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具,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载体。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e),其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外有效利用和整合资源;二是对内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一、确立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
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古今中外思想家和管理大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有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简称“儒、墨、道、法”, 这四家的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的确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儒家思想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重视教化,讲究“中庸之道”、修身为本。孟子说:“善政者得民才,善教者得民心。”“中庸之道”要求我们做事不偏不倚,所以,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儒家非常重视修身,要求做到“仁” 、“和” 、“止” 、“静”四个字。“仁”就是要求人们宽容理解;“和”需要我们求大同存小异;“止”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静”就是见利不动,遇事不慌。儒家思想还强调“以义为利”(出自《礼记·大学》),同时,也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说“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的先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出自《礼记·大学》)。这种思想和西方管理大师同出一辙:“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出自彼得·德鲁克《变动中的管理界》)。儒家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中国的管理文化影响深刻。其积极的一面是强调人性化管理,要求领导以身作责,注重教育培训,消极的一面是对制度认识不够,遇事往往只从人的方面找原因,而不去分析制度和流程是否存在问题。
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体现着平民的思想和要求。墨子思想主张墨子认为“尚贤”(任人唯贤)是为政之本,这种主张反映了平民追求平等的呼声,墨子提倡"兼相爱" ,就要求无差别地爱社会上一切人。墨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在于:“在原则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道家思想以庄子为代表,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道家非道重视对道的研究,“道”就是规律,这是道家各种主张的出发点。道家主张“上善若水”、“无为而治”、“为而不争”, 道家提出“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出自《道德经》),就是说天地的存在不是为了自已而是为了世间万物,所以它能久存。老子同时还提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道家思想对我们管理的启迪在于:企业要顺势而为,克服急功近利;要讲究社会公德和诚信,在服务社会、服务客户和员工中求得自身的利益和长久生存。
法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在春秋战国时代很有影响。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 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出处《商君书·靳令》);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不法古,不循今”(出自商鞅),“时移而治不易者乱”(出自韩非)。法家提出“因任而授官,循名以责实”这是当今企业“绩效管理”的最早渊源。法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积极意义在于,强调制度化建设,强调变革和创新;不足之处是过于刚性,人性化不够,在治乱的过程中,收效较快,但易招怨恨,不利于创造和谐和企业氛围。
“儒、墨、道、法”思想对新时期企业管理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修身为基,人和为本,道术结合,制度化与人性化统一”。
二、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
(一)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理论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1)本世纪30年代以前为质量检验阶段,仅能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事后把关。但质量并不是检验出来的,所以,质量检验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2)1924年提出休哈特理论,质量控制从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过程控制阶段,利用休哈特工序质量控制图进行质量控制。休哈特认为,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制造出来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制造阶段,从而将质量控制从事后把关提前到制造阶段。(3)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将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寿命循环的全过程,强调全体员工都参与质量控制。(4)70年代,日本田口玄一(Genichi Taguchi)博士提出田口质量理论。田口博士认为,产品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其次才是制造出来的。因此,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设计阶段,从而将质量控制从制造阶段进一步提前到设计阶段。(5)80年代,利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CAQ),出现了在CIMS环境下的质量信息系统(QIS)。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以往所无法实现的很多质量控制与管理功能。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TQM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体来说,TQM蕴涵着如下含义:(1)强烈地关注顾客。全面质量管理注重顾客价值,其主导思想就是“顾客的满意和认同是长期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关键”。为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必须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中,即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仓储、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牢固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不但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要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最终让顾客放心满意。(2)坚持不断地改进。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企业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3)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TQM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还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地响应顾客的投诉、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等都有关系。(4) 精确地度量。TQM采用丰富的现代统计技术,度量组织作业中人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从而达到消除问题、提高品质的目的。(5) 向员工授权。TQM吸收生产线上的工人加入改进过程,广泛地采用团队形式作为授权的载体,依靠团队发现和解决问题。(6)按PDCA模式办事。PDCA循环亦称戴明循环(如图3),是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通过PDCA循环提高产品、服务或工作质量。P (plan)——计划;D (do)—— 实施;C (check)——检查;A (action)——处理。第一个阶段称为计划阶段,又叫P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等,搞清楚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第二个阶段为执行阶段,又称D阶段。这个阶段是实施P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其中包括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第三个阶段为检查阶段,又称C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第四阶段为处理阶段,又称A阶段。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四个阶段循环往复,没有终点,只有起点。