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揭示企业经营循环的奥秘
(一)现金与资本
现金,是指货币及其等价物。资本,是指能带来增值的货币、商品等,资本的最初形式一般也表现为货币。二者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假如我拥有1000元,然后对你说:“我给你1000元,你再给我1100元。”很显然,这个要求是不合理的,这种交换是不可能被接受的。但是,让我们换一种方式:假如我还是拥有1000元,我先用这1000元去买了一个凳子,然后再告诉你这个凳子如何如何好,而你需要这个凳子,于是就以1100元卖给了你,交换成功了。对你来说,你付出了1100元现金,得到了一个凳子;对我来说,通过这一买一卖,我最初拥有的1000元现金变成了1100元,实现了增值,实现了赢利的目的。
从这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简单的现金并不能带来更多的现金,无法产生赢利,因为在理性的情况下,不可能实现不等量的现金之间的直接交换。现金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转化成其他各种各样的商品和资产,从而实现了交换。这是因为,不同的商品或资产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这种需求与功能的差异性提供了交换实现的基础,从而提供了交换双方共赢的可能。但是,我们也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同一件商品或资产,而商品特别是资产的变现能力又比较弱,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交换对象,赢利就不可能实现。
同样,对企业而言也是这样。不管你的企业是在生产商品还是提供服务,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都是为了人们实现交换的需求与目的而存在的,你的经营和管理就是为了促进这个交换顺利实现。企业拥有的资产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现金资产、存货资产、生产资料、机器设备等,其中,现金的流动性很强,但是赢利性很弱;而其他资产的赢利性比现金强,但变现性较弱。因此,要想维持企业的日常经营,实现企业经营的目的,即实现赢利,就必须兼顾资产的流动性和赢利性,兼顾现金和非现金资产,兼顾资产管理和经营管理。
(二)企业的经营过程
从总体上来说,企业的经营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从资金到更多的资金的一个过程。
但是,我们也知道,简单的现金是不可能带来更多的现金的。企业要实现赢利,就必须先将现金转换为各种各样的资产,即先进行投资,再通过一个生产经营过程实现资本的增值,这样得到最后的结果,即实现赢利,得到更多的现金。
一般来说,我们假设一家企业新成立,投资者和债权人筹得资金,投入企业的初始资产大多数是现金。当我们没有进行投资的时候,这个现金叫库存现金;而当现金投入到企业里面去参加循环时,它就变成了资本,可以表现为固定资产,也可以表现为流动资产。
我们可以清楚地说明一个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当我们通过投资把现金投入到企业以后,它便参与了企业的一个经营循环。一般来说,企业首先会用投资者和债权人投入的现金去购买原材料、机器设备,聘请生产经营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原材料经过加工处理以后就会变成在制品,然后再经过各道生产工序,最后变成产成品。当商品生产出来后,即原材料变为产成品后,并不代表资本的增值就实现了。要实现增值,就必须将产成品投入销售环节。通过销售,客户与企业之间实现了交换,交换得来的现金叫销售回笼或资金回笼。回笼了现金以后我们才能参加下一次的循环。这就是一次现金变成资产,又变成更多现金的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销售商品的政策如何确定直接影响现金回收率的大小。如果企业销售商品的营销策略采用现款发货,企业的现金回款率会达到100%;如果企业销售商品的营销策略采用欠款销售,企业的现金回款率就会低于100%。
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个最终回笼的现金一定要大于我们当初投入的现金。企业的利润并不等于企业回笼的现金。现金的实现要经过从现金至存货、应收账款,再回复至现金的及时转换。企业的销售策略采用欠款销售时,虽实现了利润,但现金会停留在应收账款中。所以,从投入现金到资金回笼,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这里就涉及资金的时间价值问题。
(三)企业经营的五大奥秘
我们上面所说的这个过程,即从现金到资产再最后变成现金的过程,实际就是企业的一个经营循环,它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和赢利实现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个循环?我们要达到哪些目的?这个循环是不是有什么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循环的奥秘所在,也就是企业的顺利经营和良好发展的奥秘所在。
1.经营循环的安全
企业循环的安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生存环境的风险。高风险的企业经营环境,投资回报率可能很高,但投资者认为高的回报难以弥补高风险,所以往往会放弃这个回报的要求。
二是企业经营循环的安全。我们都知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风险无处不在。那么,我们所说的经营风险具体表现在哪里呢?它就表现在企业的经营循环断了,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有可能无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