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发现了管理的本真
——王育琨谈中国企业管理改革30年(3)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企业管理的改革是整个改革的关键,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和讯财经原创)
然而,中国的企业管理制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管理模式问题,比如资金问题,家族企业问题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讯网特邀著名管理专家,经理人商学院院长王育琨就中国企业管理改革的30年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广大网友讨论。
王育琨(经理人商学院院长,著名管理专家):我一直在反思这些事情,看着这些案例、这些事情,中国企业30年的改革为什么还走不出去,为什么处在这样的危机中?日本企业、韩国企业他们早就遭遇过同等类型的危机,但是他们怎么早就过去了?
(和讯财经原创)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大国,他人口众多,他劳动力成本是我们的20倍、30倍,日本企业从50年到80年这30年的高增长,他人均收入一下子增长速度很高,都是300%的速度在增长。从50年到80年他的工薪水平已经可以跟美国劳工水平相同,因为日本人坚信一国经济的动力是他们一线员工的收入,所以一线员工收入要有相当快的增长,做企业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员工的收入增长,这是最浅层次的一个东西。所以日本制造业现在竞争力不减,像佳能生产线去年整个迁移回去了,因为在中国生产是不经济的。
(和讯财经原创)
我就感觉中国这30年借鉴美国的东西太多了,而日本的东西借鉴的少,而日本企业恰恰发现了做企业的本真,又都是东方文化,特别适合中国文化的背景。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日本一个企业驻京代表找到我,说他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说中国企业界一股脑的学美国企业界,中国的学界也把日本给忘了。他说你这两年一直在研究日本公司,老是在写我们公司的创始人,你怎么跟其他人不一样呢?我是做企业的人,我从94年1月1日到05年是在公司一线,是分区域的总裁,管20个公司2000多号人。做企业过程中我感觉日本公司、日本企业他们抓住了做企业的本真,抓住了管理的本真。这个可以通过两个案例跟网友交流分享。
·
(和讯财经原创)
第一个是京瓷公司稻盛和夫,他是在日本南方的一个岛出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一直不是很好,毕业之后他找不到工作,还在黑社会武馆工作过,后来他就到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快要倒闭了,当年是4个大学生去了,第二年是走了两个,他就想我不能走,他认为在这个环境我做不了什么事,我换了环境也做不了什么事,所以他就搬到实验室做了。他本来是做有机化学的本科生,但是他却开始陶瓷这些无机化学产品,他当时的研究成果甚至超过了通用电器,这样就给他公司带来了订单。后来这个企业家族政治,认为你太好了就排挤他,把他挤走。后来59年他就创立了自己的京瓷公司,一个人一辈子可以创一家500强的公司就了不得了,但是他一个人还没有到一辈子就创造了两家500强的公司。因为道盛合夫就发现了做企业的本真,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计算,不管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要成功就要抓住这个本真,这是三个因子的乘积。第一个因子是能力,第二个因子是热情,第三个因子是思维方式。这个能力道盛合夫只给20%的权重,能力就是包括你的基因,还有一直到今天你后天学到的所有的东西,你手里掌握所有的工具,这些只占他的方程式里的20%。30%是他的热情,是做事情的激情。思维方式他认为是50%的权重,思维方式是正100和负100之间取值的,就是你思维方式一错整个的企业管理所有东西就全错。道盛合夫是02年发现有癌症做了切除手术,他就不做企业了只做顾问,但是现在你给他一个财务报表一看他就能说出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他这种能力就是因为他发现的企业的本真,所以他的京瓷公司实际上现场能力的开发。
(和讯财经原创)
高管年薪畸高是我们从美国学来的糟粕
第二个案例解决丰田公司,最近我有幸受华智国际教育集团,还有中产联丰田教育研究所邀请到丰田学习丰田生产模式,他们是从80年代开始摸索这么多年一直在推广过程中,但是我们以前的观念一直非常单薄。到那以后我们这20个人,同时培训的还有另外5个班,另外5个班全是韩国的,因为一个班就是20个人,因为要半天讲半天去参观。这5个班里面还有一个是三星电子的,这个研究所为三星电子已经培训的2万多名高管。因为中国去的都是企业家,韩国去的是一些班组长甚至是一线员工都去,一到晚上的时候他们就在大堂里面认真的做作业,中国企业家就在旁边高谈阔论。但是高谈阔论也是一种学习,这20个企业家会不断的说不同的东西,不断的比照丰田的东西,在闲谈的话语中就会形成一种对照,让我一下子获得了很多新鲜的感觉。
(和讯财经原创)
比如说浙江九立(音)集团的周志江,他是现场学习最认真的,老是向老师问问题,老师出一个题他能写出四五条,一个老板能够对现场问题这么熟悉就说明他没有脱离现场,他甚至一个月还带着高管当一般工人干夜班。丰田员工都是穿着非常时髦的体恤和漂亮的裤子,员工都是非常的年轻,而且是非常的闲适不是非常的紧张,但是动作也一直不停,这跟我们看到的流水线是不一样的。
·
(和讯财经原创)
有一次他问的问题特别有意思,他问那些感觉非常好的一线的员工工作两年以后大概收入是多少?日本老师说大概是400万日元。他又问经理、副经理的收入是多少?老师说大概不超过他们2倍。后来他又问丰田总公司的社长、副社长等等高管,他们的年收入是多少?老师说只跟一线员工差3倍。他就非常奇怪了,你们怎么差距这么少,我们中国都是差10倍几十倍。那个老师说了一句话我就感觉到非常震撼,他说这是你们从美国学来的东西,那是美国的问题也是你们中国的问题。
(和讯财经原创)
我在现场一下子发出一个感叹,中国管理错了。我回来以后不敢相信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后来又让日本的朋友去查了一下。他查的结果是员工工作两年400万日元,工作七八年就是700万日元的收入,工厂管理层的收入大概是1600万日元,公司各部的部长的收入大概是2500万日元,还有工厂的董事是3000万日元,副社长总监这个层次是5000万日元。一个网友看到我发的文章就说这是真实的情况,像东芝CEO一年收入就是5000万日元,再没有别的了。我们的同学朋友在中国已经是高管层了,我什么时候问他们,他们都说在炒股票干什么的,好像不是在干公司的事。他一回来说同学们聚一下,基本上是什么时候聚什么时候到,但是在日本上班炒股票是不可能的,而且上班时间是不能出来的。
(和讯财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