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武力权力和财力(三力)剥削论

武力权力和财力(三力)剥削论

三力剥削是恶意不劳而获的主要形式。剥削源于不劳而获的天性,其恶果使得多数人厌恶劳动而又不得不劳作。如此少数人的幸福、自由必建立在多数人的痛苦上,致使人生是何等不公平何等的不值啊!分析三力剥削是研究广义不劳而获的继续。三力剥削是最为广义的剥削,揭露了剥削本质界定了剥削范畴。

一、三力剥削的来源

虚物质之发散性就是使其载体永久生存充分发展无限自由,但物体按层次结构存在从而表现出能力有大小,不可能任由虚物质发散。虚物质发散表明阴流子波涛滚滚而来,其滚动的势能就象洪流一样,只能引不能堵。如果不以计消市产来引导就必然转化为“剥削能”。三力剥削因之而生,也即三力剥削的根源是:方向不变与层次结构的矛盾,即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层次有高低、能力有大小。层次高的控制层次低的,能力大的摆布能力小的,由此就产生了弱肉强食的恶道。就人类来说,集团头目的人性发散就是凭借武力或傍恃集团武力来控制集团中的每个人,控制群众从事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控制社会资源与成果的配置、分配。不管控制武力的高层者素质如何低、为人如何差、修养如何乏……,丝毫不影响他摆布一切,而政权与财富也就巴结上了武力并形成三力剥削。

剥削来自方向不变与欲望无穷,来自层次结构决定的能力有限形成的武力有大小。层次结构使得高级载体能力大于低级载体,使得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而虚物质的发散性使得人的欲望通过掠夺他人的收益份额来实现无限满足。谁抢谁的财富即谁剥削谁就由武力来决定。武力是能力的一种曲形使用,不仅违背人类共同实现消费体系,而且分散社会实现消费体系的能量,所以由武力较量来确定社会财富的分配是极其反动的,同样由武力夺取政权继而管理国家也是错误的。因为根据五构素能量当量有限和特长原理,武力强大者通常是不擅管理国家或社会的,其能量集中在武力方向上发挥。

(一) 物体存在法则是剥削产生的机制

三力剥削产生机制在于人性之恶,而研究人性就要研究物体存在法则,以及解析人体结构捕捉量子层面的虚物质。随着猿猴进化成人,兽性上升到人性,难怪《三字经》开头就来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但人至成家立业时却因生存生活所困又还原出兽性,可人是理智者,对大我小我间利益一致关系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结果是人性之善战胜人性之恶。众所周知,人性或善或恶。发散的人性就是兽性,而收敛的人性才是含善意的人性。以发散人性参与市场竞争,又以收敛人性修善竞争诸边关系就是因为人性有善恶双重性。为什么人性、兽性、善性、恶性交叉混存呢?原来物体有物性,动物有兽性、物性,而人性中包含着物性,且发散时呈恶性,收敛时呈善性。

发散的人性表明人的欲望无穷,而每个人能力有限无法靠劳动实现自己的欲海,但可在商品交换中博取极大满足。这就是市场竞争的基础。换句话说,有了人性之恶才有丛林中野兽为生存所进行的残酷搏斗。虽然残酷搏斗多为团体性,可实现大王、部落首领的一些欲望,但那是长期处于危机中的、多为二败俱伤的。正如网友A评价《论三力剥削》时说的“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源于人类的理智、合作、思想的利他行为……”。这就说明为什么搏斗流血会进化到市场竞争,且合作成为市场竞争的首选。于是人的欲望可通过合作逐渐实现而表现出人性收敛,从而有了计划经济的基础。可见网友A评论《论三力剥削》一文时说“人性运动律’就不是经济学的范畴!只有共产社会才是建立于人性基础之上的,……”的看法恰好抹杀了经济学的自然物质基础。刚才所谈的人性实质是组成人体的量子层面的虚物质(波动方向物质)效应,表现为生存发展自由的欲望无穷不变,表现为终身追求自身价值的方向不变。沿最佳途径实现自己的消费体系之方向不变是物体存在法则的一个方面,因此研究经济管理学不仅要研究人性物质,更要研究物体存在法则的另一个方面:层次结构论。层次结构论的基本点是能力有限,因而重点在研究物体结构协调性、使有限物质释放出特异功能、辐射出极大能量。显然物体存在法则表明,人是能力有限而欲望无穷的矛盾体,即人生追求沿最佳途径体现自身价值而又无奈能力有限,因生活在地球上,身长不过八尺体重不超百公斤。同理,由个人构成的组织或团体或群体乃至社会也是这种矛盾体。这就意味着团体中可供团员消费的资源有限,少数人为了多占多得,就拉帮结派形成团体中的小团体,逐渐演变成一个以武力控制团体利益的权力机构。由于这个权力机构的存在,剥削、盗骗、压迫、贪污、渎职、洗钱、枉法……便都有支撑点。于是岗位、资源按这个团体的关系网配置,也就有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和一人飞黄腾达鸡犬升天之说。权力剥削的出现使得贫富悬殊、社会失调、运行效率低下……,无穷无尽的问题层出不穷。问题的关键反映在共生存与齐出力不能同时出现的总矛盾上,即不劳而获与劳而无获同时存在,获得生存保障者不愿劳动,掌握生财资源者追逐利润时不顾他人死活。

总之,沿最佳途径实现消费体系的方向不变意味着欲望无穷,由于物体按层次分布于时空中因而能力有大小。所以剥削的物理哲学来源是方向不变与层次结构的矛盾;剥削的社会来源则是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矛盾;剥削的动力根源是欲望无穷引发层次高的控制层次低的,能力大的摆布能力小的,由此就产生了弱肉强食的强权恶道。故武力威胁、欲望无穷和能力有限三者是剥削产生的根源,物体存在法则是剥削产生的机制。

作者:金小明 企业高管

1998年10月起任职南电一厂计算机高工;2000年11月起受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2000年5月起为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特约研究员;2002年3月起兼、任职南海乙兴经贸公司首席执行经理、顾问;2005年8月起,兼职唯美公司事务监理、顾问。成果登记号:20040196,著作权登记号:19-2003-A-0013;现享受广东地方政府专家津贴。联系:ocw681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