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系统理论定义
上部虚物质论是关于世界观的原始创新学说,确切地说是“创新世界观及其五构素五维坐标描述法”,是对自然学人文学最新成果的哲学思维。本部的531系统理论则是关于方法论的原始创新学说,亦可称为经济管理学新原理新技术。对此,有的人会说,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已有相当完善的整套理论吗,何来的原始创新之说?问题似乎提得不错,事实是我们对已有学说评价太高,忘记了“欲知无穷而学问不止”,一旦取得某项突破就认作是空前绝后,以致任何时空都成了权威权势者的思想世界,其方向角度观点往往进入固步自封境地,进而否定成果创造抑制新思维,却又倡导创新。叶公好龙啊!当今,人们普遍沉浸在应用性局部创新玩金钱创意的理念中,因而基础研究无人问津,基础理论高高挂起。但只要想起人文社科数量技术和工程化问题,想必大家顿时会感觉到:经典的社会科学理论没有量化没有物质的直接支持,时至今日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而自身发展十分艰难的陈词旧章。不同的是,“虚&531”一开始就从虚物质切入,且重点在于人文社科的量化理论:531。因此,时代的结局或许是,让经典的社科以材料身份充作“虚&531”之丰富多彩的“肥料”。
一、物体存在法则、消费体系矛盾律是531系统理论的根本来源
在《虚物质论》中,从虚物质论、五构素说推出了物体存在法则,并指出这个法则是个使所有物体都成为矛盾体的法则,是形形色色、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矛盾之主根源。物体存在于宇宙中必须遵循存在法则,从而必成为能力有限而欲望无穷的矛盾体。物体存在法则是个矛盾法则,从而导致消费体系矛盾律产生,即实现消费体系的分配配置矛盾和实现途径选择矛盾。由此可见,消费体系矛盾律是仅次于物体存在法则的导致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副根源。前者称为根后者视为本,即531系统理论的根本,而问题基础论点充其量是个标。物体存在法则就是按层次结构存在的同时沿测地线方向运动。其核心问题是:虚物质决定了物体沿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的方向不变,而层次结构框定的能力有限使得实现消费体系的全过程完全沿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虚物质发散性的扭曲效应会导致有些行为偏离测地线。这是因为物体存在法则和消费体系矛盾律必然导致社会、经济活动充满着极其复杂的矛盾与问题。对这些矛盾问题的概括就形成了问题基础论点;排除干扰、消除偏离测地线行为,使有限的能力充分发挥效用,而且围绕测地线运行的规律、理论、方法就是531理论。诚然,个体或社会却是这样一个遵循物体存在法则和消费体系矛盾律的人类矛盾体,直接根源在于存在能力有限欲望无穷而导致的问题基础论点,同时也必存在虚物质效应下按照方向不变原理,为沿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而建立的531理论。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正是《531系统理论》所涉猎的重要内容。
二、531系统理论之矛盾论
531系统理论作为虚物质在现实生活中种种效应的高度概括,可从消费体系矛盾律及其所形成的社会矛盾与经济问题中去寻找。在第十八章中主要描述所找到的“盾”,而在第十九~二十一章中则主要描述所找到的“矛”。“盾”固然是我们生活所面对的顽疾,看似复杂其实也就那么几个论点;“矛”则是人类所打造的工作方法,如“531”锐器,是指遵循虚物质规律体系即攘括五大律、三大模件、一项原则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就范畴、功能来说,531系统理论就是矛盾体,矛盾的一面是对社会的经济的全部问题作概括性诊断结论;矛盾的另一面是综合处理经济全部问题的531,即消费体系矛盾、生发、力-消-产、资金流二岸富和三大消费运动等律,计消市产模式、产-消通道网络图、阴流子说以及责权利统一原则等概念。此二方面碰撞发生中和反应,释放出社会与经济发展所需能量。
三、处理总矛盾是531系统理论所具有的自调谐平衡功效
(一)共生存与齐出力总矛盾
资源有限致共生存困难,能力有限使齐出力成为必要。被迫劳动出力是辛苦的,影响自由;全社会共生存构成富者的负担,无人愿主动承担。而且,能够生存就会减弱出力意愿,能赚钱者则不顾弱者生存。这就是共生存与齐出力相互抑制的总矛盾概念。
1.物体存在法则是总矛盾的根源
《虚&531》突破了经济学的根本问题:资源有限与欲望无穷的矛盾。根据物体存在法则,能力有限与欲望无穷集物体于一身,构成了物体的自相矛盾性。这个矛盾随着个体构成社会而成为社会的经济的矛盾问题。也就是说,社会与经济问题的矛盾总根源不是资源有限与欲望无穷,而是能力有限与欲望无穷,根本是物体存在法则和消费体系矛盾律。因此,“大炮与黄油的矛盾”比喻说法只是对能力有限与欲望无穷矛盾性在经济领域效应的一个反映,社会的经济的矛盾根源必须要提升到能力有限与欲望无穷的矛盾上来。随之,沿地线实现消费体系就成了经济学的目标理论;数量化技术化处理社会问题与经济问题成了方法论;使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发生中和反应来释放能量驱动社会向前进成了原理。
2.消费体系矛盾律是总矛盾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