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整体管理》连载二十一:清算破产与重组破产

清算破产与重组破产

有限责任制和无限责任制争论的核心,是破产责任由谁来负。

一旦企业真的处于资不抵债的破产状态,还会出现一个问题,是立刻清算呢?还是等一等,再注入点资金,让企业恢复活力?这就是清算破产还是重组破产的争论。

看上去,这种争论只是技术性的,但实际上却涉及到私有制社会的一个基本信念:“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涉及到“杨白劳怕黄世仁”,还是“黄世仁怕杨白劳”的重大问题。西方社会近代以来的基本演化趋势是,“黄世仁怕杨白劳”,债权人越来越软弱,而债务人越来越强大。

在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作为可采取的最后的手段,可以把债务人的身体砍为数段。中国的古代法律规定,父债子还,世世代代可以追溯下去。在这种规定下,一旦某人欠上债务,还不起债务,他就可能成为“债务奴隶”,用一生的劳动归还债务。

换成现代语言说,古代社会是债权高于人权的社会,也是产权高度清晰的社会。但是,现代社会逐渐向人权高于债权方向发展,向产权模糊的方向发展。1542年,英国上议院通过第一部破产法,该法的主要作用是汇集债务,在债权人之间合理分配破产债务人的剩余财产,并将破产债务人送进监狱。

不过,这部法律已经包含与古罗马破产法不同的因素:债务人解脱。一旦债务人被送进监狱,出狱以后的收入就可以免除偿还债务。也就是说,债务不再无限追溯。进监狱成为一次洗牌,人生游戏可以重新开始。

如果债务人滥用这部法律怎么办?他可以欠下大量债务,然后将债务悄悄转到他最信任人的那里,或者藏到某个秘密地点。然后,宣告破产,自愿进监狱。出狱后,再享用藏匿起来的财产。所以,这部法律标志着债务人地位的一次重大提升。

这部法律被新生的美国借用。但是,用了一阵子以后,出现了新的情况。1829年,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杰克逊总统关闭国有的第二美国银行,银行停止放贷,提前收贷,引起一场重大的金融危机。大批债务人资金链断裂,陷入资不抵债的破产困境。这大批债务人绝大部分都是拥有美国梦的诚实经营的业主,将这批业主都关进监狱,且不说监狱够不够用,美国社会的合法性都成问题。杰克逊总统直接成为攻击对象,很明显,是他将无数诚实经营者送进监狱的。上升一个层次说,自由市场经济的信念和破产法的现实出现了严重的冲突。于是,在1841年,美国通过第二部破产法,写入自愿破产条款。该款规定,当那些诚实经营的资不抵债人自愿申请破产时,可以给予债务免除。这意味着,一个欠债100万美元的债务人,只要他自愿申请破产,将现有的10万美元各类财产全部交给债权人之后,就可以免除其他债务。用游戏规则说,当游戏人发现手里拿到的牌不好时,可以马上认输,重新洗牌,重开一局。监狱不再是人生重新洗牌的必经阶段了。

可是,这样一来,即使诚实经营的债务人也会在申请自愿破产的前夕将部分现金和细软转移或藏匿起来。许多债务人在没有充分支付的前提下就被免除了债务。好在,当时这些债务人是欠第二美国银行的钱。杰克逊总统要废除第二美国银行,这账单就得由国库来付。

看上去,自愿破产法律只是解决美国一时的问题,但是,却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1849年,自愿破产原则写入英国法律。为什么?因为市场经济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繁荣期到来,所有的企业都利润丰厚,萧条期到来,大批诚实经营的企业都会资金链断裂,倒闭破产。也就是说,第二美国银行关闭只是提供了一个明显的契机,使大批周期性破产的企业主能够发出声音。正是这个理由,使自愿破产法律于1867年适用于美国公司。

1841年后,美国继续发生金融和经济危机,1857年、1867年、1873年、1882年、1890年是危机爆发的关键年份。1890年起爆发的这场危机特别严重而曲折,中间曾有过短暂的复苏。当人们以为前途在望时,1893年起却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从1893年1月到8月,工业股票平均市价下跌近一半。一年内有600多家银行和信用机构破产,各类破产事件超过1.5万起。1894年,94条铁路被拍卖,资本总额达11亿美元。在危机中,钢产量下降了18%,铁轨和机车产量分别下降了47%和70%。金属和金属制品价格指数下降44%,纺织品价格指数下降了26%。萧条一直到1895年,美国经济才进入真正的复苏阶段。”[1]

在危机的频繁袭击面前,人们广泛地认识到,企业经营的成功和失败并非取决于企业自身,还取决于日益依赖的经济系统的健康:“全国的首要利益取决于一个人能否继续他的事业,取决于能否为债权人和他自身的利益而保留他的财产,而不是变卖他的资产并把它们分给他的债权人。在萧条时期强制性地出卖财产和停业对整个国家,以及每个债务人和债权人都造成了损失。”[2](Warren,1935)

正是在这种社会共识下,1898年,第四部破产法出台,允许破产重组,债权人向债务人再次作出重大让步。理由是,债务人手里掌握着一个庞大的企业和市场网络,对债务人进行清算破产意味着危机的蔓延和加深,意味着企业网络的连锁倒闭。相反,债权人却只有少数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于社会关系不大。

作者:韩德强 管理专家

韩德强,1967年7月生,浙江绍兴人,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MBA讲授《企业战略管理》以及《管理学》两门课程。演讲深入浅出,风趣生动,逻辑严谨,充满激情,很可能是中文世界里最出色的演讲大师。清华大学卓越总裁班最受欢迎的讲师。曾连续七次为中国广州核电集团EDP培训授课。还为航天科工集团、赛特集团、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等大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