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看效果》是戴一鸣的作品,无论在汗牛充栋的经管类图书中,还是在咨询师的作品中,我都觉得它是一本好书,我有幸做戴一鸣同志的出版经纪人,为本书的策划做了一些工作,但使我感到愧疚的是这本书出版后出版方没有做任何宣传推广工作,这使得一本好书湮没在众多平庸的图书(这本书出版后市场上出来以关键词“效果”命名的众多图书,就连这本书的出版方“企业管理出版社”也不放过机会,几乎在这本书出版后的同一时间跟了书名几乎相同的一本书),为了使本书的内容让更多的读者阅读,我利用价值中国网提供的这个平台做部分选载,希望您能有所收获。
美国一家机构经过长期调查研究发现:世界上少数成功者之所以取得成功,并非如人们预想和一些成功者鼓吹的那样“经历了难以想像的艰辛”、“付出了难以想像的代价”。其实,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悬梁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成功过程的感受也并非如地狱般痛苦不堪。相反,成功人士的工作和生活往往比常人更加自由、更为轻松。
与大多数普通人所不同的是,成功者往往更为关注目标和效果,他们的学习、工作、决策和行动通常会更有成效,也能更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其他各种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力,取得最佳效果,而这正是他们获得成功的真正原因。
大多数普通人之所以普通甚至平庸,也不仅仅因为人们常说的努力程度不够、资源配置不足,而主要在于他们将过多的金钱、时间乃至生命浪费在了许多毫无价值、或者低价值的活动中。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由于资金、时间、精力等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存在以及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将不得不去考虑每一件事情、每一点投入的产出和效果。
然而,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许多组织、个人都忽略了对效果的足够关注。也许是因为目的和目标本身不明确,也许是未能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法,也许是混淆了目标与方法、手段的区别,也许是因为被漂亮的外表所迷惑,也许是因为过于注重本来无关紧要的东西……。不管怎样,他们在目标和效果面前迷失了。
遗憾的是,无论我们身处哪个时代,无论我们面对何种竞争环境,也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所付出的任何努力都应该指向一定的目标,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为最终目标之一,否则便没有任何意义。
道理似乎很简单,但做起来并非那么容易。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就拿企业管理来说吧,如果简单回忆一下,你就会发现:近十年来,一波又一波的管理思潮如流行音乐一般冲击着中国的企业界和管理界,如战略管理、JIT、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目标管理、执行力、流程再造等等,风光一阵后有的留下一些印迹,而有的则很快被打入了冷宫。当然,并非这些管理思想和方法有什么大错,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要么被用错了地方,要么被错误地运用了。
现代管理理念的形成,开始于西方资本主义大发展时期,美国人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W.Taylor)开创了现代管理的先驱,被予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之后的一百多年间,西方不断涌现出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技术,并和一连串响亮的管理大师的名字一起镌刻在管理学的历史上,彼德·德鲁克(PeterF.Drucker)、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阿尔弗雷德·斯隆(AlfredSloan)、杰克·韦尔奇(JackWelch)等都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他们都为某些企业甚至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管理领域,西方人一直占据着前沿位置,在许多方面都远远领先于中国。
正因为如此,西方优秀的企业以及管理思想、模式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企业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然则,不幸的是,许多企业及领导者在学习和模仿时都比较盲目,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比较。在多年的管理与咨询实践中,我发现不少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大都重于形而轻于髓,过于注重管理的形式要求,而非管理的本质要求。
管理的本质要求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有效。相对于企业所追求的“效益”这一最终目标而言,任何管理都只是一种工具。如果工具不能为目的和目标服务,不能有助于更有效地达成目的和目标,再炫目的工具都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无效的管理无论多么严谨、规范、先进,都是无用的,甚至有害。在国内,各种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如此迅速的流行与衰落正是中国管理和企业尚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反映出这些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并未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发挥积极作用。
没有一种管理思想、模式、理论、方法和工具可以单独作用而将一个企业带向成功,也没有一种管理思想、模式、理论、方法和工具可以离开一定的环境和前提条件而发挥效果。不理解这一点,任何管理都将是无效的。
不幸的是,中国许多企业及领导者在引进所谓先进的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时都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引进后水土不服、甚至起到副作用也就不足为怪了。
任何一种管理模式或工具的施行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除了直接的经济成本以外,还有机会成本、时间成本以及如果推行失败可能带来的间接经济成本,而且后者甚至可能会远远高于直接经济成本。因此,一种无效或者负效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目标也许是唯一的,但达到目标的方法和路径却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最有效的才是最好的。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千千万万个企业千千万万个成功与失败的例子已经告诉我们:管理无定势,效果才是硬道理。
在本书中,我将与你一起分享我的管理心得及大量的实际案例。如果你能通过他人的兴衰成败获得一些有助于个人或企业发展的有用的东西,换句话说,如果你购买此书的金钱付出以及阅读此书的时间付出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我也就知足了。
毕竟,效果才是硬道理。闲话少说,让我们一起开始“效果”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