的消费差异与产品定价和外观设计,消费者群体的最大禁忌和最期望实现的功能和价值理念等展开研究。还需要指出的是,研发人员的研发文化、传统、人员个性、现有知识结构,与人类学者的研究结果能否结合起来,促进产品和工艺的研发既能够满足当前消费群体的需要,也能够符合未来消费群体的潮流和发展方向,规避技术陷阱,避免出现类似日本家电企业集体溃败的情况。
人类学在企业对内管理中的应用
人类学在企业对内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方面,人类学者可以针对企业的组织与企业的效率、组织设计中的命令链、管理跨度、委托和授权,以及按照功能、产品、顾客等标准而导致的不同组织结构分类等官僚管理特性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展开独立的调查研究,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的方案。另一方面,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展开独立调查,有助于企业减少决策失误、避免交流障碍、防御风险,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企业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决策、信息交流和控制等组成部分。从人类管理发展的历史脉络看,决策的成败主要依靠非数量分析或主观分析,人类学者对企业内部的综合观测和研究,往往有助于这类问题的解决。从国内外工商人类学应用的实践来看,在企业内部管理领域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