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蒋小华:谁在淘汰当今的中小企业

爬上一座高山也许需要10多天,但从山上掉下来只需10秒!

(文/蒋小华)这是一个从“适者生存”到“变者生存”的时代,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世界经济发展的步子在转移,从西方的欧美国家向亚洲国家转移,像中国、印度就是很好有例子。从表面上看,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这给了我们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机会,但是,由于市场的完全对外开放,经过上百年发展的跨国公司带着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实力及成熟的管理不断地涌入国内的市场,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就业与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它们像狼群一样拼命地抢夺中国的市场,竟然让我们的百姓不知道飘柔、海飞丝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二战以前,帝国主义用先进的舰艇开进中国的海域,直接地抢夺我们的资源。今天,虽然我们是主动地打开国门,但是,中国的市场免不了被“列强”瓜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空前未有的危机,犹如被置身于浪尖,随时被打翻的可能。

要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需要10年、20年、甚至100年,但是倒闭一家企业可能是一瞬间的事!有关权威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4年时间。中国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经济最活跃的浙江省每天约有240家民营企业注册登记,同时每天有130家企业注销关闭。在从事管理咨询工作中,见证了许多中小企业的衰败。尤其受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倒下去的企业不计其数。

  • 中小企业的迷失:严重阻碍成长的步伐

在一次企业调查中,一位浙江民企董事长无奈地告诉我:“…如果有下辈子,绝不再办企业了,做企业实在是太累了,简直就是在做‘痛苦’……”。

你听到了是什么感觉?同感?还是不以为然?

似乎有钱钟书大师笔下的围城的感觉,有人争先恐后地要创业,有人却想赶快跳出来。不管属于哪一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办企业?

为了生活?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还是为一种社会责任?不管为了什么,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如果把经营企业认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岂不违背了当初创业的初衷?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做企业经营管理中感觉非常地不顺。中小企业主们要从痛苦中走出来,不断迈向快乐的人生。

做企业竟成了做痛苦,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访了无数家中小企业,特别是浙江的民营企业,同许多老板推心置腹地沟通,结果发现:80%的中小企业主有类似的“痛苦”,脸上写满了无奈与焦虑,略显高贵的外衣下仍然无法遮掩他们无奈与焦灼的神情。我们深切地发现了4种不平常的现象,值得我们进行探讨与研究,在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分析与总结。

  • 第①种现象:起早贪黑与焦头烂额并存,经理人总是在抱怨时间不够用

当人们在享受“双休”的快乐时,中小企业主们不知道过真正的周末是什么滋味,更没有时间能够安心在家陪伴家人。他们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地工作,而企业的内部管理却让人焦头烂额,无论是人事管理还是现场管理都混乱不堪。所以,像消防队员一样,哪里起火往哪里跑,总有处理不完的工作。

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又困难重重,甚至感觉到力不从心;

想去给自己充充电却又感觉时间不允许,只能作罢;

想金盆洗手就此退下来,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又不甘心;

想让属下全力承担工作,却又不能放心,总觉得属下的能力不够,认为自己前面开着的是又快又好的奔驰车,后面跟着的是又笨又慢的拖拉机车。

这种起早贪黑与焦头烂额的情况着实让他们非常的矛盾与痛苦!企业不但没有做大,自己的身体却垮了,这种现象在民企中已非常的普遍。主要原因:一是管理不到位,没有合理的工作安排与授权。长期以来,造成许多属下工作的依赖性,致使没有能力替企业排忧解难;二是不善于使用人才,总以为自己有精力就自己做,实在是精力不够再增加人手。须不知,做企业是先人后事,先找合适的人上车,再决定将车开到哪里。

  • 第②种现象:少帅“打包”卖掉“父业”,欲寻求“轻松”的成功之路

子承父业,历来是民企财富继承的首选。在浙江,现阶段民企的“上一代”和“下一代”进入了交接高峰期,大家都在谈论企业接班人的事情,而一些不愿接棒的“少帅”们出现了“打包”卖掉父业的现象。“老子”苦心打下的江山,“小子”就一卖了之!少帅们的回答:太苦了!不只是体力的苦,更是心力焦瘁。当然有些是对父业没有兴趣;有些认为家族企业中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错综复杂,难施拳脚;有些则考虑父辈所从事的实业竞争太激烈太残酷,人既辛苦利润又薄,不如另起炉灶,走捷径。时下这种情况比较多,80%的中小企业主子女表示宁愿从事别的工作,也不愿意继承“家业”。

以上情况至少可以说明,中小企业在经营或管理中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没有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经营之道的传承,所以,下一代都不愿意继承。当然,企业主因为忙着工作而忽略下一代的教育,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 第③种现象:大部分人没有高效地工作,其实这并非他们的初衷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惊讶地发现:企业中大部分人没有高效地工作,经过分析与总结为以下6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