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完美“转身”--通过转型走向卓越(之一)

《国企》杂志8月底约稿,希望通过对大型跨国公司案例的分析,就央企如何过冬、如何转型提供专业性意见。后来文章《央企如何完美“转身”》发表在《国企》杂志第10期上。其实,在寒流阵阵的严冬,每一家企业都需要面对转型的思考。本专题共分六部分。

资源浪费、排放超标、创新不足、人员流失、缺乏活力、短期行为、与民争利、垄断经营等等,这些词汇似乎和央企总是“生死不离”。

随着经济持续转型、宏观经济调整、人民币不断升值、工业品价位节节攀升的情况下,企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企业经营不啻步入料峭的冬天,连权贵的央企都感觉到丝丝的寒意,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明确号召央企“过冬”。

一个转折点到了。

靠资源的过度消耗、靠垄断的保护、靠人为压低普通劳动者成本已经难以为继。在变革面前,在金融、环境、社会责任、持续发展的多重压力下,央企难以再游刃有余。

在这个即将来临的冬天,央企是否做好了转型的准备?

对于央企而言,在尊重产业演进、商业逻辑、管理规则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企业转型与提升管理素质的压力不断加大,如何通过转型推动企业走上持续发展乃至卓越之路?在同样的问题面前,IBM、惠普、三星这些跨国大鳄如何应对?

韩国三星集团的转型始于几乎席卷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浴火重生的结果是三星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成功企业;从随需应变到全球整合的IBM用了近五六年间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转型,PC制造业少了一个“带头大哥”,却崛起了一个整合解决方案的服务商;AMD、英特尔、宏基、HP、索尼、西门子、摩托罗拉,这些耳熟能详的企业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一个涅磐的过程。

转型是从企业的战略层面来说的,它涉及定位的确立,业务的取舍,模式的变革,流程的再造,以及价值网的重构,或者是文化、理念的再审视,也可以说是一种调整,或者变革。

转型是业务的重新布局,是对需求、客户、市场、利基的再认识、再定位,是模式、流程、渠道的重塑,是价值链条、关系、资源的再造。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市场结构不断细分化、多样化,同时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的力度不断加大,面对着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企业广泛的并购重组,企业的经营领域、组织规模和结构、产品结构、市场范围等不可避免地发生重大改变。央企更是首当其冲。

作者介绍:张晓峰,管理学博士,高级职业经理,擅长于企业战略、人力资本、智力资本、企业价值网整合、知识产权管理、创新管理。致力于提供个性化战略管理解决方案服务。z6888@vip.sina.com

  著作权申明:转载本人的博客内容,必须附作者介绍信息,匿名转载,本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作者:张晓峰 中层经理

管理学博士,书籍《关键:智力资本与战略重构》、《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作者。互联网+百人会发起人,价值中国会联席会长,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导师,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华项目“中国创业天使孵化工程”组委会秘书长。资深管理咨询专家。曾服务于中国石化十余年,曾担任某民营企业集团董事副总裁。擅长于企业战略、互联网+、人力资本、智力资本、创业服务、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领域的实务、培训、诊断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