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三次工业革命来概括这个时代的信息爆炸、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浪潮,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正如蒸汽轮机给人类的生产活动带来了新的动力,电力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通讯方式,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正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两个方向
这场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初露端倪。当时,IBM曾设想,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信息。尽管这一设想尚未完全实现,但事实正如郭士纳所言,这个过程缓慢而坚定。我们很难预测具体的路径,但我们知道未来的方向。第三次工业革命最终得以完成,必将依赖几个重大的推动因素,而这些因素似乎可以归结为两个方向:云+端+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分布式能源的普及。
信息技术的成熟如果说两三年前,CIO们对云计算的认识还只停留于谈论阶段,那么今天,云计算已经完全到了普及和实施的阶段。这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事实:首先,云计算的技术架构在硬件设施、软件部署上已经实现,将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大幅普及;其次,随着CPU成本的飞速下降和虚拟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智能终端上的普及使用,端将更为普及,能力也更为强大;第三,数据分析技术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把商业数据、设备数据、人类行为数据以非结构化的形式在后台集中起来,进行非结构化的分析和挖掘,使企业对客户行为乃至设备使用有更深刻的洞察。2012年,全世界大概有十万亿个可以与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的设备,而对这些设备数据的分析和洞察将使我们对于商业、工业的下一步发展有一个全新的理解。2012年11月,GE公司在美国高调宣布进入工业互联网时代。如果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初期是由商业和社交驱动的,那么当工业企业开始进入电子商务、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时候,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就真正地开始了。
分布式能源的普及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能源的革命,人类将摒弃化石能源,并最大程度地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他的构想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包括社会化媒体技术,最大程度地进行分布式能源的使用,从而改变传统能源的集中式使用。集中式能源在美国、中国最为强势,而分布式能源已经在欧洲、澳洲大行其道。集中式能源的使用是传统能源的权力结构决定的,譬如中国,几大发电公司如果不能放弃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管理和使用方式,进而投资发展分布式能源,中国就很难走出目前的能源困境。当前,中国60%以上的能源来自海外供应,能源使用结构的变化才能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而这一改变需要国家能源产业政策的驱动。美国虽然也有类似的问题,但是美国在非常规能源特别是页岩气方面的突破,已经使美国从能源进口国变成能源输出国,这一改变将深远地影响世界能源格局乃至政治格局。未来的世界能源图景应该是分布式能源为主体的,这个趋势不可忽视。
新技术涌现
平台之争
虚拟化技术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的技术,这方面以美国公司VMware和Citrix掌握的技术为代表,但是相信中国公司会逐渐进入这些领域,因为这是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但是最重要的是高效地利用云计算技术,为客户提供可持续演进的产品和服务。这就不得不提到客户终端应用的开发平台,我认为,未来的中国会出现很多模块化的平台级公司,以及基础的操作系统公司。
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毫无疑问是国内“云产业”最积极的引领者之一,其理想让人尊敬。但是,他还是在用电信运营商的思路打造云平台:先建立基础设施,再联合软件开发商做软件,这条思路类似于中国移动这种增值服务商的角色,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尽管云平台的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很重要,但云时代最重要的是软件开发平台。他鼓励中国企业从开源软件环境入手来开发软件,但是只靠开源软件环境很难形成产业规模。因为,众多软件开发商需要的是一个开放的、模块化的、可以持续扩展的平台。这个平台类似于安卓系统和苹果的iOS系统,应用软件可以在此平台上升级,而该平台最终将推动商业化软件开发的中小企业发展。硬件建设将不是问题,能够使软件开发效率大大提高的软件开发平台将是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
2012年9月,阿里云系统被谷歌指称抄袭安卓系统,这个应该是阿里云平台的痛点。可以说,阿里巴巴的梦想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平台,更重要的是软件开发平台。
成都市政府曾发布消息说要打造中国软件之都,然而,如果没有自己的平台,而只是在iOS系统或安卓系统上做软件开发的话,那么最好的结果也无非是信息时代的富士康。目前移动互联网行业有三个平台,iOS,安卓系统和Win 8系统,它们的开放与封闭完全取决于商业利益之争,将来的格局如何还很难说。中国是个大市场,如果没有自己的平台级企业,就很难掌握将来的经济命脉。我看到,有一些中国企业是有这种做平台的倾向的,阿里巴巴和华为都在做;京东在做垂直一体化的电子商务,在自建物流,如果可以跟上游产业链有效整合的话,可以是一个差异化的纵向平台;腾讯拥有广大的用户群体,但是微信很难形成交易平台。互联网的精神不是垄断,而是自由和创业的精神,我相信中国企业会在这方面取得一些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