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凭借“默式”风格和收购兼并缔造了全球化传媒帝国,然而缺乏普世价值观的激进商业模式或难以持久。年事已高的默多克至今仍大权独揽,令其子女与职业经理人无法共存并顺利实现权力交接。
近两年的全球媒体行业可谓进入多事之秋。2011年传媒巨头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旗下的《世界新闻报》曝出窃听丑闻,引发社会各界对媒体从业道德的质问。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作为新闻集团掌门人一时为千夫所指。窃听丑闻使得新闻集团与默多克家族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也再次令默多克的传媒帝国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再过不久,默多克就要迎来他82岁的生日。时至今日,其仍然牢牢掌握着新闻集团的大权,无法实现权利交接。默多克一手创立的媒体帝国,在他离开后能否由家族传承下去?其领导风格和商业模式对企业传承的影响,值得终将要面临家业传承的企业家们借鉴。
默式风格+收购兼并 打造传媒帝国
1952年,默多克从英国牛津回到澳大利亚,从去世的父亲那里继承了他的第一份报纸,由此创立了一种“默式”现代小报风格,即在新闻报道中加入大量的体育、娱乐内容,以及赚足眼球的丑闻、八卦消息,再配上耸人听闻的大标题。
1968年,默多克竞得《世界新闻报》,成功进入英国报业市场。在获得所有权的几个月后,一篇来自应召女郎克里斯蒂娜·基勒描述其与前英国陆军大臣(原英国内阁职务)约翰·普罗富莫的短暂恋情丑闻的连载,让默多克从默默无闻变得名声大振。1969年,默多克购得《太阳报》,将其改版为小报,把情色作为报纸打开市场的重要卖点。通过刊登穿着暴露的女性照片,《太阳报》的销量在发行后100天内暴涨至150万。争议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大众的习以为常而平息,而《太阳报》的销量则日益攀升,成为英国最畅销的日报。在最为鼎盛的1997年,《太阳报》每天拥有1000万读者。
“默式小报”风格的背后,是默多克对报纸发行量的狂热追求,他认为,发行量是衡量一份报纸质量好坏的标准。为了增加发行量,默多克可以毫无顾忌地降低报纸的格调以迎合读者的胃口。他曾经对编辑和记者毫不客气地说:“别再为赢得普利策奖写文章了,还是发表一些读者喜欢的内容吧。”传统意义上的严肃新闻在默多克的报纸上没有立足之地。
默多克并不满足于占领低端小报市场,他将触角慢慢延伸至高端严肃报纸。1981年,默多克买下在英国颇有权威的《泰晤士报》以及以调查性新闻报道著称的《星期日泰晤士报》。面对严肃报纸,默多克持有的态度与他对世俗小报如出一辙。《星期日泰晤士报》归于其名下的第一个截稿日,默多克出现在新闻编辑部,对编辑们说:“《太阳报》与《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唯一区别就是前者比后者更受欢迎。”《星期日泰晤士报》在默多克接手后,陆续新增了新闻评论、风尚、体育、旅游、文化等板块,以此来吸引读者。
默多克通过先占领低端世俗小报市场,然后延伸至高端严肃报纸,在不同的国家打造着他的报业帝国。在美国,默多克通过收购《纽约邮报》并将其化身为“默式小报”,成功打开美国小报市场。2007年,默多克获得了在财经类报道上久负盛名的《华尔街日报》,开始了他在美国高端报业市场的征程。
“默式风格”所到之处大受欢迎,而默多克能够建立起如此强大的报业帝国,得益于其在兼并收购方面的突出才能。从继承父亲的报纸以后,默多克通过不断兼并收购进行扩张,而在一场场收购竞赛中,他从未输过。默多克有意收购道琼斯时,拥有道琼斯百年之久的班克罗夫特家族最初并不乐于转手。但是,最终默多克还是促成了这笔交易,将道琼斯旗下的《华尔街日报》收入囊中。他对并购的痴迷使新闻集团成长为一个全球化的媒体帝国。除了报业,默多克还拥有美国福克斯电视台、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英国天空广播公司39.14%的控股权以及分布在澳大利亚、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多家电视台和电影制作公司。
默多克,作为一个拥有强势作风的领导者,对新闻事务事无巨细均要过问。而他对抢眼球新闻的偏好,迫使下属们不择手段去获取新闻线索。为了争夺消息源,编辑们不惜尔虞我诈,甚至彼此监听,互挖墙角。2006年,时任《太阳报》主编的布鲁克斯接到警方通知,她的电话遭私家调查员格伦·穆尔凯尔窃听,后者受雇于《世界新闻报》。对爆炸性新闻的极端诉求,造成了编辑们之间的恶性竞争,而这种恶性竞争成为窃听行为产生的隐患。
默多克对新闻的偏好,表面上极端粗俗,内在则包含了一种对统领社会价值观的反叛。默多克在牛津求学时的导师、历史学家阿萨·布里格斯回忆说:“他从来都没想过要跟随英国主流价值观,他想要追寻那些英国人生活中许多人避而不谈的方方面面。”
缺乏普世价值观,难以长存于社会
从开始经营报纸的那一刻起,默多克就致力于打破新闻界权威的束缚,从读者多元化的需求入手,满足各类读者对新闻内容的偏好。虽然他的报纸很多内容非常极端、偏激,但是不可否认,他给大众提供了更多阅读选择。若是没有默多克,英国现在只会有3份全国性的报纸,而因为默多克,这个选择范围变成了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