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消市产模式的形成
物质运动遵循沿测地线(最佳途径)并按层次结构方式存在于宇宙中的法则。这个存在法则的效应贯穿于产生、生存、发展自由、灭亡、转换的整个生命周期。沿测地线运动寻找最值是欲望无穷表现的机制,按层次结构形成公私关系而利益冲突、矛盾重重是能力有限的机制。故物体存在法则是指物质以能力有限欲望无穷矛盾体方式存在的机制。如果据对称中和反应,将欲望无穷能力有限的矛盾转化为物体的生存、发展(简称生发)运动能量,则矛盾体无疑可实现以生、发为重心的整个生命周期运动均呈最佳状态。综上可看出,这是个研究生命运动解决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课题,关键点是矛盾体如何谋求永久生存充分发展无限自由?生存靠计划保证而发展以市场激励,由此推论出计消市产是遵守物体存在法则且最佳处理生发矛盾的理想模式。计消市产是生存公有与发展私有的有机结合,是超共产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制度。
一、生存与发展是计消市产的形成机制因素
(一)消费体系矛盾律
物体一旦产生便要求永久生存的惯性力符合牛顿惯性定律,其充分发展的内在要求来自竞争励力符合牛顿第二定律关于物体受外部激励作变速运动,其无限自由的内在要求来自引力和量子绝对自由而测不准,因为物体总是欲控制周围环境而摆脱环境约束。设生存、发展、自由三层一体有机结构为广义消费,则称永久生存充分发展无限自由为消费体系。
物体形式与能量间不断转化,无不表现为产生、生存、发展自由、灭亡和转换五个阶段构成的生命周期运动。其中产生与转换二个瞬间是质变期,生存与发展自由属物体生命量变主导期。据上述消费体系力学,生发自由量变主导期呈消费体系态。设消费体系为C,生存为E,发展为D,自由为F,则C=E+D+F为消费体系公式。由公式知,消费体系矛盾律范畴有四:一是不同种群间为建立自己消费资源总量C所发生的争夺、异化矛盾;二是因C值有限,整体或个体之E、D、F三个量间出现配置矛盾;三是种群内部分配、配置C值的矛盾;四是消费体系实现途径的选择矛盾,即在生产体系、阴流子手段(阴流子是指集欲望与能力于一身的币符抽象物,手段是指货币的金融调控方式)、不劳而获三条途径及其组合方式中作出抉择的矛盾。总之,消费体系矛盾律包括消费体系自身的矛盾性及其实现途径的选择矛盾二方面。
(二)生发律
消费体系中,生存是个体问题更是群体问题,如弱势群体的生存贫困依靠社会保障即在公有范畴发扬集体主义解决;发展首先是个体问题但离不开分工合作,如事业发展应激励广大群众支持参与,最好在私有范畴发挥个人主义解决。前者是生存公有规律而后者是发展私有规律,二者统称为生发律。生发律是关于公私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法则的描述,表达的是个体带有无穷欲望的消费运动受制于能力有限而离不开公体(协作)的运作法则。生存依靠公有制保证供给必然要服从大局及其演变成的上级领导而不得不遵循无为而治规律,发展需要私有制保护产权自然令个人奋斗而遵循有为而(治)理(自己的事业)规律。实质上任何时候任何社会原本是个体发展活动的时空,但分工协作使得任何时空又都存在公体。发展私有具发展性市场性个体利益性,生存公有具生存性计划性社会目标性。公体与个体统一于任何时空(社会)中,个体自私的发散性发挥是为个体发展而结果是公体也发展;公体自私的收敛性释放或社会性作用是公体生存,而本质结果是个体获得生存。
(三)生存公有和发展私有是计消市产模式的形成机制
据层次结构论,任何物体都是由五构素构成的某个层次体,且低层次体构成高层次体,即私体组成公体。因而理想社会是公私共存而必然计消市产的时空,市场竞争必须同计划协调相结合。从公私关系的基本律:生发律看,生存对发展、公有对私有二对范畴是对立统一的。将这二对范畴统一起来就变成生存公有与发展私有一对范畴。生存公有的社会计划性和发展私有的个体市场性构成了计消市产模式及其对立统一性。
计消市产是解决二个根本点抑制不劳而获的最佳模式。在实现消费体系的途径中,最佳最易的方式是不劳而获;在通过生产体系实现消费体系的道路中,必遇到产-消通道不畅,责权利相离二个经济根本点引出的麻烦;在以阴流子为实现途径的手段上,个体只有通过市场上艰难竞争(赚钱)才能获得发展。这三条途径中,二个根本点和不劳而获是必须重点解决的,因为这关系到社会公正、发展存亡的大问题;而阴流子手段是效率问题,虽重要但不那么基本。因为消费体系的内容反映了发生律的主体或根源,没有生发自由绝不会有发生律,没有发生律又何来计消市产模式呢?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按照发生律运作消费体系,也只有按照发生律操作消费体系才要求用计消市产模式来解决二个经济根本点,抑制不劳而获,救助丧失劳动能力者,鼓励以阴流子无形之手来吸外壮内发展个体自身。计消市产与二个经济根本点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计消可疏通产-消通道,而市产可引导责权利一致,是“予”与“盾”的相克关系。我们以往追求理想社会之所以不得要领就在于未曾把握这对虚物质中的矛盾。事实将证明,任何一种手段、模式都不会比计消市产模式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