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夕阳的映照下,我正开车疾驰在返回上海的途中。晚霞将天边染成一片血红,仿佛要燃烧起来。经过一整天高强度的会议,此情此景令人心荡神迷。
Mark坐在我的旁边,眼睛已经合上。我轻声打开收音机,电台正在播放郭德纲的相声专辑。没听两句,我就忍不住呵呵乐个不停。Mark仍然闭着眼,冷不丁道:“Ben,你还笑呢,今天在会上你可把我刺激得够呛。”
每月一天,我都会带着十几位现代制造业的CEO,到一家标杆企业的现场,举行一场私人董事会。我惯用的开场白是:“按平均每人二十年的经验计,今天在这间屋子里,我们拥有近三百年的经验资本,远超任何一个个体的经验总值。相信通过结构化的分享,我们从彼此身上学到的东西会远超听一位老师讲课。来,让我们开始吧,你今天带来了什么问题?”
Mark带来的问题是,他在公司组建了研发中心,希望进行更多本地化研发,但研发团队始终找不到方向。小组成员在帮他明确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他身为领导者,却很少关注市场,单纯依赖KPI驱动创新,忽视了通过领导力发展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在建议环节,小组成员火力全开,给他这个CEO提出了不少期望和要求。Mark在公司内显然没受过这样的‘虐待‘,一边强作微笑状,一边笔走如飞,把大家的意见认真记录下来。
我伸手把广播的声音拧小:“良药苦口利于病,不让你在小组会议中听到一些在公司内部听不到的声音,还有什么意义呢?”
Mark睁开眼,直起身来说:“Ben,今天确实感觉很特别啊!你也没讲课,答案都是我们小组成员自己讨论出来的,为什么反而让我觉得收获更大呢?”
我点点头说:“这就叫学习的Web2.0革命。Web2.0的最大特点,就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生产者。你看在微信中,每个人都在生产内容与人分享,也同时在接收和评论别人的内容,而在过去门户网站的时代,我们看到的内容都是由腾讯和新浪等编辑好的。在移动互联的知识经济中,知识生产同样不再由某些所谓专家垄断,人人都可通过广泛的社会化协作参与知识生产,维基百科全书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知识的获取变得唾手可得,任何你不懂的东西,只要上网一搜索,就会跳出成千上万条相关资讯供你参考,读完十几条,你就变成半个专家了。所以,学习的方式必然发生变革,光靠过去单一听课的方式是不行的。”
“Web2.0,”Mark饶有兴味地琢磨着,”这个提法很新颖,你觉得从学习角度来说,到底它意味着什么呢?“
我把着方向盘,沉思了一会儿说:“如果一定要转换为专业术语来表达,我认为其核心就是同僚教学,英文可以叫Peer Coaching。 所有参与的同僚既是学生,也是老师,在培练师的引导下,围绕特定的实际工作问题,在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最后达到既解决了具体问题,又在实战中提升领导力的目的。我相信对于越资深的管理者,这种方式越有效。因为每个人的经验加在一起,超过任何一个讲师的能力。”
“为什么一定要用实际问题来驱动呢?”Mark追问道。
我不假思索地答道:“因为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既是改善企业管理的机会,也是提高个人和团队实战能力的最佳途径。过去我们采用的多是哈佛的案例教学法,但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分析别人的案例头头是道,面对自己的问题却寸步难行。这也正是行动学习得以兴起的原因,其实行动学习就是我们原来讲的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不过换了个听上去更学术化的名称而已。“
“那为什么一定要有个人在现场引导呢?我们自己讨论是不是也可以呢?“Mark步步深入。
“同僚教学是现场的艺术,所有的学习点都不是预先编排出来的,是随着现场讨论的展开迸发出来的,因此对引导者的现场驾驭能力要求很高。讲师的工作好似照着剧本演戏,而引导者的工作则似即兴演奏的爵士大师,没有深厚的功力,现场讨论就会沦为乱哄哄的茶话会,热闹归热闹,但于事无补。“
“好的引导者有三个层次:第一层,他要首先当好一个交警,小组讨论顺畅时,他可以人间蒸发,变成隐形人,讨论阻塞时,他才跳进去指挥交通;第二层,他要是个好的提炼者,他能认真倾听每一位发言者的讲话内容,并把其重点提炼出来,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接收到,把讨论不断推向深入;第三层,他要成为高屋建瓴的升华者,不失时机地把一个具体的特定问题的讨论升华为更具普遍意义的一类问题的讨论,让每一个人即使是在帮别人解决问题,也都能有反思,有共鸣,有觉悟,最后人人都从中得到学习和提高。”
Mark乐了:“这和王国维先生说的三重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你每次讨论问题,都要求我们跟着那个五步的流程走,好像确实比完全发散地随意讨论有效。”
“你有没有发现,在这个从陈述问题,到明确问题,到重新定义问题的核心,再到给建议,并承诺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花了一半的时间在明确问题,并抓住问题的实质,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听到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表象,而非核心。不把主要矛盾找出来,给再多建议都是错的,这也是考验引导者功力的地方。”
Mark狡黠地一笑:“讲课和引导,你更喜欢哪个角色?“
我听见收音机里郭德纲的相声还在播,就顺势说:“你问郭德纲喜欢在剧场演出,还是上春晚,他肯定说剧场。他也正是靠着把相声还原为现场的艺术让相声复兴的。所以如果你要我做个选择,我更愿意做个培训界的郭德纲,毕竟现场的即兴发挥是最让人兴奋的。“
夕阳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完全下了山,在郭氏相声引起的阵阵笑声中我们一路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