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国成
关联文章——《企业——危机之下不言“逃避”》
2008年是中国喜庆(奥运年)的一年,对企业来说也许是一个不平静的一年,从新年开始许多企业的盈利水平在大幅下降,至今短短半年时间,全国约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大街小巷又出现好几年以前的热门词“赚钱难”“钱难赚”,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快速发展的国度再现“不景气”的现象呢?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宏观上出现的人民币快速升值、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货币政策从紧、出口退税下调、资源类产品价格快速上升、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等外部因素,因此许多人顺理成章地把盈利下降的原因和责任归结到这些因素上。确实这些因素对很多企业的经营带来困难,甚至是致命打击,但这些因素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是无法控制的,我们称之为不可控因素,如果企业在外部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或不懂得)应变而出现危机,那是一种很危险的经营。其实,外部条件不是永恒不变,企业就是生存在不断变化环境中,也许外部条件的变化现在在刚开始,还有更多的不可控制因素等待着企业去克服(比如“民工荒”现象会越来越严重、人工成本上升是必然的趋势等等),新的危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企业经营者如果没有危机感,企业的生存会变得很危险,所以企业如何在危机下生存并获取更高的利润,已是众多企业主和高层领导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如果一家企业主要依靠不可控制因素获利,在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当然生存风险在加剧,企业经营的关键在于控制内部条件来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企业明白企业的生存其实在于充分挖掘可控因素,并有效的利用,这样的企业才能生存得更长久,更美好。
可控因素是指企业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如:企业的品牌、质量等等,可控因素又分外部可控因素和内部可控因素,外部可控因素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企业可控或掌握企业以外的因素,如:1、某企业成为行业的寡头并有较强的影响力,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影响甚至控制行业乃至地区的政策和法规;2、企业掌握行业和地区某些政策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变化3、企业以外的因素被控制。如:客户、供应商等。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可控制因素有时会转换。举例:原竞争对手的策略企业不能控制,通过战略、联盟、收购等手段可以控制竞争对手的策略。所以企业的可控因素越多经营风险越小,企业尽力要将不可控因素转化成可控因素,将外部可控因素最大限度地转化成内部可控因素。
将不可控因素转化为可控因素的方法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们介绍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综合法,主要涉及的工具有头脑风暴法、TOC、SWOT分析法、目标分解法:
一、头脑风暴:分析目前的行业特征与困境并提出改善方案。
二、TOC:找出企业发展中的瓶颈进行改善。
三、SWOT分析从战略上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从中选择最佳对策。
四、目标分解法:从企业的经营目的着手,逐一分析各要素并确立西化的目标进行改善。
首先要确定企业的经营目的。企业经营的目的是永续生存,永续生存的前提是永续获利最大化,企业获利有两大方案、六大途径,两大方面指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增加收入方面我们要考虑顾客为何要购买企业的产品?如何让顾客购买更多的产品?顾客购买产品的理由主要集中在几个焦点上:
1、性价比
2、品牌
3、能更多地了解到产品和企业
4、有核心技术
5、新产品上市快。
企业的对策:
1.1、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在确保企业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让给顾客(同等质量价格最低),从而拥有更的购买者。
1.2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同等价格质量最好)。
2、实施品牌建设和进行品牌行销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如。
3、扩大销售渠道和网络
4、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力量确立核心技术引领市场。
5、应用并行工程等方法来缩短新品上市速度,在注重新品开发时把研究的重心转移到过程的研究,确保在一定时期内难以被其它企业复制来保持领先地位,同时要做到第一个研发出新产品自己第一个将产品淘汰。
我国企业的现状:
1.1产品的附价值低,过多地依赖廉价的劳动和资源,在劳动力成本增加和资源价格上涨的今天,许多企业,不堪一击。
1.2偏面讲究低成本,而忽略产品质量。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许多企业习惯采用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使的产品质量下降,最后导致产品售价下降进而促使企业利润下滑,许多企业走的就是这种恶性循环,这种现象在我国私营企业最发达的浙江、广东比比皆是。
1.3偏面讲究质量忽视成本,有些企业以为把质量标准定得高一些,可以赢得更多的客户,其实这是误解,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对大多数产品来讲,已将很少有人将产品使用一辈子(特殊产品例外,如:房子等),质量只要满足需求就可以,过多过细过精的加工叫浪费。
2、OEM曾经是响彻神州大地的名词,许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差,管理水平也不低,已经习惯生产OEM的产品,而忘了去建设自己的品牌,心甘情愿的将大笔利润拱手让给其它企业。在服装行业有个现象,雅戈尔的衬衫和西服连续几年的产销量位居国内第一,是国内响当当的品牌,其实在广东有几家企业的产销量远远超过雅戈尔,甚至质量也要比雅戈尔好得多,为何这些企业不为人知呢?因为他们生产的是OEM的产品,我不是说生产OEM没有前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通过OEM来过渡,从中学习一些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到一定的规模企业还不创建品牌就有问题,有世界500强企业现在还在依靠OEM来获取最大的利润吗?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原来用低成本换取了“中国制造”这个名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领导已经提出了“中国制造”的新名词,这就要求企业提高产品附价值,建立自己的品牌就是增加附价值的方法之一。举例:我有个学员,原来他的企业清一色的生产OEM产品,后来听了我的讲授后,开始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两年的努力,今年年初再次听我讲授时说,他们自主品牌的销量不足OEM产品的1/3,但利润相当于OEM利润的总额,所以希望广大企业不要做后知后觉的人,搞好品牌建设为未来的发展铺好道路,我们应该向可口可乐等企业学习创建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